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24688100000025

第25章 清朝(7)

这副巧对对得好:“城内”对“野外”,“白塔”对“黄花”,“犹如”对“好似”,“玉钻钻天”对“金钉钉地”。这里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故下联前一个“钻”字也用名词,后一个“钻”字也用动词,对得极其工巧。

瑞雪联

王尔烈念完四年私塾,父亲就叫他到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谋生。王尔烈来到龙泉寺当杂工,一有闲空就去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里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他们连扫带玩,用雪塑了个观世音菩萨像。这时,方丈元空和尚来到跟前,就以雪人为题,出了个对儿的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让小和尚们对出下联。小和尚们一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摇头搔脑对答不上。这时,王尔烈在一旁说了声“我来对”,便随口念道: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王尔烈从“雪”联想到“云”,便以“云成罗汉”对“雪积观音”。日出雪化,风吹云变,故以“风吹漫步到西天”对“日出化身归南海”。神思驰骋,意象生动,对得委实工巧。元空和尚一听,连念:“阿弥陀佛!”小和尚们也都称赞不已。

打那以后,元空和尚就收王尔烈为身边茶童。

与老翁联

几年过后,王尔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着一担山柴。

两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尔烈挑着一担子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有礼貌地点点头,说了一声:“是的。”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完,老翁就指着刚刚砍来的一挑树枝,念道:

此木为柴山山出,

请王尔烈对出下联。年青的王尔烈望着村中升起的炊烟,受到启发,脱口而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老翁听后,赞不绝口,鼓励他说:“你这次下考场,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尔烈到京中了个头名状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场,和王尔烈在一个考场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换到第一名,等乾隆皇帝展卷一看,发现王尔烈才学出众,文笔惊人,当即封王尔烈为翰林院侍读,在宫内教授太子颙琰。后来留下“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诗句,指的就是王尔烈的这段故事。

吴省钦大口吞天

清乾隆年间,有个叫吴省钦的人,做直隶学政,贪婪成性,握权受贿,士人恨之入骨。一年乡试,朝廷派他为主考官。他在考试中贪污受贿,揭榜之日,凡能送厚礼的权门豪贵子弟,多名列榜首,一般贫夫寒士子弟皆名落孙山,因此,大伙怨声载道,有人愤然在试场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

大口吞天

这副妙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奇妙,巧把“吴省钦”三字折开,分析成句,如少目为省;欠金为钦;口大为吴,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个吴主考声名狼藉。

压倒三江

传说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出了麻烦。应试的举子们都是当地名士,一连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们“考”得灰溜溜地回来了。皇上又命王尔烈前去。举子们听说王尔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说:“北方人出题,顶不错出个‘学而时习之’。”王尔烈听说,也不介意。按规定要连考三场,王尔烈的三个考题都是以“学而时习之”之题作文章,并要求不得重复。这可把举子们难坏了。有的不服气,说:“我们是不做这等文章的。”在王尔烈的住处贴了半副对联:

江南千水千山千才子

王尔烈回来,挥笔写了下联,也贴在门上: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接着,他把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之题所做的三篇文章贴出来。众人一看,风采各异,气象万千,不由得对王尔烈大加赞叹。有个学子请王尔烈写幅字,王尔烈写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从此,“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名便流传开了。

两袖清风,双肩明月

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登极继位,召见王尔烈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臣家里依然是几间草房,半藏农器半藏书;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么办吧,你别在京城呆着啦,去到安徽铜山那儿铸钱吧!”王尔烈在铜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庆见王尔烈回来就问:“老爱卿,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王尔烈一听就笑了,说:“臣仍旧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摇摇头说:“老爱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这才回手一掏,从袖里甩出三个铜大钱,一个是《当十钱》,一个是《五铢钱》,一个是《嘉庆同宝》,三个铜钱磨得溜光锃亮。因为这三个铜钱是王尔烈掌管铸钱炉的时候用的钱样子,每天拿它去检查质量,老攥在手里,所以,三个铜大钱磨的溜光锃亮。嘉庆一看,连连点头称赞,说:“老爱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也。”就这样,嘉庆皇帝封王尔烈为“老实王”。有人给送了副对联:

双肩明月,

两袖清风。

这时候王尔烈已是年逾花甲,嘉庆派人去东辽阳给他修盖了一座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层院十间,后层院十间,东西两厢配房。以后王尔烈把前居院十间正厅作了义学馆。

刘凤诰智联趣话

刘凤诰智对乾隆皇

清代有名的诗人刘凤诰,少年时是一个非常勤奋好学的人,他把读过的诗文,都熟记在心里。所以,他无论是讲话,还是做文章,都很快,也很好。刘凤诰在考取进士时是一甲第三名,通称探花,也就是由皇帝亲自来口试才得到的高学位。传说在金銮殿考试时,乾隆皇帝见他是个独眼,心里很不高兴,便不想要他了,可是又恐怕他真有本领,反倒看错了人,犹豫了好半天,皇帝出了一句上联:

独眼岂可登金榜

刘凤诰听了以后,不急也不恼。他想,皇帝看我只有一只眼睛,就这样小看我,我怎么办呢?得来个比喻讲明道理。他答道:

半月依旧照乾坤

此句话的含意很深刻。它是说月亮也不总是圆的,可即使是“半个月亮”,它的光芒也普照大地。其实,这句话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虽然只有独眼,但仍旧可以为国尽力。乾隆皇帝听了,心里很赞扬他。后来,刘凤诰终于通过了皇帝的考试,当上了相当于现在副部级的大官。

给寿星贺寿

有一个老寿星,仰幕刘凤诰的大名,这天,买了名贵的纸,来到刘府,要请这位文学家给自己写一副寿联。刘凤诰是清代的文学家,写得一手好字,虽然满腹学问,但人挺随和、风趣,没有架子。老寿星来访时,他正在书房写字,一听来意,满口应承下来。来人问:“我什么时候来取您的墨宝?”刘凤诰说:“大老远的,不用再跑了,马上就写。”老人非常高兴,把纸恭恭敬敬地展铺在条案上。刘凤诰用笔蘸足了墨,问道:“请问,生日是哪一天?”“是十一月十一日。”老人答道。刘凤诰毫未迟疑,写了上联:

十一月十一日

老人一看:我的天,这就写上了?可惜了这上好的纸。这词儿谁不会呀?作寿时难道就挂这个?还没容老人叹息,刘凤诰又问:“请问,贵庚多少?”“八十岁。”老人又答道。刘凤诰又写出下联:

八十春八十秋

这时,老人才体会出这是一副工整、通俗的对子,作得新奇别致,连声说“谢谢”,高高兴兴地拿走了。

彭文勤对联明志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题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这副对联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

顽童反戏卜昌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昌欺塞外无才人,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昌喝令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今天就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

卜昌无奈,出句道:两炎为火,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貶巴眼,笑眯眯对道: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另一个道,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昌的名字糟蹋戏弄,使他异常难堪。从此,卜昌再也不敢藐视热河的文人了。

林召棠妙联轶事

吴川县出了一个才子,名叫林召棠。他父亲从小对他管教甚严。有一回,他父亲听人说,林召棠戏弄女性,行为不端,十分生气,本想责罚儿子一番。后来,他想到事情尚待证实,便出一合字上联,令儿子对下联,从中进行试探。上联是:

奴手是拏,切其乱拏奴手;

少年林召棠聪慧过人,猜到有人诬告自己,父亲正信疑参半,于是对以下联:

人言是信,不能轻信人言。

他父亲见下联对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调查,证实是邻人诬告。

有一天,林召棠来到鉴江古渡的南桥头,想过河去,撑渡的老船工对他说:“林公子,早就听说你一肚文才,我有一句上联,你若对通,我立即撑你过河,如何?”林召棠回答说:“这有何难?请把上联道来。”老船工出的上联是:南桥头二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林召棠望了一望两岸的宝塔,略一沉思,便对出下联: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老船工听后,见下联果然对得工整贴切,立即开船,渡林召棠过河。

林召棠赴京应试,又一举考中了头名,在殿试时被嘉庆皇帝钦点为状元,并当众夸奖。消息传遍九州,南北文人既羡慕又妒嫉。

不久,林召棠告假回家省亲,路经苏州,投宿广东会馆。会馆主人宴请林召棠,也请来一批苏州才子作陪。苏州是个文化发达的古城,在座的苏州才子看见林召棠衣着朴素、谈吐无华,便怀疑他的“佳元”之才。于是以苏州的关帝庙欠缺一副对联为由,请林状元挥毫题对。林召棠看出苏州才子的意图,颔首微笑,也不推辞。只见他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苏州才子看后,一个个吐舌难缩,深深佩服。

再说,恩平县城郊的林家村,姓林两房人新建了一座祠堂。一房人认为:论资排辈,他们的先祖林松椒是叔公,祠堂应取名为“松椒家祠”。另一房人则认为:“松椒虽然是叔公,但自己这房的人多,捐来建祠堂的款也占多,应该以自己的祖先林崇歧命名,叫作“崇歧林公祠”,双方吵吵嚷嚷,争持不下。

这时,新科状元林召棠回乡省亲,路过此地,问明情况后,就出面进行调解。他叫人取了纸笔墨,从容挥毫写下“林家祠”三个行书大字,然后又写了一副对联: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叔公;崇山宗,歧山支,山山叠出尽宗支。然后落款:“新科状元林召棠题。”两房人见到新科状元才华出众,办事公平,都很钦佩,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徐本对联禁戏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士,乾隆年间当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也当过尚书,父子两人作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节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本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说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联。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防贼防奸防火烛

费钱费力费功夫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下去了。

蒲松龄智联趣话

巧联救人

著名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十分喜爱对联。蒲松龄虽然胸有奇才,却屡试不第,一气之下,他愤弃举业,肆力为文。作文前,他特地在自己的镇纸铜条上刻下了一副自勉的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不仅用对联激励自己愤发著书,而且在他的著书中也多有妙联。在《狐联》篇中,狐仙化为二美女,嘲弄假道学的焦生,出联云:

戊戍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焦生不能对,狐仙自对曰:

己已连跃,足下何不双挑。

此对构思巧妙,以拆字法带双关语,有较高的造诣。在《陵县狐》篇中又有联云:

破故纸窗棂有隙,

旋复花背面多情。

也许是蒲松龄的一生与对联有着不解之缘吧,死后人们也用对联纪念他。一代文坛巨匠郭沫若,就曾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里的“聊斋”厅堂内,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妙对范文程

清顺治年间,顺治帝想更好地笼络人心,运用“以汉治汉”战略,拟采纳一般汉臣的主意,开科取士,特别授意致仕老臣范文程,在京效开了家文昌客栈。客栈大张揭贴,声言凡来住宿者,只要能对出店主下联,吃饭、住宿均不收钱,还奉送十两纹银,意在暗中发现人才。

蒲松龄来到文昌店,一来想刹店主的狂傲,二来想赚几两纹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