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2453300000003

第3章 首富

从唯利是图到公益奉献,从赚钱机器到企业公民,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在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不断地进化,一窝蜂的热衷于搞公益事业,以至于做公益事业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这对社会固然是好事,是一种进步。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思想高度和操作水准又千差万别,更有甚者,为了公益而公益,变成形式、变成噱头、变成刻意而为或不得已而为,再加上中国的公益事业管理还比较初级和粗放,问题多多,最后,连公益本身也备受争议。

相比之下,刘永好率领的新希望集团的公益事业却开展的红红火火,好评如潮。他把公益事业做成了传播力、影响力和生产力。

表面看来,刘永好很像一个“务虚派”战略家和投资家,没错。但如果你仅把他如此定义的话,将大错特错。事实上,刘永好从市场最前线摸爬滚打过来,对市场高度敬畏和敏感,不管是公司主导产品的转向,还是产品的销售,刘永好都紧紧地以市场为核心,从而大获其利。他知道,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企业生存的关键。这也是很多资源型农业产业化企业面临的一道难关,必须从资源型、政策性、幻想等待型向市场型、营销型、品牌型转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

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刘永好深谙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和营销之道:立足中国国情,运用中国式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发现和解决企业的实际营销问题。

刘永好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富人之一,一个拥有众多头衔的风云人物: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首席主席,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尤其在2001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刘永好兄弟名列内地富豪第一名之后,围绕他的新闻好像永远戴着中国首富的帽子,他白手起家的传奇已经逊色于首富的光环。

1.从千元创业到《福布斯》排行榜首富

早在1982年,年值31岁的刘永好与自己的三位兄长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一道,毅然辞去他们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开始创业。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人民币,作为创业初期的投入。从种植业和养殖业起步,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经过6年时间,积累了商业人生的第一桶金——1000万元。

从1000元变成1000万元,二哥刘永行有个笔记本,专门记载了他们创业伊始每笔生意的收益,都是几毛钱或几块钱。

从1987年开始,刘永好兄弟把这1000万元全部投入到饲料的研发和生产中。经过短短8年时间的发展,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使企业滚雪球式地发展,创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1995年10月7日,希望集团荣获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1名和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第一名。

在艰苦创业的20多年中,刘永好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CCTV经济人物、光彩人物、甚至是三农人物等。对此,刘永好曾说,头衔多了,要求就比较高,压力就比较大。不过,在这些所有的头衔当中,他非常在意的是十大扶贫状元,因为这个头衔意味着企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