书城历史灵龙道
24350400000004

第4章 四: 血雨腥风灵龙没

任凭他,慕容峰海,怎么呼唤,灵龙没有像往常一样,“嗖”的一声出现在自己面前。

“怎么了父皇?”慕容轩,慌忙走上去搀住皇上。“灵龙何在?”

“大燕国危矣,你那征北五万人马,现在何处,可与你一同班师回京?”

“禀父皇,儿臣害怕赶不上您的寿诞,就先行回京,他们这会最多到百里外的通北关。”

“糊涂呀!来人快把朕的兵符拿来,你快拿此兵符,去最近的紫东关,火速调紫东关守将方重率部入京勤王。”

“父皇,龙城不是有拓跋扈的禁卫军嘛?!”慕容轩对父皇的舍近求远的做法,表示不理解。

“你懂什么,我怎么说,你照做就行了。”紫东关守将方重乃皇上慕容峰海的心腹之将,早在自己是皇子时,就一直跟随,上下沉浮,不离不弃。

“儿臣这就去办,对了锦囊上到底写的什么,能让您如此心神不定?”

“你自己看。”慕容峰海把手中的娟绸递给慕容轩。

“天气变,乾坤转,灵龙没,灾难现。”

正当父子二人,还为这句话,揣度着意思的时候。宫城内外,战马嘶鸣,喊杀声四起,随着狂乱的风,弥漫了整个皇宫,空中瞬间夹杂着血腥味。

“报,报,禀陛下,大事不好了。羽林卫和虎贲军在陶仁和、江尔卓的带领下,造反了。”一名太监,冲破宫门,连滚带爬,到了皇上慕容峰海的面前。

“什么?!”慕容峰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两个人也敢造反,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长本事了。转而镇定起来,自己是一国之君,久经沙场考验,先乱阵脚,已败三分,此乃大忌。“来人,把朕的宝剑拿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奈我何,三两蟊贼,还能翻了天!”

“在场所有人,不要慌,不要乱,自己寻找武器,保护皇上。我等只需坚持片刻,拓拔将军的禁卫军就会杀到,到时间,不管是羽林卫还是虎贲,一并诛杀,你等便是头等功臣,陛下定会加官进爵,论功行赏。”

慕容轩也带过兵,打过仗,不管结果如何,先把人笼络起来,毕竟这是目前唯一的应对之策。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拓跋扈的禁卫军了,自己征北那五万人,现在应该在一百里开外,远水解不了近渴。

还没有等慕容轩把人组织起来,外面已经被虎贲军围困。一阵乱箭射入,可叹一代帝王,慕容峰海,竟这样离开人世。自己当初在下令建造皇陵时,万万也想不到自己竟会死的这么窝囊。未等皇陵竣工,自己竟然先行离世。

乾元宫内,慕容峰海,慕容轩一并人等,无一幸免,均死于这乱箭之下。

拓跋扈带领禁卫军听到皇宫喊杀声,急率所部,火速围合皇宫。“现羽林卫、虎贲军起兵谋反,尽数诛杀,一个不留。我等为大燕人臣,保护皇上,护卫京城,天经地义,给我冲将上去,保护皇上。”

“保护皇上,诛杀逆贼。”禁卫军喊着口号,向皇宫内部冲杀进去。

厮杀声,时高时低,此起彼伏,一直到东方泛白。皇宫内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白皑皑的雪都被染成了红色,血水、雪水混成一滩,到处横流。

建元16年,二月初三,皇宫谋反事件的第二天。天气转晴,蓝色天幕,却阴云朵朵,太阳被阴云缠裹,黯淡无光,天色昏暗。龙城恢复平静,死一般的安静。

人之自然,如悄然过客。生前身后事,尽属云烟,人过溺声,风过销形。

以杀戮开始的事端,必将以更加残酷的杀戮结束,也为下一场杀戮的开始埋下了祸根。此场祸乱,龙城内外,人人自危,不得安宁。

拓跋狐野,位居丞相。现皇上慕容峰海,皇子慕容轩、慕容堪均死于此次浩劫。当有其主持朝政,铲除陶仁和、江尔卓逆贼余党,恢复龙城秩序,使大燕国正常运转,不给他国以可乘之机。

丞相居百官之首,金印紫绶,掌佐天子,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凡重要政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结果面呈天子,由天子决议。

承天殿上,拓跋狐野站立龙椅之前,面对群臣,文武百官列立两边。儿子拓跋扈手持铁蒺藜骨朵,凶神恶煞般站立一旁。

“各位臣工,事情大家估计已经知晓,陶仁和、江尔卓大逆不道,起兵谋反。现皇上、康王、顺王,后宫眷属无一幸免,均薨于贼等乱刀之下,痛心疾首。要不是大燕国现无人照管,否则老臣早已跟随陛下西去。”说完,丞相拓跋狐野失声痛哭起来。他这一带头,不当紧,全殿上下,哭声一片。

“陛下,臣有罪呀!”拓跋狐野面向龙椅,跪倒在地。

“陛下,臣亦有罪!”

“陛下,臣亦有罪!”

文武百官纷纷跪地,痛哭流涕。

少许,丞相拓跋狐野站起身来,用衣袖擦拭眼泪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请回二皇子睿亲王,承大统,即皇帝位。各位意下如何?!”

“我等谨遵丞相之命。”殿下群臣异口同声。

“那好,现拟文,请睿王入京奔殇,主持大局,待先皇入土后,择良辰,即帝位。”

“我等遵命。”

“二者,大燕国这些年,国富民昌,兵强马壮,全凭灵龙护佑。”

“丞相。”御史大夫卫嘉让急忙打断拓跋狐野的话说道,“禀丞相,下官以为,灵龙乃我大燕国祥瑞,百姓福祉,理应好好待之,严加保护。”

“卫大人所言极是,这也正是本相之意。”拓跋狐野马上明白了御史大夫卫嘉让的意思,灵龙之事,还是不公而告之的好。灵龙一直以来,是他国忌讳,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进大燕国毫厘。倘此事传将出去,正值这乱世之秋,无故增加祸端,不是上策。

“就二贼谋反之事,当昭告天下,以正视听。申主簿将布告檄文宣读一下。”

丞相府主簿申子英,听到丞相召唤,移步中间,躬身施礼“是!”向前紧走几步,在拓跋狐野面前停了下来,转身面向群臣,高声宣读:

“予惟天下者,皇帝之天下,非贼人之天下也。国之立业,人之立世,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不可倒置。逆贼陶仁和、江尔卓,借职权之便,统帅之责,起兵谋反,实乃大逆不道。今逆贼首领尽数伏法,余孽尚待清剿。我等当恪尽职守,忠君护国,特发此书,布告天下。”

“尚大人”,待申子英将布告檄文宣读完毕后,拓跋狐野将目光移到太尉尚正堂身上。

“下官在!”尚正堂听到丞相喊自己,不敢怠慢,赶紧移步躬身施礼。

太尉,朝中官位仅次于丞相,专管武事,金印紫绶。丞相、太尉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三者并称“三公”。

“现我将大燕国兵符交予您手,望您妥善保管。”

“下官以为,兵符本是陛下职权,现陛下不在,理应由丞相安置。”听到丞相让自己管理兵符,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这哪是兵符,分明是烫手的山芋,杀人的刀。

“这样也好,待睿王即京后,我自当交予殿下。”说完,丞相拓跋狐野面向栖龙山抱拳施礼道。

“现龙城祸事已除,大局已定,大军入城,恐民心不稳。著赵岳阳为征北将军,大军就地返回,据守通北关、景塬关、镇门关,提防离班达,震慑高济国,防其南犯,不知您意下如何?”

“是,我这就去办。”尚正堂听到号令,赶紧着手去办。

“即日起,举国治殇,具体事宜有御史大夫卫大人安排负责。今日就到这吧,散去吧!”最后一句,丞相拓跋狐野说的有气无力,挥手让大家退殿。

有诗曰:

天地易兮日月覆,弃万乘兮朝堂无。

文治武功东流去,谁道慕容是皇族。

狐野潜怀废立图,大燕社稷气势孤。

满朝臣宰皆尽数,天下几人堪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