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2453300000012

第12章 刘永好成功之道6

4.孕育“希望”:从个体户到民营企业家

从经济的发展来说,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秩序决定着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开始调整阶段,国家也在探索着进行。作为刘永好兄弟,要想符合中国发展的逻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纵横捭阖,就要下功夫研究国家政策,吃准“气候”。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机遇,就是善于抓住国家政策调整的契机。这是企业致胜之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永好兄弟善于利用知识解读国家的新政策。在“不得不变”之前,他们首先转变思路,先人一步,勇立潮头,辞掉“铁饭碗”,做起专业户,开辟一条“希望”之路。

对那些急于创业的人,刘永好忠告:在创业准备还不充分的时候,可以先把创业冲动埋在心中,积累能量,等待机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能不断给你提供新的机会。

刘永好举自己的例子:“刚开始,其实我们并不想养鹌鹑。我们准备创办电子工厂,结果失败了,因为当时不能注册。后来,我们一直把创业冲动埋在心里。到了1982年,中央号召农村发展专业户,我们四兄弟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大学毕业以后,都放弃了公职,跑到农村去创业。当时,大家很瞧不起农村,但是我们想,越是人们不注意、瞧不起的地方,就越有机会。”

曾在育新良种场创立发展时期,有着良好口才、能言善辩的刘永好负责跑市场和采购饲料,在他采购饲料时,就对饲料经营进行观察、调查与思考。

有一次,刚好刘永好进城办事,无意中他发现,在一家公司的门市部门前,排着长长的队。刘永好一时好奇,便走上前去,见一位农民很直率,就问老乡那是卖什么的,老农回答说是卖正大颗粒猪饲料的。

刘永好一愣:猪饲料这么受欢迎,看起来,比我的鹌鹑饲料销售的量要多得多。

当刘永好从老农知道饲料是五角钱一斤就问老农:“你不觉得贵吗?”

农夫说:“刚开始时,可不吓了一大跳?天哪!猪吃的饲料比人吃的大米还贵。后来,听人家说合算,我便买了十斤,结果一试,你说怎么样,一斤全饲料比三斤大麦还管用。这不,从此我家的猪就开始吃全饲料了,小猪长得像气吹似的。”

中国传统养猪方法很落后,农民用青草、大麦和红薯喂猪,糖分绰绰有余而蛋白的含量严重不足,别的营养成分更不用说了,每头猪一般要长1年才能出栏。要想养猪业有所飞跃,向现代化迈进,必须要发展饲料为突破口。

而有眼力的泰国正大集团,首先看到中国饲料市场的巨大潜力,抢先把饲料工厂办到中国来,成立了成都正大公司,具有特殊魅力的洋饲料,终究还是征服了这些农民。中国的农民淳朴实在,他们看重实际,一旦认准一个理,就会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会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于是洋老板顺顺当当地就从中国农民的手里赚足了人民币。

正大的猪饲料的入市,动摇了我国落后的喂养结构,使得很多地方出现了排队购买的盛况。有时甚至还需要走后门儿批条子才能买到。

据统计,到1990年,有一个让人们心颤的事实,那就是,洋饲料已经在中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而且形势越来越严重。全国兴建的中外合资饲料企业有二三十家,几乎遍布了全国的各大城市。仅一个跨国集团正大就在中国每年就从饲料上赚去人民币数亿元。刘永好心想,为什么中国人不生产出自己的优质饲料呢?非要排队买别人生产的饲料?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刘永好在南方为育新养殖场采购饲料时,就已经开始对饲料的经营进行了观察、调查与思考。而这次在广州看到的景象,更进一步使他敏锐地觉察到饲料市场的巨大潜力。刘永好认真观看了“正大”的饲料,索要了说明书,回成都后便开始向几位兄长介绍生产猪饲料的前景。

在长期共同创业的磨合中,几位兄长已经深知刘永好在市场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敏锐和天赋。几兄弟在一起,一商量讨论,发现生产饲料有着大好前途,市场前景无限广阔。这里面潜伏着更大的机遇和成功的机会!他们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所以,决定要在饲料上大做文章,大干一场!

他们当机立断,在古家村买下十亩地,投资四百万元建起科研所和厂房,正式成立“希望饲料公司”。这个决断,不仅仅意味着刘氏兄弟产业方向的正式转移,而且也标志着刘氏兄弟正式由个体户转变为民营企业家。

“牛皮癣”广告对现代人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谁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刘永好。

可以说在当时广告宣传意识薄弱的年代,刘永好用他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开辟了一条广告宣传的光明大道,尽管写这些广告的时候非常辛苦,但是这种“牛皮癣”广告成本特别的低,既特别省钱,效果又特别的好,刘永好感到非常满意。刘永好的创意和辛劳换来了“希望”的硕果,没过几天,愿意尝试“希望”牌猪饲料的农户越来越多。由于“希望”猪饲料质量并不比正大差,但每吨的价格却低了六十元,在大量小广告的宣传攻势下,仅用了短短的3个月时间,希望饲料的销量就追上了正大。

“到现在,仍然很难想象经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我终于见到民营企业得到这么广泛的认同,而我的企业拥有今天的成果,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很感激。”刘永好简短朴实的话语并不能掩盖创业的各种辛酸,人们常说“江湖险恶”,在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里,市场经济这个急流险滩让这个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经历了“真实的江湖”。

1992年,对刘永好兄弟来说,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希望1号”乳猪饲料荣获金奖。从此,“希望”牌饲料深入到千千万万养猪户家中,“吃一斤,长一斤”的顺口溜“溜”遍了巴山蜀水。

当时“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泰国正大集团,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且还在成都投资了1亿元建立了一家饲料厂,刘永好兄弟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却毫不畏惧,拿出“蚍蜉”撼动大树的勇气,毅然决定进军猪饲料市场。

这是一着险棋,风险很大。按说,从养鹌鹑转到猪饲料的生产有很大的行业壁磊限制。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绝对不是刘永好兄弟一时的头脑发热,这次转型他们有充分的考虑的。

从财力上讲,刘永好兄弟通过养殖积累的资金有1000万元,但与正大相比起来,就显得实在渺小;从市场运作来说,正大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而刘永好兄弟此前还没有卖过饲料,只是买过饲料。

大家知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冒险是一种技术,学好它可以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冒险能力差,往往会在关键时刻一败涂地,只有善于冒险,才能开拓前进并成就大事。企业家需要的就是一种冒险的精神,但必须指出的是,冒险精神并不等于没有底线的赌博。对企业来说,风险应当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常言说,无水不通船。没有冒险精神,就永远无法取得任何重大的辉煌。

1.节省成本,低价赢得市场先机

但成功的冒险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碰运气的,而是在正确的计划及步骤指引下来进行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刘永好认真地分析了他们所处的形势:

首先,饲料市场前景广阔。刚刚经历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消费水平正在渐渐提高,人们对鹌鹑蛋的需求远不如对猪肉的钟爱,谁家的饭桌上都离不开猪肉。加上四川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川猪遍天下,中国二百多个城市中,十之八九是四川的“酒肉朋友”。养猪,对农业来说是副业,但在四川农民的家庭里,则是当之无愧的主业,养猪是四川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

其次,尽管刘永好兄弟此前并没有大规模从事过猪饲料的生产和销售,但饲料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在办育新良种场的期间,有过研究,生产饲料的经历,也有一些现成的资源,转战猪饲料后完全可以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另外,正大猪饲料的缺点是价格奇贵,这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养猪农民来说,难以接受。如果能够生产出与正大同质量的猪饲料,而价格又比他们的低得多的话,那么刘永好就能很快赢得市场。

刘永好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发现尽管进军猪饲料有着巨大的风险,但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投资者获得得利益也就越大。他们决定放弃养鹌鹑而转产饲料。

1987年,国家修改同意了《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个体工商户的存在。在1988年修改的《宪法》中明确写着:“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换句话说,国家正式承认了私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如此利好的国家政策带给民营企业们无限的希望。

为响应国家政策,刘永好兄弟用希望饲料公司取代了育新良种场,专业户发展成为私营企业。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刘永好兄弟,立马就开始了猪饲料的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