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华经显应录
24564700000026

第26章

眉州泰法師

大隋有僧法泰。姓呂氏。初披戴為道士已十餘年。忽厭彼宗。迴心大覺。乃往眉州鼻山。投師落[髟/采]。持誦蓮經。尋即通利。仍親寫是經一部。數有靈異。因辯錢兩千。將向益州裝潢。擔至筰橋。橋斷墮水。僕雖得濟。乃失衣籠。泰大呼曰。錢物尤閒。何忍其經。有人漉得者。當贈兩千。時有一人沒水求之。但得錢物。泰更巡望求覓。忽睹州中有一襆子。試取之。乃經也。草木所擎宛無濕處。遂往裝潢。洎還寺供奉。每聞異香凝結。精進倍加。夜課一部以為常式。寺有彪法師講授。午夜看讀。嫌泰誦經之煩。欲勉低聲。及往。忽見泰之門前神人無數。皆跪膝合爪。愧汗而退(續高僧傳)。

成都恭上人

上人慧恭。俗周氏。成都府人。從釋紹提寺。與僧慧遠結契勤學。取成法器。遠往長安聽成實。還鄉講授。卓爾絕倫。恭去荊揚。訪道而歸。契闊三十年。夜話次。遠語如流。恭杜無所對。遠譏之。恭曰。賦性至愚。無所解也。遠曰。可不誦得一經乎。恭曰。誦得普門品。遠猶輕之。恭曰。經卷雖小。佛口所宣。當為兄誦一徧。恭即敷座而誦。纔始發聲。覺有香氣。次見天華零亂。天樂嘹亮。經已便息。遠作禮稱讚。願留教誨。恭曰。非某之力。諸佛力耳。恭即拂袖而去。不知所終(續高僧傳)。

荊州隱禪師

禪師法隱。久住荊州覆船東嶺。誦法華經為己業。每恨未閑心觀。即往松滋問津于法常禪師。深得理趣。一日去與故人胡君義相別。不值。書壁記某年月當遠行。後忽語諸僧曰。吾今日作一覺長眠。明日不起。眾排門看之。其右脇蟬蛻矣。觀其書壁歲月。莫不合者(續高僧傳)。

廬山充法師

師名法充。九江畢氏子。厭世出家。常持法華.大品。徧數惟多。莫得而紀。住廬山化城寺。又習正定。不涉人間。每勸眾僧無以女人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有不從者。充曰。正教不行。義須早死。何慮方土不奉戒乎。遂潛往香鑪峰投身粉骨。誓生淨土。有人見師墜下。就而覓之。乃充也。身既無損。誦經如故。固請還寺。僧感死諫。即斷女人。後六年卒。時當盛暑。其屍不朽。如蘭之馨。開皇中也(續高僧傳)。

黃州秀上人

隋末有僧玄秀。居黃州隨華寺。性清志溫。常誦法華。每有異相。不以為奇。時當酷暑。友人遣价召師納凉。行至房前。忽見人馬翊衛。怖懼而返。友人親往。所見果然。迴轉後門。兵甲彌多。填塞空中。不可勝數。四眾盛傳。咸曰神異(續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