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2453400000033

第33章 沟通的目的4

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观念权威性的确立,无数的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一批批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自农村起步的改革开始了,人们不再把发家致富当作一种罪恶,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让国人大开眼界应接不暇,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此踏上了务实的道路。真是一句口号,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的春天,还没有走出“文革”阴影的中国知识分子,简直无法理解他们在一个新时代到来之初所受到的尊敬、重视和礼遇。这一年的4月,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命题,发展科学技术成了一项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科技人员成了全社会最受尊敬和重视的人,因前一年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出名的陈景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几乎所有反映科学技术人员先进事迹的文学作品都极受欢迎。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关于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提高,被看成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另一方面,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了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随着中央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各种加大人才流动等措施的出台,大批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开始从以往封闭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走向了生产和建设的第一线。许多长期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发展了,科研人员自己也富了起来。到1992年的时候,当珠海市拿出数十万元巨款,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时,人们虽然感到有些震惊,但没有人觉得不合理。到了1995年5月,国家又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势头,科技人员的待遇也有了相应的保障,一系列的科技立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科技进步法》等)也不断完善。

3)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向来就有清谈之风,而到了谈不到一块儿的时候,便要争个明白。从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时的大字报大辩论,喜欢坐而论道的中国人,总是过分单纯地相信“真理越辩越明”,结果常常因为光说不练而耽误事,就在我们还在争论,社会主义到底该不该有市场,这类莫名其妙的问题的时候,其实并不算太精明的外国人,早已在中国这个市场上赚足了钱。

中止争论,踏踏实实干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最早出自邓小平之口的口号,使那些毫无意义的争论失去了市场。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发展便成了改革开放这部交响乐的最强音。根据我国“综合国力动态方程”进行测算的结果,1949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排序中居第十三位,60年代初上升到第十位,60年代之后的一段时间有所下降,但到了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已居世界第五位。

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往往为了加强自己在国民心目中的印象,使用“金权政治家”的口号彻底地来攻击金权体制这种作风,也就是属于前者之法。还有一种是把自己清高的性格标榜起来,然后才和金权体质对照,这即属于后者之法。一般来说要扰乱对方而让对方自灭,就直接攻击其弱点的方法很有效,但只靠这种作法不一定会很成功。

一再强调口号而要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也需把相对的另一种颜色加强,这种做法有时是必要的。在西方社会有些政治家想尽办法吞噬政治资金,也有利用公司交际费买家俱的,这都是假公济私的人。如果要攻击这种人而让他下台,直接揭发对方的弱点和不对之处,往往力量还是不够,因此攻击时就提出和对方相反的口号,使对方的缺点更明显,这也是一种心理战术。

举一例,A处长攻击B处长时使用如下之法,假定B处长是以办事严格为口号,那么先替处长取一绰号叫“鬼处长”,然后又对大家说自己(A处长)是有眼泪、有血液、有人情味的处长,极力的把自己描画成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这样对方的严格性和我方的温暖性,在比较之下更是鲜明无比,这才是成功的宣传战术。

利用口号的效果就是要把某一部分尽量扩大,使全体好像成了一种颜色一般的错觉,这是一种心理战术。例如,要强调自己的年青有为时,倘若有一力气衰弱的老人在场,效果倍增。

这种口号的对照效果,往往利用在商业鉴定会广告上,社会上有些家庭主妇被批评为浪费,是喜爱穿着打扮之人,让人有恶妻的印象。这类恶妻的丈夫往往是很朴实又节约的人,也许由于丈夫很节检,所以太太的浪费才更引人注目。

总结:要强调对方的严格时,应强调我方的和蔼亲切,这样效果方会倍增。

10、孔明的成功说服术

打动对方的自尊心,帮他树立信心,满足他的需求,那么他自然就会按着你的意图去做。刘备之所以能有转败为胜的机会,进行赤壁之战,完全是孔明成功打动孙权的自尊心的缘故。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军弱而败退。刘备驻兵于樊口,无力反击,只有坐以待毙,因为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军队相抗衡。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和江东的孙权联手。

此时,有一个人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那就是军师诸葛孔明。孔明向刘备说:

“现在一刻也不容耽误,必须马上前往孙将军处,请求援兵。”

说完,便立刻整装出发。

孔明此行的目的,不须言明,就是要把孙权卷进这场战争。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军,一定会低声下气地,但是孔明却完全相反,作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打动孙权的自尊心。

孔明首先说:

“现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您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曹操已经将天下大乱几乎全平定了,现在更是进军荆州,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走,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和曹军相抗,则应该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是无法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上之策。将军您的心里是否已定好方针,决定臣服下曹操?时间剩下不多,再不做决定就来不及了。”

孙权生气地说:

“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孔明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