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沟通艺术
24687200000007

第7章 准备充分才不会令听众失望(3)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演讲拥有深入的思考,给听众一次精彩的演讲,那么你可以在确定了自己的演讲题材之后,接下来就做一次自我提问,为的是加深对你所选的题材的理解,让你对你要演讲的内容有更充分、深入的了解。如何才能表明自己对所选的题材是真的有了深入的了解呢?其实这很简单,你想要说服别人相信你,想要你所演说的深入人心,首先你就要被你自己感动。你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相信这种说法?我什么时候亲身见证过这件是?我到底想要证明什么?”当你自己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对自己的演讲内容是非常了解和自信的,这个时候,你再出去给人们做演讲,大家就会被你充分的准备而打动。

为什么要这样的自问自答?因为它会给你提供预备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在演讲过程中使你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让你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著名的畅销书《内在》的作者,甘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总是搜集十倍于我所要使用的材料,有时甚至倍于百倍。”甘德认为,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保证自己的书,没有任何瑕疵,令人叹服的好方法。同样,这也是进行一次出色的演讲的好方法。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甘德的真实故事。有一年,甘德正着手于写一系列关于精神病院的文章。这个题材非常敏感,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甘德走访了一家又一家的精神病院,并且,他还与这些医生、护士们真诚地交流,有不懂的地方,马上就会向医生、护士求教。所以,甘德对于精神病的了解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简直就快成了半个专家。

当时,正好有一位我的朋友跟甘德是从事同一工作的,他亲眼见证了甘德的这一系列的努力和准备过程。他回来之后,告诉我,他和甘德两个人在医院里,反反复复地上楼梯、下楼梯,从这个病房走到那个病房,整栋大楼,每一间房,甘德都对其了如指掌。日复一日,他们走了数不清的路,鞋子都踏坏了好几双。甘德他们就是这样的努力做着深入的调查和准备。最终,他们的辛劳与忙碌没有白费,满满厚厚的好几大本的实践笔记,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收获和成果。他们回到纽约之后,我的朋友发现,甘德不只是通过在精神病院搜集材料,他还通过向各个组织结构寻找数据材料来为自己的书做准备。所以。一回到纽约,就看到甘德的办公室里放满了政府和各州的相关报告,还有私立医院和委员会所做的各种统计单。

当所有的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后,当甘德对于精神病的知识足以当半个专家的时候,甘德开始整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然后才进行创作。最后,甘德写成了四篇小短文,这些文章内容深刻,发人深思,语言简洁诙谐,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因为这种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非常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并且因为所写题材极具争议性,大家的关注度就会非常高,加上甘德对这个题材的深入思考,读者便会深深爱上这本书。

甘德非常清楚明白,虽然最终的成书中所用的纸张、材料,可能还不及他所做的笔记和材料的百分之一,但是那几公斤重的笔记和各项调查文件,正像是盖楼的地基一样,只有它们是真材实料,量够足,才能够保证上面盖的房子固若金汤。

深入的思考,来源于深入的调查了解,不要怕花费时间,一位外科医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在10分钟内教会你如何取出盲肠。可是,要教你如何应对差错,却得花我4年的时间!”演讲是同样的道理,前期你的准备越是充分,你对于演讲内容的了解也就会更加的深入,那么你在临场发挥时的应变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著名的顶尖的演说家诺曼·陶马斯,有着非常快的应变能力,基本上就没有他处理不了的现场突发状况。即便是当他在演说时,有跟他持相反政治意向的观众直接向他抛出非常犀利的质疑和诘问时,他也能处变不惊地予以回答,并且能够成功的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说的内容上来。这样的能力实在令人佩服。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正是在于诺曼在每一次演讲前周详深入的准备工作。

他说:“假如一篇演说是重要的,那么讲演者就应该反复斟酌主题,看看主题与自己是否合拍。如此,他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逛街时,读报纸时,准备就寝时,都会涌起无数关于演讲的新念头。那些平庸的讲演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其源于平庸的思考,它是无可避免的正常反射现象,是对题目认识不完全的结果。”诺曼的话一针见血,说明了深入的思考对于演讲的重要性。

做一次演讲,就好比是进行一次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俘获台下听众的心。那么想要打好这场战,就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一定要对这次战争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可掉以轻心。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让你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此次战争的重点,才能有的放矢的正中每一个听众的内心。

6.不放过任何一个练习机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嘴生。”这都是在告诉我们,勤奋练习的重要性。演讲亦是如此。既然你想要成为一名演说家,那么这个想法就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层面。也不能做了一次讲演之后,就觉得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平常就不再加以练习。这些都是对于一个想要成为出色的演说家的人无益的。你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练习的机会。

我认为,在演讲和口才的训练当中,受训的人,首先必须要将自己完全地投入到未来的形象之中去,然后努力的将这种设想转变为现实。而对于演讲来说,任何一次在另一个人面前说话对于你来说都是一次练习。而这种情况下,你所要做到的就是自信的说出你的想法。

自信与流畅地表达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自信,你会散发出一种独属于你的魅力,这种魅力会让他人情不自禁的喜欢上你。因为自信,你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结交到一些对你的事业和人生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流畅的自我表达是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在铺路,因此,不要放弃任何一次能够自信说话的机会。

艾林先生是“国家先进注册公司”理事会的会长,同时他还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席,拥有如此高的荣誉的他曾经在《演说》的季刊上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为“演说与领导在事业上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在商业这个行业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不少人是借着在讲坛上的杰出表现而被器重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的是许多年以前,有一位青年,当时还只是堪萨斯州的一个小小分行的主管,但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做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讲演,从那以后,他就被重视,然后被提升,最后成为了公司的副总裁。

一次演讲的机会,居然会给这个年轻人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这恐怕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但是机会就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所以,你不知道哪一次机会,就改变了你的一生,因此,一定不要放过任何能够演讲的机会。

人的成功与否,有时候真的和他能够当着大家的面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有着莫大的关系。我曾将教过一个学生,名字叫做亨利·莱史东,他是美国舍弗公司的总裁。他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曾经多次进行环球旅行,但是他却说,即便是环球旅行带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和享受,但是也比不上凭借着语言的力量操纵着全场听众的那种成就感和快乐。因为,他觉得这种感受是无法取代的,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演讲会给他带来一种使命感,一种强劲感。他对我说:“与他人做有效的交流,并且赢得他们的合作,是我们获得晋升的人选中所积极追寻的一项能力。”

我的另一位学生,这样形容演讲的重要意义:“开始说话前两分钟我宁可挨鞭子,就是开不了口;可是说到临结束前两分钟时,我又宁可吃枪子儿也不愿停下来。”这就是演讲的魅力。既然演讲的魅力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练习演讲的机会。

练习演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其实,练习可以不用真的有那么多的观众坐在台下,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现在就面对这成千上百的观众,然后自己满怀信心的,昂首阔步,想象着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你,然后在你说出第一句话后,全场鸦雀无声。你成功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当你说到高潮的时候,想象你自己听到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最后,在你演讲完毕之后,当你说出谢谢两个字的时候,想象台下那无数双敬佩的眼神全部投向你,想象台下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这种想象,给你带来的感觉绝对是奇妙的,它会给你极大的自信和满足感、自豪感。它会帮助你在以后真正的演讲中增强信心和增加经验。

哈佛大学杰出心理学教授莱特曾经给出过这样六句建议:“倘若你对某项结果足够关心,你自然一定会完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会做好。若你期望致富,你便会致富。若是你想博学,你就会博学。只有那样,你才会真正地期盼这些事情,并一心一意地去做,而不会费许多心神再去乱想其他不相干的杂事。”这六句话告诉的,都是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然后你便会发现,自己的生活真的变得积极阳光了。记住这六句话吧,很可能它将会深深影响你的人生。

萧伯纳,被大家熟知,大多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并且他的演讲通常都是声势浩大,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这种大声势的方法进行演说时,他回答说:“我是以溜冰的方法来做的,我一个劲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其实了解萧伯纳的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萧伯纳的胆子非常小,并且是出了名的,他常常犹犹豫豫地走个20多分钟,才能壮起胆子,去叩响别人家的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加入了一个辩论学会,之后,每次讨论会,他都参加,并且每次都发言。就是在这样的练习中,萧伯纳的演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俗话说,勤能补拙,想要提高自己的演讲才能,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练习的机会,就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不要怕出丑,不要怕说话,只要你肯说,你愿意说,再加上勤于练习。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出色的演讲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就的,勤于练习,总有成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