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悠然觉得言之有理,而恰巧滇县也在南边,所以不再犹豫就轻身上路了。
京城距离滇县整整三百多公里路,步悠然行了十天。
说起来这也算是一个奇迹,在古代,女人都较为保守,若是其他女子,一定只会乖乖地走路过去,不敢与人搭讪。
可步悠然不同啊,她具有现代人思想与智慧,若真如那些女子一直步行过去,身子不残也得废掉半条腿。
这一路上,她遇见车便伸手招呼,搭一段顺风,然后再歇下来,吃饭喝茶,等待下一辆,直到最后一程,竟是幸运地遇见滇县百姓。
他姓李,大家叫他李老爹,年纪约莫五十,赶着一辆木板车,穿衣说话都较为淳朴,他听说步悠然从京城过来,甚觉不可思议,且说这一路艰辛,长途跋涉,而且她走到现在已经身无分文。
李老爹笑道,“你这丫头好大的胆量啊。”
步悠然倒也会取悦于他,“还是咱们这里民风好,坏人少,这才让我捡了便宜。”
李老爹抻着缰绳向滇县前进。
大约行了一个时辰,周围渐渐热闹了起来。
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伴随着孩子大人的讨价还价以及耍杂耍的叫好声,不绝于耳。
步悠然左右打量着,这里虽然没有京城的繁华,却别有一番天地,老百姓打扮不花哨,素色的衣服,有的还打着好几块补丁,没有恶贯满盈的坏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物价不高,东西花样少却便宜,贫富差距小,幸福指数高。
步悠然喜欢这里,打第一眼便真心想留在这里。
她随着李老爹找到了小晴的二叔家,且说她二叔已经是一个快六旬的人,头发花白,脸上的褶子一层压过一层,黝黑而干枯,手里总是拿着一根大烟叼来叼去,小晴的二婶恰恰相反是一个快性的女人,虽年过半百,但性子豪爽,热情,好似精力永远旺盛。
这夫妇俩一直无儿无女,所以对小晴一直视如己出,如亲生一般。知道步悠然是小晴让过来的,于是更加热忱如上宾。
步悠然就在这里住下了,一恍几天过去。
这日,二婶端着新烧好的饭菜到屋子里,“步姑娘,快尝尝这兔子肉,鲜得很。”
“二婶,您就叫我悠然,别步姑娘步姑娘的叫了。”二婶这人说话快,每次一叫‘步姑娘’总是连着好几声,从远处听来就像是布谷鸟在喊。
步悠然向外看,“二叔呢?”
“你二叔给人家砍柴去了。”二婶将饭菜摆桌。
“年纪这么大,还干活?”步悠然问道。
“不干活吃啥?”二婶也不生气,笑着解释道,“我们这是小县城,地少,但零活儿多,没事,不累的,十里八乡的都是老乡戚,平常都有照顾。”
步悠然不吱声,心里有些内疚。
来了这么多天了,她一分钱不给,还吃人家白饭。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在打工,可她却成日没事做,偶尔守在村子口儿找块儿石头一坐,来个男的就问名字,问年纪。
身边近点的知道她在找人,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挑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