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24395400000026

第26章 妇科病症(1)

医案医话

一、月经过多

孙某,女,47岁,兴平市粮食局职工家属,1987年7月30日初诊。主诉:经来淋漓,月经周期正常,色红,有血块,经期10天,每日量少,但淋漓不断,活动或劳累后增多,心烦,头昏,眠差,口舌糜烂,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脉弦细数。证属更年期水亏木旺,肾阴不足。治以滋阴清热,活血止血。方药:白芍15g,生地20g,山栀10g,木通6g,丹皮10g,黄芩10g,益母草10g,川断10g,生草3g。2剂。

二诊:血块基本消失,经血量减少,心烦、口糜减轻,活动后亦有经血增多,舌脉同上。证属瘀热减轻,阴虚不固。治以滋阴补肾,凉血止血。方药:生地15g,山萸肉19g,黄柏10g,炒地榆15g,寄生15g,白芍15g,焦栀10g,白茅根15g,丹皮10g,合欢皮10g,鸡血藤10g,炙甘草5g。

三诊:服药后血止,但牙痛,纳食少,腹胀,舌淡苔腻。证属肾阴虚,肝火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早、晚服知柏地黄丸、保和丸,每次各10丸,中午服逍遥丸10丸。

二、经闭

1.虚热经闭师某,女,28岁,工人,1987年6月1日初诊。主诉:经闭41天。五心烦热,颜面潮红,四肢热困无力,带下色黄,腰痛,舌红有裂纹,脉细数。诊断:经闭,证属肾阴虚,骨蒸潮热。治以滋阴清热,活血通经。方选知柏地黄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味:知母10g,黄柏10g,青蒿15g,鳖甲10g,当归15g,赤芍10g,丹参20g,焦栀10g,川断15g,川牛膝15g,枳壳10g,生草5g,大枣2枚。3剂。

二诊: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减轻,黄带变白,面色潮红消失,舌淡红脉略数。月经已46天未来。证属阴火已除,阴血未复。治以滋脾益肾,养血调经。方药:首乌15g,鸡血藤15g,当归15g,山药15g,枳壳10g,川牛膝15g,赤芍10g,丹参20g,川断10g,青蒿10g,丹皮10g,生草5g。3剂。

服药后三天经来,色红无块,诸证减轻,但舌有裂纹,脉仍细,改服中成药以巩固疗效:归脾丸1瓶,每日早服10丸,知柏地黄丸1瓶,每日晚服10丸。

《兰室秘藏》云:“夫经者血脉津液所生,津液既绝,分热所灼,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所言极是。本例青壮年女性,本当血旺经调,但其五心烦热,舌有裂纹,脉细数,明辨为劳心、心火上行,故月经不来。心主血,血随气上行,故颜面潮红。月经不调,血郁不畅,故四肢热困乏力。心火耗阴,故肾阴已亏。治以安心和血泻火。孟氏妇科选以坚肾阴、清虚火的知柏地黄汤佐以透血热、散血结的青蒿鳖甲汤加丹参养血活血,川牛膝引血下行,故药到病除,经血自来。经后再缓服丸药健脾养血,滋阴固肾,以求彻底根除。

2.虚寒经闭周某,女,34岁,陕西塑料厂工人,1987年9月7日初诊。主诉:闭经7个月。周某因工伤在家休养,月经7个月未来,小腹有冷感,喜温喜按,两胁胀满,纳差食少,舌淡无苔,脉沉细涩。诊断:经闭,证属寒郁气阻夹瘀。治以散寒温经,化瘀调经。方选温经汤合理气调经汤加减:吴茱萸6g,桂枝10g,阿胶(另包化)15g,当归10g,生黄芪15g,香附15g,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6g,郁金10g,大黄3g,炙甘草5g。3剂。

药后经来色淡,夹有粒状液体,间混有血液,小腹胀,时隐痛,纳食尚可,两便正常,舌淡苔薄,脉细涩。证属寒散气通经来,血虚血滞,气血不和。治以养血活血通经。方药:生黄芪20g,当归10g,赤芍10g,大腹皮10g,吴茱萸10g,香附10g,桂枝10g,川牛膝15g,桃仁10g,丹参15g,苡仁10g,生甘草3g。3剂。服药后诸证好转。

曾告知患者愈后应服补肾养肝成药,但病人未按医嘱服药,后又分别于1988年7月16日和1988年10月8日两次闭经,均按上方治疗后月经来潮。患者于1988年冬季经采用补肾养肝法治疗后痊愈。

本例经闭,小腹有冷感,喜温喜按,似寒象较重,但病人壮年体丰,舌淡脉细,并无其他寒象,而见两胁胀满、纳差食少、脉涩等一派肝郁气滞之象,由此悟出: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则疏泄调血之功能尽失,血瘀两胁,故见两胁胀满,血不下行则子宫失养,故见有宫失温润之冷感。此外,另有一重要原因是患者工伤在家,心情抑郁,肝郁气滞而致气滞血瘀,气郁寒阻而经闭。故方用温经加理气解郁之方,诸证自除,月经来潮。

三、刮宫后闭经综合征

许某,女,30岁,电务公司职工,1994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怀孕50天刮宫后,闭经5个月。伴见夜寐多梦,头昏脱发,腰酸腿软,小腹发凉,舌红有裂纹,脉双尺沉细。证属心肾不交,气火上炎。治以滋肾降火,活血通经。方药:知母15g,黄柏10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香附10g,川牛膝15g,焦山楂10g,丹参15g,益母草15g,大黄5g。

二剂后月经来潮,色黑无块,口腔糜烂,口周生疮,舌脉同上。证属:血热迫上,余热灼脾。治以凉血清热,通经降火。方药:上方减香附、川芎,加木通10g,泽兰10g。外敷药:吴茱萸30g,研细末,分三份,醋面为饼,贴涌泉(双)穴,连用三晚。药后诸证消失而痊愈。

本例许某,年轻气盛,刮宫后本当注意休息,清心养阴,但她劳累依旧,致阴虚火旺,夜寐差,多梦,头昏脱发,心火盛于上则血热。患者腰酸、腹凉,肾亏于下则宫寒,故仅用清心滋肾、引血下行之药二剂,5个月的经闭得愈,经水来潮。经来后口糜之证乃火性炎上较重,活血后血行泛上之副作用,状与逆经相似。后经用吴茱萸贴足心肾井之穴,引火归原,才风平浪静,诸证痊愈。

四、阴痒

李某,女,35岁,兴平市丰仪乡农民,1991年9月11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一年半。外阴不干涩,白带不多,小便黄,伴双眼红赤,眼眵多,舌尖红、苔白腻,脉细数。求医多处,均按****炎、****滴虫病等治疗不效。证属肝经湿郁,湿热疹毒。治以清泻肝热,燥湿解毒。方药:龙胆草15g,生地15g,木通10g,山栀15g,车前子10g,黄芩10g,茵陈15g,泽泻10g,白芍15g,赤芍10g,败酱草15g,甘草5g。外洗方:苦参30g,公英20g,蛇床子30g,黄柏15g,白矾15g(另包烊化)。

二诊:三天后自觉瘙痒好转,双眼不红,继服上药3剂。

三诊:外阴部瘙痒基本消失,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肝经湿热,肝阴血虚。治以清热燥湿,滋养肝血。方药:当归10g,生地15g,丹皮10g,山栀15g,白芍15g,山药15g,茯苓15g,胆草15g,木通10g,丹参15g,泽泻10g,麦芽15g,大枣3枚。4剂。服药后诸证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肝经经脉络阴器,故阴痒一症,皆为肝经之病,在标则为肝经湿热,在本即是肝血失养。本例李某,小便黄而双目红赤,肝经湿热无疑,故先清肝经湿热。湿热一除,则用滋养肝血之法治之,加上外洗效方,一周左右即治愈。

五、血虚痹

1.妇人腰膝痛邓某,女,36岁,兴平市化肥厂工人,1990年8月15日初诊。主诉:双膝及腰疼痛2年,加重4天。1988年10月下雨时,正逢月经来潮,穿着单薄而受凉,渐腰膝疼痛。与气候无关,曾到西安等地医院化验血沉、抗O均正常,X线拍片检查正常。

患者双膝疼痛,右膝较左膝痛重,腰酸困痛,经来尤甚。月经正常,视力模糊,全身酸困,舌质绛,脉细涩。证属瘀血阻滞,寒滞经脉。治以化瘀通脉,温经苮痹。方药:当归15g,赤芍15g,川牛膝15g,丹参15g,寄生15g,威灵仙15g,独活15g,木瓜15g,香附10g,延胡索15g,生黄芪20g,炙甘草5g。

二诊:全身发热,腰膝有温热感,宜加强养血益气之功。上方加炒麦芽10g,生黄芪30g,3剂后诸证均大减。再配以成药愈后,当归丸和小活络丹各1瓶,早、中各服10丸。

2.贫血周身痛李某,女,39岁,兴平县饲料公司职工,1989年8月27日初诊,患者正在县医院家庭病床住院。主诉:全身关节酸痛一月。患者以类风湿病入住兴平县医院内科一月,经实验室检查示: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2.16×1012/L,白细胞6.1×109/L,血沉40mm/h,抗“O”500u以下,尿常规正常。西医按风湿病治疗一月,患者周身关节疼痛未减,特约孟维礼父子同诊。

查患者全身关节酸痛,以右上肢至肩部为著,腰痛明显,面色萎黄,经来量多期长,白带色白量多,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双尺尤甚。患者曾在小女月子有右上肢疼痛史,前一月正值伏夏,有汗出时被电风扇吹伤史。诊断:血痹症(血虚外邪痹阻)。证属脾肾双虚。经化验类风湿因子正常,故血沉单项高并不能确诊为风湿病,暂不用西药治疗。中医治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并建议输血。方药:炙黄芪20g,当归10g,鸡血藤20g,威灵仙15g,秦艽15g,枳壳15g,片姜黄10g,桂枝10g,寄生15g,陈皮10g,羌活10g,炙甘草5g。

经输血300ml及服中药3剂后,周身关节酸疼减轻,全身感觉有明显松弛感,舌脉同前。患者服药后,已有起色,效不更方,再进6剂。

药后全身关节已不痛,右上肢及肩有酸困感。服上药,适逢经来,4天即完,量略减少。多梦眠差,舌红、有裂纹,脉细双尺无力。血常规示:红血球3.6×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1×109/L,血沉13mm/h。证属血虚好转,痹证已愈,脾肾虚亦然。治以健脾补肾,养血安神以愈后。方药:女贞子15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炙黄芪15g,当归10g,寄生15g,威灵仙15g,鸡血藤15g,炒枣仁10g,柏子仁15g,炙甘草5g。

《景岳全书》曰:“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本例李某素经来量多伤血,血虚较甚为其本,西医化验亦证实了李某患严重贫血。夏日虚人当汗吹风,使血虚经行不畅之血气为外邪所闭,更不能通行,加之产后有风邪伤骨节、肾虚之患,故血气痹阻不通则全身关节皆痛。孟氏中医妇科认为,按其特性,本例患者血虚为本,邪闭为因,痹闭不通为机,故暂名为血痹症。至于西医化验结果所示两种风湿皆呈阴性,唯血沉较高,即可按风湿论治之意,认为如痨证、骨痹、低热等体虚患有慢性病之人皆可有血沉高之象,并非唯独风湿患者也。本例血痹症,肾虚血虚夹外邪新伤,全身关节痹痛,也可有血沉增高之可能。治疗实践亦证明,随着患者血虚改变,关节痹痛减轻,血沉也随之降低。本例同时说明,妇女以血为本,血虚则可变生许多反常症状,在其他症状不能确诊时,先治血虚,使血旺经脉通畅,许多变症或即可迎刃而解。

六、胎漏

1.先兆流产姚某,女,30岁,家住兴平市东街,1992年4月14日初诊。主诉:妊娠2个月,****出血2周。结婚6年不孕,经中医治疗怀孕2个月,2月来****出血、腹痛,经西药******、止血敏等治疗不效,特来求治。

查:面色白,体胖,腰酸痛,出血色红,绵绵不止,舌红苔薄,脉虚。证属肾气虚弱,血热扰胎。治以补肾益气,清热止血。方药:生地20g,山药15g,菟丝子15g,寄生15g,人参5g,白术10g,白芍15g,黄芩12g,砂仁5g,茜草根15g,仙鹤草15g,炙甘草5g,大枣3枚。2剂。

二诊:血止,腰痛、腰酸,舌脉同上,证属肾阴气虚。治以补肾养血安胎。方药:生地20g,山萸肉10g,山药15g,寄生15g,党参5g,白术10g,白芍15g,砂仁5g,阿胶(另包)15g,菟丝子10g,炒枣仁10g,炙甘草5g。3剂。配以******注射液,每日肌注20mg,1日1次。

三诊:诸证减轻,后将寿胎丸加人参制成丸药内服以愈后。

先贤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阳施阴化,胎孕气血虚损,不足营养,其胎自坠。”妇科良医陈良甫更进一步指出:“妊娠胎动不安者,由冲任轻虚、受胎不实也。”此例姚某,婚后原发不孕,经中医中药治疗后30岁才始得妊娠。其人体胖,面色白,冲任轻虚,受胎不实,显而易见。固阳施阴化,营养不足,最易胎动而漏。患者又因奔波劳累,中气更伤。故本例除补肾益气、固冲任外,必用人参升其中气,再加清热止血之药,其血自止,其胎可安。后服寿胎丸加人参制成丸药,缓补以愈后。

2.习惯性流产刘某,女,21岁,兴平市冉庄乡农民,1990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妊娠2个月,****出血1天。怀孕2月,昨晚左下腹突然一阵刺痛后,即****出血少许。发热,头痛,咳嗽,胃脘嘈杂,口唇干燥,喜食冷饮,二便正常。以前曾40天、90天、56天小产三胎。诊断:胎漏,证属胃热上感,胃热胎寒。经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化验检查示:新生儿溶血病。患者血型为A,丈夫血型为A,ABO抗体正常,尿妊娠试验阳性。治以暖宫安胎,清胃止血。方药:柴胡6g,黄芩15g,陈皮10g,茯苓10g,竹茹10g,翘壳10g,白芍15g,白术10g,芦根10g,茜草根10g,阿胶(另包)10g,炙甘草5g,大枣3枚,2剂。配以******注射液,每日肌注20mg,日1次。

二诊:胃脘嘈杂好转,血少色淡,余症不显。治以凉血安胎,补脾和胃。方药:黄芩15g,生地15g,山药15g,白芍15g,白术10g,阿胶(另包)10g,寄生15g,枳壳10g,砂仁10g,茜草根10g,川断10g,炙甘草5g,大枣3枚,生姜3片。

三诊:3剂后诸证减轻,血止,唯小腹坠胀,胃脘饭后灼热胀满,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胃热胎不安。治以清热安胎,补肾稳胎。方药:生地15g,黄芩15g,白术10g,山药15g,白芍15g,阿胶(另包)10g,枳壳10g,寄生15g,砂仁10g,川断15g,竹茹10g,炙甘草5g。

4剂后诸证痊愈,后顺产一男婴。

滑胎一症,多以肾虚常见。孟国栋主任认为,本例患者年仅20岁,则以胃热嘈杂、胃痛、口干喜冷饮为主证,胃为阳土,主中焦而多气多血,胃热而干燥,则血热不养胎,治以清热和胃,凉血安胎,少佐安胎之药则出血可止,胎气得安,已堕胎三次的滑胎也可逐渐恢复痊愈。

3.胎动不安(滑胎)韩某,女,24岁,兴平市西吴农民,2003年12月18日初诊。妊娠56天,腰痛、腹痛3天。结婚3年流产3胎,均在50天左右。现怀孕56天,双侧腰酸痛,小腹抽痛,四处医治不愈,特到兴平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孟彦荣医师处求诊。患者消瘦,面色晦暗无华,烦躁,眠差多梦,大便量少,3~5天1次。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肾阴虚。治以补肾安胎。方药:黄芩15g,白芍15g,川断15g,砂仁10g,寄生15g,山药10g,白术10g,知母10g,柏仁15g,生地15g,荆芥10g,炙甘草5g。5剂,水煎服。配以******注射液,每日肌注20mg,每日1次。

二诊:服药后症状缓解,小腹未痛,腰酸明显减轻,二便正常,证属胎已安,肾虚未复。此为滑胎之根本原因,治以补肾育胎。方药:川断15g,山药15g,阿胶15g,寄生15g,菟丝子15g,白芍15g,黄芩10g,白术10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

三诊:胎动不安及其余诸证均好转,大便1~2日1次,胃脘胀,饭后尤甚,多梦困乏,舌苔白腻,脉沉细。证属肾虚好转,脾虚显露。治以脾肾双补,壮体育胎。方药:太子参15g,山药15g,白术10g,寄生15g,砂仁10g,菟丝子15g,黄芩10g,沙菀子15g,茯苓15g,阿胶(另包)15g,川断15g,炙甘草5g,大枣2枚,生姜3片。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面色红润,精神好转,胎动不安等诸证消失,舌淡脉细。证属肾脾日渐强壮,胎育旺盛。治以补肾健脾,育胎壮胎。以丸药缓之,药用寿胎丸配合祖传滋血健脾丸化裁:川断15g,山药30g,寄生20g,菟丝子15g,白术15g,阿胶20g,鸡血藤30g,首乌20g,党参20g,茯苓20g,白芍15g,酸枣仁15g,炙甘草10g。上药研末为丸,服10日,早晚各10g。服药两个月,妊娠第七个月在兴平市中医医院做B超示:胎心、胎儿发育均正常。

肾主胞胎,故滑胎一症肾虚无疑,但肾主要以气血养之,血为脾为生,脾旺中气足,故仅有肾气盛固之系之,显然不足,必靠气足血旺养之濡之,才能有根有本,故孟彦荣医师治此例滑胎时,大便不干,但3~5天才行一次,并非热燥,乃为脾气虚弱,气陷血亏不养胎,汤药处处醒脾扶脾,丸药用孟氏滋血健脾方,使气升血旺,胎得养,肾得煦,坚冰顿消,疑难得治。

七、瘕

1.附件囊肿邱某,女,38岁,原兴平县木材公司家属,1967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小腹结痛,带下增多,色黄,加重30天。查患者面色萎黄,瘀色晦暗,带下色黄,经来色黑夹块,后期35天以上。舌质紫绛,小腹肿块,按压疼痛明显。经妇科检查示:附件右侧有一12cm×14cm肿块。证属湿热互结,气血凝滞。治宜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方用:枳壳15g,败酱草20g,蒲公英20g,金银花15g,地丁草15g,薏苡仁15g,大腹皮10g,黄柏15g,延胡索15g,当归15g,赤芍10g,丹参1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小腹结痛好转,带下色白较清,余症同前。证属热轻湿减,气滞血瘀。治以清除湿热,理气散血。方药:蒲公英15g,败酱草10g,薏苡仁15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莪术15g,郁金15g,香橼10g,枳壳10g,延胡索15g,炒麦芽10g,大枣3枚。6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药后,腹胀、腹痛减轻,按压小腹右侧肿块变软,小腹冷感好转。证属气滞稍轻,治以活血化瘀,散结消。方药:蒲公英20g,败酱草15g,三棱10g,莪术10g,穿山甲(另包)5g,桃仁15g,当归15g,赤芍15g,郁金15g,瓜蒌10g,薏苡仁15g,地丁草15g,生甘草5g,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后诸证减轻,面色泛红,小腹不胀,带下无,小腹不凉。后依照此方连服20剂,经妇科检查,囊肿消失,再无复发。

2.子宫肌瘤马某,女,26岁,西铁局工人,1992年7月30日初诊。主诉:经来量多,小腹胀痛。患者已婚,生育一胎。1992年7月22日经兴平市妇幼保健院B超检查示:子宫右侧2.6cm×2.7cm、左侧宫底4.2cm×2.6cm两个肌瘤。查:经来色黑量多,患者消瘦,面色白,眼周青紫,小腹压痛明显,舌绛脉涩,证属气血瘀滞。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消。方药:白芍15g,丹参10g,丹皮10g,当归10g,生地20g,黄芩15g,枳壳10g,茜草根10g,郁金10g,延胡索15g,生黄芪10g,生甘草5g。3剂。

二诊:经量减少,色淡红,诸证亦同前。治以理气化瘀散结。方药:桂枝15g,茯苓15g,莪术15g,丹参15g,穿山甲(另包)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炒麦芽15g,生甘草5g。5剂。

三诊:服药后眼周青紫减轻,小腹按压疼减,舌脉同上。证属瘀血凝滞,治以化瘀消。方药:桂枝15g,茯苓15g,丹参15g,赤芍15g,牡蛎(另包)20g,穿山甲(另包)10g,鳖甲(另包)10g,三棱15g,莪术15g,蒲公英20g,薏苡仁15g,生甘草5g。20剂。

四诊:患者服药后从****排出黄豆大肉粒一块,带下粉红色,黏液不断,舌红脉细。症同上,瘕待散,治以养血活血、化瘀消。前方加茜草根15g。

五诊:粉红色带、黏液均消失,改用慢性消方。方药:桂枝15g,茯苓15g,当归15g,丹参15g,蒲公英15g,苡仁15g,穿山甲(另包)5g,三棱10g,莪术10g,枳壳10g,麦芽10g,生甘草2g。20剂。

六诊:经兴平市妇幼保健院B超检查示:盆腔图像正常,未见肌瘤,瘕消失,唯上、下腹不适,证属活血药苦寒碍胃,后服香砂养胃丸愈后。

本例瘕,即现代医学的子宫肌瘤,临床应用医圣张仲景之桂枝茯苓丸疗效确切,但须临证加减,并伍入化瘀散之穿山甲、鳖甲、三棱、莪术等药。本例马某服至第19剂中药时即从****排出黄豆大肉粒,共服50余剂后,肌瘤完全消除,说明中药口服是可以治愈子宫肌瘤的。对于化瘀活血药伤胃、碍胃的副作用,有待不断研究改进。

3.****后囊肿杨某,女,38岁,电务公司机关工人,1986年12月13日初诊。主诉:经后期,色淡夹块,下腹胀痛半年。半年多来,月经后期(39天左右),色淡红,夹有小血块,经期7天左右,小腹胀痛,白带色黄。舌紫边尖有齿痕,脉细涩。西安铁一局中心医院B超检查示:****后囊肿3.6cm×2.8cm。证属适逢经期,血瘀下焦,治以活血调经。方药:当归15g,赤芍10g,川芎10g,丹参15g,柴胡10g,黄芩10g,桃仁10g,红花6g,茜草根10g,郁金10g,延胡索10g,生甘草3g。2剂。

二诊:月经4天结束,白带增多,色淡略稠,左小腹不适,舌脉同上。证属血瘀下焦夹湿,治以利湿散结,活血化瘀。先治其湿,方药:赤芍15g,白芍15g,丹参15g,败酱草15g,冬瓜子15g,地丁草15g,枳实10g,大腹皮10g,苡仁20g,茯苓15g,郁金15g,生甘草3g。3剂。

三诊:服药后无明显不适,加重化瘀散结之力,佐以益气。上方减败酱草、地丁草,加生黄芪20g,穿山甲5g,大枣3枚。3剂。

四诊:服药后无不良反应,继服上方4剂。

五诊:小腹、脐下四指、子宫下部隐痛,减穿山甲用量至3g,坚持服10剂。

六诊:月经按期而来,无血块,下腹胀痛亦减。白带多,小腹有冷感,颜面略胀。舌淡苔薄,脉细滑。证属瘀血已去,脾虚湿滞,治以健脾化湿,活血散瘀。方药:苍术10g,黄柏10g,茯苓10g,白术10g,大腹皮10g,薏苡仁15g,丹参15g,赤芍10g,当归10g,三棱10g,莪术10g,枳壳10g,大枣3枚。6剂。

1987年3月14日经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B超复查示:子宫图像正常,清晰,****后正常,囊肿消失。

八、脏躁

李某,女,31岁,家住陕西省咸阳市,工人,1988年3月2日初诊。主诉:心慌、心烦、不寐两天。每天下午3~4点即心慌,心烦,欲哭,头昏,恶心,两胁窜痛,夜间不能入睡,以至整夜不眠,舌苔白腻,脉滑弦数。诊断:癔证,证属痰郁气滞。治以化痰清心,舒肝理气。方药:柴胡15g,黄芩10g,茯苓15g,半夏10g,竹茹10g,菖蒲10g,郁金15g,胆星10g,山栀10g,枳实10g,白芍15g,炙甘草15g,大枣7枚,小麦1撮。2剂。

二诊:服药后恶心减轻,下午心慌、心烦、两胁疼痛有好转,入睡亦难,舌脉同上。治法:上方加炒枣仁15g。2剂。

三诊:入睡困难有改善,但多梦,胸闷,反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胆胃不和。治以养肝清胆平胃。方药:白芍15g,炒枣仁15g,焦栀10g,陈皮10g,茯苓15g,半夏15g,枳实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芩15g,瓜蒌10g,炙草15g,大枣5枚,生姜3片。3剂。

四诊:眠可多梦,身困乏力,舌脉同前。证属肝郁脾虚。治以舒肝健脾养血。服逍遥丸、归脾丸,早、晚各10丸以愈后。

《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尤在泾云:“所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而属于心也。”脏躁一症,始仲景创甘麦大枣汤后,历代皆效法,则无大错,但现代妇女与古代家妇有天壤之别,病情绝非单一。临床应细辨兼证,承古而不泥古才是本篇之一得。

翟某,女,45岁,兴平市东城小阜村村民。1985年6月20日初诊。主诉:1985年11月因数生闷气,心烦懊恼,失眠7个月,加重13天。近7个月来,心烦懊恼,眠差多梦,耳鸣头昏,喜哭无常,纳差食少,哈欠阵阵,月经后期,舌尖红有齿痕,脉细弦数。经史162~725~35。诊断:脏躁,证属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治以清心养阴,定志安神。方药:当归15g,白芍15g,柴胡6g,黄芩10g,丹皮10g,山栀15g,生地20g,木通10g,茯苓10g,水牛角(另包)10g,合欢皮15g,炙甘草15g,生铁落(另包)30g,大枣7枚,小麦30粒。4剂。配服: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各2片,每日3次。针灸:内关(双),用泻法;三阴交(双),用补法。隔日1次。

二诊:心烦减轻,头目清醒,余症同前,月经将来。上方加丹参15g,炒枣仁15g,4剂。

三诊:月经31天来,色黑无块,舌红脉细数。证属心火偏亢,血热夹瘀。治以活血通经,清心调神。方药:生地15g,木通6g,丹参15g,当归10g,赤芍10g,茜草根10g,泽兰10g,郁金10g,知母15g,山栀15g,炒枣仁10g,炙甘草15g,大枣7枚,小麦1撮。6剂。

四诊:服药后月经干净。眠可有梦,头昏乏力,纳可,舌红有裂纹,脉细。证属肾阴不足,心血亏虚。兼有更年期心肾不交综合征。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15g,女贞子20g,泽泻10g,山萸肉10g,知母10g,夜交藤15g,柏仁10g,炒枣仁10g,远志6g,五味子10g,麦芽10g,炙甘草15g,大枣7枚,小麦30粒。4剂。

服药后诸证基本痊愈,后以六味地黄丸、脑乐静糖浆,配服西药谷维素、维生素B1和B6片,恢复治本。

《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段经文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论述,也是脏躁证的证治传世纲领。但古今妇女状况有天壤之别,发病类型不断扩大、加重,法可传承,治必创新。故孟氏妇科在临床上对脏燥进行治疗时,在养心安神之甘麦大枣汤中加入清心火、镇心神之生铁落、水牛角。安神方面加柏仁、枣仁,并配合针灸及西药调整植物神经药物,综合治疗,每获良效。该例患者,年45岁,虽未断经,但已出现了心肾不交之更年期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故脏躁治愈后,必补肾阴,交通心肾,才能根治心火旺、心血不足之标症。故此在临证中必须综合治疗,才能获前瞻性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