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为亚、非、欧三洲之交通要冲。早在远古时代,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两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化。古埃及文学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古代埃及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以后,奴隶制开始居于统治地位。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的事,延续的时间很长,流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大约到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就发明了文字。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称图形文字。有了文字,就有可能把大量流传在口头上的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古代埃及人用纸草(纸草是下埃及尼罗河边的特产。先将芦苇状的纸草茎干剖为长条,再排齐连接成片,最后压平晒干成纸)书写,将写好的纸草卷起来,扎以细绳,以便保存。这样的纸草卷有长有短,有些作品手稿竟达十几米至几十米,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在埃及的古朴时期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前2280),就已产生了歌谣、诗歌、故事和箴言等。这时流传下来的比较突出的文学遗迹有两类:一类是金字塔祷文,即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祈祷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另一类是大臣墓地上的碑传。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民间文学的材料保留了下来。这主要是劳动过程中唱的民歌,如农夫、打谷工、脚夫的歌子,一般都比较朴实、真挚。这些民歌的原文是在古王国的墓壁上发现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33—前1778),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如建筑、绘画、雕塑一样,有了很大发展,作品中使用的是由中埃及语提炼的埃及古典文学语言。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人民口头创作的故事有了进一步发展。埃及的文学史家认为,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最精彩的,它在表达、描绘、修辞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的典范,这是古代埃及文学的鼎盛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90)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同时还留下不少对神和对统治者的颂歌。
由于有了纸草卷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资料和刻在金字塔墓壁、庙宇墙壁上的文字,近现代的学者才有可能了解、研究古代埃及文学的内容及其发展情况。但多数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传统上把这种荣誉归于虚构的或半神话式的古代智者的名下。
古代埃及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就其形式来说,先有诗歌,后有散文。诗歌包括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等。散文方面则有训言、箴言之类的作品以及比较丰富的故事和旅行记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许多作品都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就各个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看,文学体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却是以上所列的几类。古埃及文学无论在题材上或在体裁上,都长期地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希伯来文学和中古亚非文学。它的传统,在这些文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公元前332年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修筑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这里不仅是后来希腊化世界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征服,成为罗马领土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巴比伦城便是罗马人统治时期建立的一座名邑,是当时的埃及首都。公元641年该城为阿拉伯人所攻占,自此埃及由阿拉伯人统治,埃及文学逐渐成为阿拉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埃及文学的成就和影响举世瞩目,埃及的或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它作了充分的肯定。古代埃及文学之所以值得提起,不仅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而且由于现代文学也是通过古希腊罗马而继承了古代埃及的遗产的,也就是说古代埃及文学激励了古希腊人,使他们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通过现代的研究工作也发现了古埃及文学给予《旧约》的影响,以及通过《旧约》给予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诗歌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最早的形式。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作世俗诗、宗教诗和赞美歌等。其中许多是对神和国王的颂歌,有的则是下层群众的吟唱,以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的感情。
古代埃及人以善于歌咏而著称,广大的下层农民、奴隶、城市贫民、穷苦手工业者和家奴等,往往一面劳动,一面唱歌。我们不妨把他们唱的歌曲称作劳动歌谣。他们认为吟唱可以消除身心劳顿,排遣胸中烦闷。如《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正站在那儿,
望着我们呢。
又如《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流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像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些歌谣语言朴实,含义隽永,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是他们思想、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当时埃及社会的结构像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塔顶是高高在上被奉为神的法老,法老之下是由官吏、祭司等组成的奴隶主集团。中间为中等自由民,即商人、富裕手工业者、中小官吏以至农村上层分子。塔底则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以及被奴役的农民,他们担负着国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庄稼人的歌谣》是写农业奴隶在看到前来监工的“王爷”时的紧张心理,要工头快领着大伙儿干。王爷当然是拥有土地、生产资料以及包括农业奴隶本身在内的奴隶主。这里已经明显地可以看出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搬谷人的歌谣》是奴隶们愤怒的抗议:既然仓库已经装得往外溢,大船也装得不能再装,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搬呢?
在用笛子和竖琴伴唱的情歌里,男女情侣往往以兄妹相称,歌词优美、风趣。例如有这样一首情歌:
男:我没病装病,
为的是邻居——我的妹妹
好来看望我。
她见到为我治病的医生,
将会嘲笑我,
因为她知道我的病根。
这是妹妹的家,
但愿我是她的看门人。
即使这会使她生气,
听到她的嗔怪我也感到惬意。
我在她面前,
敬畏地如同孩童站立。
但愿我是伴侍她的女奴,
整天形影不离,
目睹韶华,幸福无比。
……
女:我的的确确惦记着你,
我的心在急剧地跳动。
爱情搅乱了我寻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该怎么穿衣,
怎么收拾东西,
怎么抹上眉黛,
怎么遍身搽香水。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跳动不要这样急速,
否则别人说我疯疯癫癫。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在思念情人时应能自持,
不要这般心烦意乱、焦躁不宁。
这首远古时代的情歌,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表达了热恋者互相爱悦的纯真感情。青年男子为了能与钟爱的邻居姑娘相见,无病装病;为了能和她在一起,甚至愿做守门人,愿变成女奴。女子也被爱情缠绕着,心神不定,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又难以做到。这种内心独白的对照写法,过了几千年,仍然让人感受到它的魅力,感觉到一对情侣的心在跳动。
古代埃及盛行图腾崇拜。各地都有地方神。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赖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的《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这些颂歌是法老埃赫那通时期宣布太阳神为全国崇拜的唯一最高神时写成的,其中的一首写道:
他创造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
从他的眼里出来了人类,
从他的嘴里出来了诸神,
为牛群,他创造了青草,
为人类,他创造了果树。
他把生命赋予河中的游鱼,
以及空中的飞鸟,
他给蛋壳中的小鸡以呼吸,
还保存了虫卵的生命。
把太阳神作为万神之王,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来崇拜和歌颂,实际上是对法老的绝对权力的神化。法老被看做太阳神之子,乃是古埃及人的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文学是怎样和古埃及的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另一首太阳神的颂诗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您是这样的仁慈,这样的闪耀,
您高悬在大地之上,
您的光芒环绕大地行走,
走到您所创造的一切的尽头,
您是“拉”神,您到达一切的尽头,
您使一切为您的爱子服役。
您虽然是那么远,您的光都照在大地上,
您虽然照在人们的脸上,
却没有人知道您在行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像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全诗汉译文共127行。它热烈地赞颂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代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方面的成就。它使我们了解到,古代埃及人之所以崇拜太阳,正是因为太阳的光芒普照人类,给万物带来生机。太阳神即阿顿神主宰一切,由阿顿神进而产生阿顿教,对阿顿教的信仰表明埃及宗教正在向一神教的方向发展。
赞颂尼罗河历来是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古埃及就不乏这方面的名篇。古埃及人对尼罗河充满了热爱与崇敬之情。古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首推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麦尔纳普塔(又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据埃及学者推论,该诗约为公元前13世纪的作品。《尼罗河颂》共14节,下面是它的第一节:
万岁,尼罗河!
你在这大地上出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导到白天,
你的引导使人高兴!
繁殖拉神所创造的花园,
给一切动物以生命;
不歇地灌溉着大地,
从天堂降下的行程。
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
普塔神啊,你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光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开发很早。古埃及辉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尼罗河两岸的开发、农耕的发展分不开的。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人们和它关系密切,向它讴歌礼赞,用美好的词句凝成绚丽的诗章,是很自然的。
古代埃及诗歌中有许多是赞颂国王的,下面这一节诗是对拉美西斯二世的赞美:
他的一双眼啊,看穿了一切生物。
他就是拉神,他用光线观看,
他比太阳更亮地照耀着埃及,
他比尼罗河更能使国家繁荣,
他给信徒以粮食,
追随他的人他都养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把国王比作拉神,比作太阳,比作尼罗河。国王是人化的神,而神则是神化的人。对太阳神的礼赞和对人间君王权力的礼赞,在古埃及奴隶主统治者眼里是一致的。
古埃及人的诗是有节奏的押韵诗,诗句较短,长度相等,有时不只押一个韵,它们往往三四行成为意思完整的一组。
第三节 故事
故事这种文学形式,历来为埃及人所喜爱。埃及古代故事起源于人民口头创作,到中王国时期,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也增多了。这些故事大都叙述主人公的游历冒险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当时埃及跟海外邻邦往来日益增多。有些故事与历史事件有关,另外一些故事则是虚构的。故事的开头,一般都有“从前有个时候”之类的话,表示一个笼统的年代。
中王国时期第十王朝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是故事体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这个故事说,一个农夫从瓦迪·奈泰隆赶着驮盐巴的驴子到附近的村子去卖盐,半道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仆从抢光,还遭到一顿毒打。这个农夫到衙门里告状,审判官面对能言善辩、巧于辞令的农夫无可奈何,于是将这桩公案转呈法老。法老下旨不予断决,除非这个农夫能提出有理有据、说服力更强的辩词。农夫依靠自己的机智和辩才又作了申诉,最后法老宣判农夫告得有理,命令惩办那个抢劫者。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古代埃及修辞的典范,农民的诉苦可谓妙语惊人。尖锐的奚落、巧妙的暗讽都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的不良时尚和社会弊端。这个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刻画了一个聪明智慧的劳动者的生动形象。
《赛努西的故事》是根据发生在第十二王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创作出来的写实作品。故事从王朝创立者阿曼迈哈特一世驾崩的噩耗传出开始,当时由****赛努西尔特统率的大军正在利比亚沙漠作战。赛努西也是部队将领之一。当他得知法老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惊慌,决定立刻逃走。他向东到达阿里什沙漠,在那里转来转去,行踪不定,最后在巴勒斯坦游牧人的头人家里歇脚。那个头人为了使他长期住下,将大女儿嫁给他,并分给他一块最好的土地。头人对赛努西的钟爱引起一些心怀叵测的邻人的嫉妒与仇恨。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相貌威严、英勇非凡的青年,他找到赛努西,并要他离开。两人争斗起来,赛努西射出一箭,正中对手颈部,又上前一斧子结果了他。之后,赛努西就在那里过起优裕而尊贵的生活,直到他的老年。但他常常思念故土,每次祈祷末了总是暗暗自语:但愿我能回到家园,我最大的奢望莫过于能葬在我出生的故土。赛努西思念故国的消息传到了宫中,法老宽恕了他,并传旨准他回国。当赛努西回来时,法老欢迎他,款待他,并恢复了他在宫廷的职位。
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埃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状况,因为是事实的演义,所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埃及人由于国力强盛,为了取得更多的奴隶、财富和土地而向外开拓,故事反映了与这种开拓相适应的冒险精神和异域情调,但也提倡热爱故土故国的情操。巴勒斯坦是古埃及人注目的地方,这个故事描写了埃及人在巴勒斯坦生活的真实情景。古埃及人非常喜爱这个故事,长期以来这个故事一直在他们中间传诵。
中王国时期的《遭难水手的故事》(又译《沉舟记》)是一个饶有风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故事说,一个埃及水手为完成法老交给他的一项使命乘船到远方某地去,中途遭遇风暴船只沉没。他漂到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岛上,醒来后四处觅食时遇见一条大蛇。这条蛇没有伤害他,还把他送回埃及。这是一篇虚实结合、想象丰富的作品,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我听到沙沙沙沙的声音,心里还以为是海浪呢,树木折断了,土地也震动了。等我把手从脸上放下时,发现有条大蛇向我爬来。它有三十肘长,它的须也有二肘多长,浑身涂着金,它的眉毛是玻璃色的,它把整个身子盘到我前面来。”——这是对大蛇出现和大蛇本身的生动描写,使人感到它既是一条现实的蛇,又是一条神奇的蛇。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作者使用拟人化的写法,把蛇写得很善良,很仁慈。如蛇对他说:“不要害怕,神保全你的生命,把你带到这座遍地是好东西的岛上。”当他将要登船返回埃及时,蛇又对他说:“平安回家吧,回去看你的女儿,并且给我在你的城里留下一个好名声。这就是我所要向你要求的。”另外,蛇还给了他许多珍宝。
这个故事表达了美好、善良的感情,读来亲切动人。通篇充满惊险的场面,体现了主人公不畏艰险的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水手的生活和埃及人的爱国热忱。这类故事的出现,是与埃及当时手工业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与商业活动、探险活动、积极寻求财宝的活动的扩大分不开的。故事中这个人性化了的蛇,被写得很善良;它又是神,暗中给探险者以福佑,这当然是虚构,但却反映了埃及人的愿望。
新王国时期留下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如第十九王朝的《两兄弟的故事》,描写昂普、瓦塔兄弟俩不寻常的经历,特别是弟弟遭受种种挫折和苦难,最后终于报仇雪恨的经过。故事说,由于嫂嫂的诬陷,弟弟被迫和哥哥分离,前往胶树谷。弟弟临行前告诉哥哥,他的灵魂在那棵胶树所开的花上,他若遇难,哥哥要找到那朵花并把它放进一杯冷水中。弟弟在胶树谷定居,九位神仙给他塑造了一个女子伴他生活。后来这女子被大海追赶、吞没,又被献给埃及法老。由于她的背叛,胶树被砍倒,瓦塔也突然摔倒断气。哥哥前来搭救,在胶树四周徘徊,寻找弟弟的灵魂,后来找到一粒种子,将它投进一杯冷水里。瓦塔复活了,兄弟俩高兴地互相拥抱。之后瓦塔变为一头公牛,又变为两棵贝尔赛阿树,最后投胎到王后,即九位神仙给他塑造的那个女子的肚子里。法老得子,封他为一国嗣君,并在升天时传位给他。他召集大臣会议,也把王后叫来,当面审问了她。他当了30年埃及王。他死后,哥哥继承了他的王位。
在这个故事中,弟弟瓦塔是个善良、正直、本分的人物,他虽然多次遭到女人的陷害,多次变形,受到种种磨难和屈辱,但最终正气得到伸张,仇恨得以洗雪。弟弟的形象影射了古代植物与水之神、自然界死而复苏之神奥西里斯。奸诈的女人屡次要置他于死地,他却如种子得水,复苏萌生。这说明正直、善良是任何时候也扼杀不了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总是善良战胜邪恶,正直克服诡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埃及人善恶是非的道德观念。这篇故事想象丰富,情节起伏,读来颇为引人入胜。这个时期,其他著名故事还有《倒霉的王子》、《占领尤巴城》、《关于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等。
新王国时期另一个突出的文学体裁是纪实的旅行记。著名的《威纳蒙旅行记》(一译《韦南门的航行》)完成于第二十王朝末期,叙述威纳蒙前往腓尼基毕布鲁斯城采购木料的故事。威纳蒙在叙利亚的一个地方被窃,毕布鲁斯的长官不肯给他木材。在回来的路上他死里逃生漂到塞浦路斯岛,又被岛上居民抓住;他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以逃脱。当时埃及国力衰落,内外困难重重,因而威纳蒙的公务旅行充满了艰难,蒙受了屈辱和不幸。
许多埃及古代故事既有写实的一面,又有虚构的一面。这种写实与虚构交织的风格深刻地影响着埃及古代的和现代的民间文学。
第四节 《亡灵书》
早在古王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在金字塔内法老陵墓的墓室和过道墙壁上,雕刻关于死后世界的符箓、诗歌、神话和礼仪文的风俗,这些文字被称为“金字塔文”。在中王国时期,这种东西的种类增多,而且连贵族、平民也可以在死者棺椁上雕刻“金字塔文”的若干章节,并且增加一些适合贵族、平民身份的内容,这些文字被称为“棺文”。到新王国时期,人们死后便要在墓中放入一本书,即《亡灵书》,据说另外还有《下界书》和《诸门书》。由此可见,《亡灵书》虽然产生于新王国时期,可是由于它是由“金字塔文”和“棺文”演化来的,它的很多材料来自“金字塔文”和“棺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它可以说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古代埃及文学的代表作品。
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先经历一段冥国的生活,在那里通过诸门的考验以后,才能获得再生的机会。《亡灵书》实际就是死者去冥国的行动指南,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顺利地应付审判,平安地到达“真理的殿堂”,可以在五谷丰登、凉风习习的上界与神同住;倘若得到机会,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样再生。《亡灵书》包罗了古埃及人的思想信仰及其各种细节,从中也可以看到他们酷爱生命、向往欢乐的愿望,以及他们对神学、圣典和来世的概念。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朴素的信念:以永远活着的形象来表明永恒的生命。因此,这部书无疑为我们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想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亡灵书》由140章组成,每章长短不一,各有题目,下面是《死人起来,向太阳唱一篇礼赞》开头的三节,是赞美太阳神拉(赖)的:
礼赞你,阿拉,向着你的惊人的上升!
你上升,你照耀!诸天向一旁滚动!
你是众神之王,你是万有之神,
我们由你而来,在你的中间受人敬奉。
你的祭司们在黎明时出来,以欢笑洗涤了心;
神圣的风带着乐音,吹过了你黄金的琴弦。
在日落时分,他们拥抱了你,犹如每一片云
从你的翅膀上,闪现着反照的色彩。
你航过了天顶,你的心喜乐;
你的清晨与黄昏之舟,在阵阵清风中相遇;
在你面前,女神玛脱高举她决定命运的“羽片”,
阿努的殿堂,响遍了语声,说着你的名字。
诗句写得庄严典雅,气象宏阔,表现出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无限崇拜。他不仅能把生命和欢乐带给生者,也将把生命和欢乐带给死者,人们生前礼赞他,死后也礼赞他。他既是古埃及人的理想,也是他们的宗教。古埃及的宗教是奴隶主的宗教。奴隶主生前死后对太阳神的礼赞,是为了使他们建立在奴隶血泪和苦难之上的幸福能永远延续。此外,对冥王奥西里斯的赞颂,也表现了人们对这位大神崇拜和敬畏交织的感情。
在《亡灵书》里,还有一章是为死者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真理的殿堂”的审判而准备的,内容是死者对自己生前行为的陈述,说明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如没有欺侮别人,没有误入歧途,没有言而无信,没有窥视亲人的妻子,没有偷窃别人的钱财,没有撒谎骗人,没有违背神的意旨,没有诬陷他人的奴隶等等,然后请求奥西里斯高抬贵手,放自己过关。这好像是生者为死者准备好的陈诉书,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埃及人的道德观念。
总之,古代埃及文学源远流长,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形象反映。尽管它离我们当今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但仍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古代埃及人是聪明智慧的。古代埃及文学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丰富了古代世界文化宝库,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思考题
1.请简述古代埃及文学的成就和影响。
2.请简述古代埃及诗歌和故事的主要内容。
3.《亡灵书》是怎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