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2453400000039

第39章 两拨千斤1

“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

“宗教信仰?”

“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

“那么,你没有信仰吗?”

“有信仰。我信仰马克思主义!”

“你究竟知不知道你们的人在哪里?”

“在哪里?”

“都在我心里。”

这段对话,显然带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这是一段很精彩的语言表达。夏明翰没有正面回答敌人的问题,而是把敌人所问的话引申开来,利用问题中的词句的特点,加以发挥,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阐发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而使自己由被动转为主动。

总结:当对方故意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或问题,从正面阐述道理一时难以驳倒对方或对方问题根本就带有挑战或污辱性,就可采用曲解对方质问的办法,让对方意见走样,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6、让对方被迫收回无理的要求

在会议上或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要闪避以自己不利的要求或提案是很简单的。让全体人员参加进行彻底的讨论,那么所作出的结论无论如何,都好像反映着每个人的意见。无理的人自然就知难而退了。

日本川喜田二郎是文化学者,他发明KJ法,这是一种构想法,这方法效果很不错,因而有名的新电器公司,以及很多企业公司都采用这方法来应用,此法多用于团体构想法,也可以说就是组织管理法。

新力公司的小林茂先生,就是引入KJ法的人,他先把小问题通通写在小卡片上,然后才分组,这种作法就是田法,可以说把价值的重点放在过程中,而不放在结果。也就是说,各组人士对某一问题有什么看法,就直接写在小卡片上,然后全体人员参加整理这些卡片,那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谁也不知道,反正全体人员对这问题都有很彻底的了解。因而能使大家团结一致。还有一种方法,也是为了统一意识的手段,这也是劳工组织的常用的,此即开会时,无论什么小问题或要求都提出来,经过长时间考虑,最后才整理为几个目标或口号由于每人提出的要求或主张当然免不了有些部分要舍掉,有些部分要增加,所以到最后的整理阶段,就和劳工能力有密切关系。

这种作法倘若从坏的方面来讲,表面上是接受大家的高见,可是私底下有些要舍掉,这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那位很会煽动民众的政治家希特勒说:“要让民众跟着我来的话,我尽量提出更少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是很单纯的。”

每个人提出复杂多岐的要求意见,通通写出来,经过大家的讨论,尽量单纯化。而人总是喜欢单纯的,所以纵使稍有不合情理的理论也要整理出来,那每个人都认为这是尊重我自己的意见,才提出来的,就容易有这种错觉。换言之,好像自己的意见对这个提出的目标或口号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如此考虑的话,就知道在会议上要闪避以自己不利的要求或提案是很简单的。换言之,不管是大意见或小意见,都让他们提出来,然后把意见都混在一起,让大家彻底讨论,最后才提出单纯明快的目标。参加的人这时一点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操纵,反而感到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意见才会有这种结论。

总结:让全体参加而彻底地讨论,那么所做出的结论无论如何,都好像反应着每个人的意见。

7、做个处乱不惊的强者

无论高兴或者悲伤,总是泰然自若,从不把感情表现在脸上。即使处在重重困境之中,也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会找到突破口,从而化险为夷。

在中国人当中,采用“不言之言”做为自己的政治态度,在无言中成功地收揽人心的人很多。在4世纪后期,东晋的宰相谢安就是这种人。

谢安生长时的中国,是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异民族在北方黄河流域所兴建的十六个国家,不断重覆着激烈的并吞,兴亡迭更,而汉民族的正流王室东晋,则退居南方的长江流域,维系着汉族的命脉。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乱世。

出生于东晋名门贵族之家的谢安,年轻时就集众人的期望于一身,朝廷也频频催促他出仕做官,但他总是伪装生病拒绝,每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虽然如此,每个人还是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交相谈着:“安石(谢安的字)不出,教苍生如何是好?”

谢安不负众望就任东晋宰相时,北方有一个叫前秦的国家,如旭日东升一般制压了整个黄河流域,不久就把箭头指向南方的东晋。谢安身为宰相最大的任务,就是要阻止前秦的侵略,图谋东晋的安泰和存续。他起用自己的外甥谢玄做将军,防备前秦的攻击。

不久,前秦动员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可以预料得到的,东晋大为动摇,因为前秦动了百万的大军,而保护东晋的兵力,只不过八万而已。东晋首都建康的百姓们,个个人心惶惶,连手边的工作也丢下了,惟独宰相谢安一个人显得非常沉着。

谢玄要赴前线抗敌之前,去拜访他的叔叔谢安,希望得到他的指示。谢安的态度“夷然”,亦即完全和平常没有两样,他对谢玄的问题回答道:“这事我已经想过了。”之后就沉默不言。不得要领的谢玄,不得已只好引退,但却依然放心不去,再次派遣部下去见谢安,希望获得他的指示。然而谢安已经出门,到别墅去和朋友们开宴会了。

因此,谢玄乃闯入了别墅,谢安捉住谢玄要求和他比赛围棋并且以此别墅为睹注。谢安的棋技稍逊谢玄,但是那天的谢玄,无论如何是不会获胜的,在他认为当时并不是下围棋的时候。

如此,谢安在危急关头依然能和没事一般地安静沉着。

他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他心中已有了打破难关的秘策。这是一场就连名将谢玄都没有自信的战争,谢安当虽也祈望能够战胜,他平静沉着的态度,是因为他相信身为宰相就必须如此沉着,当然,谢安的这种态度确实有镇静谢玄和朝臣的惶恐的效果,如果说谢安心里没有这种盘算那是说谎。如果宰相本身惊慌骚动,将会使人心更加动摇。

谢玄如何得到叔父谢安的沉着态度,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现了可喜的战果,谢玄的军队将敌人超过十倍的大军个个击破,打得落花流水。

站在前线的谢玄,积极果敢,首先打败敌人的前锋部队,当初被认为处于劣势的东晋军队,由于这个制敌先机的胜利,军心大作,士气如虹。反之,节节吃了败战的前秦军队,军心涣散,颓丧浮躁。谢玄趁机追击,前秦屡屡败退,终在“淝水之战”中,前秦被攻打得体无完肤,全军溃败。

东晋之所以以完全胜利,当然是因为谢玄的作战策略成功,但能够让谢玄没有后顾之忧,专心于作战指挥的,难道不是站在后方,如同将秘策藏在心中之沉着稳定的叔父谢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