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24688100000027

第27章 清朝(9)

过了几天,巨商举行寿宴,尊刘鹏程为上座。那年轻秀才突然走上来向刘老先生施礼:“大师,您这副对联想必是写错了。”刘鹏程听罢哈哈大笑,在座的人以为是嘲笑年轻秀才幼稚无知,谁知刘鹏程点点头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爱!他没有乱说,我写对联时喝醉了酒,确实漏了一个。”他说:“下联应该是:巨富如陶朱公有余。”

刘鹏程高兴地拉着年轻秀才入席,给他敬酒。那些献媚取宠,亦步亦趋的人,一个个羞愧无言。

老者笑对石清泉

据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文人石清泉浪迹天涯。这一日,来到湖北松滋的古乐乡。这个乡的人,文化层次比较高,传说不论农夫,还是老人、小孩,都能对对子。石清泉看见在一棵大树下,有几位村夫,围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令他惊奇的是,这些人虽是农村衣着,说起话来却非常文雅,他在旁边听呆了。忽然,听见一个老者,高声说道:“再添三盏!”这时,静立一旁的石清泉,情不自禁地脱口说了一句:

高朋满座,尽是有识才士,欢声笑语,呼人再添三盏众人这才发现,有一个外乡人在这里。听这话,分明是以联会友的高手,但一时却不知怎样答对才好。还是这位老者机敏,拱手一揖,说道:

先生过誉,不知何方贵客?酒短情长,劝君也来两杯说罢,众人纷纷起立,请客人到上座。石清泉心想,说这个地方的人会作对子,果然名不虚传。

肖光联戏蔡糊涂

林则徐佳对趣谈

天下虫

他从小就勤奋好学,特别擅长对对联。有一次,林则徐陪着老师去郊游。老师看见江边鸿雁飞翔,马上触景生情,出了一个对句给林则徐:

鸿是江边鸟

林则徐听到老师的联句后,他忽然想到农户家养的那些白光光的蚕,于是就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蚕为天下虫

老师听了小则徐的对联,非常高兴,夸奖他对得好。原来,老师出的上联,可以有两种意思解释,一是指眼前的景,鸿雁这种鸟经常生活在江边,二是“鸿”这个字可以拆开来,“江”字边加一“鸟”字,这是拆字联,林则徐完全理解了老师的用意,以“蚕”对“鸿”,巧妙地把“蚕”字拆成上边一个“天”,下边一个“虫”字,很符合拆字的要求。同时,又是在说,蚕这种昆虫是经常在露天底下养的。以“虫”对“鸟”,构思很新奇。

谈治学

林则徐出生于一个私塾教师家庭,他幼承庭训,四岁开始读书写字,七岁就能写出好文章,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有“神童”、“才子”之誉。他的对联作品中有不少是谈读书治学的: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步入仕途后,林则徐在政务繁忙、戎马倥偬之暇,仍然勤学不懈,博览群书,甚至远谪新疆伊犁时,还以大车载书二十箧自随。晚年,他撰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上联反映了自己雄才大略无法舒展,又患病闲居的沉重心情。下联巧用《颜氏家训》中“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睹”的名句,倾吐自己的抱负。此联后来由梁章钜书题于林则徐在福州文藻山的旧宅。

一次元宵节,老师给学生出对子:

点几盏灯为乾坤作福。

才八九岁的林则徐竟能应声对答:

打一声鼓代天地行威。又有一次去游鼓山,老师出了“山”和“海”两个字,要学生做七言“鹤顶格”联一副。林则徐的答卷是: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不仅对得工整,而且气势不凡。

海纳百川

林则徐中进士后,入翰林,授编修,历任多种地方高级行政长官职务。他为官十八省,统兵三百万,关心民间疾苦,清廉直道,政绩卓著,深得民心。这在他所作的对联中也有所反映。他在担任浙江廉访使时,曾亲笔榜书了一副大堂对联,号召人们揭发贪官污吏,鼓励人们向自己提意见,联曰:

求通民情

愿闻己过

升任两广总督后,又题一副府衙对联,用以告诫、砥砺自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正是这位胸襟博大、刚正无私的政治家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一八二九年,林则徐来到福州,专门为爱国将领李纲祠立了碑记,并写了一副对联:

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

一八三九年一月,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查禁鸦片烟。为了对付横行霸道的英国侵略者,他决心修武,巩固国防。为此,他在“演武厅”上书了一联表达自己的志向:

小队出郊峒,愿七萃功成,甲洗银河长不用;

偏师成壁垒,着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

1841年2月26日,虎门失陷,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国捐躯,牺牲时尸体屹立不倒,入殓时面色如生,连英夷也叹服其民族气节。林则徐受谗,被撤销职务,发配新疆伊犁。途中他闻讯关天培、麦延章将军英勇牺牲,十分悲痛,愤笔疾书一联:挂于江苏淮安“昭忠祠”内关天培神象两侧,联曰: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毁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懔,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山。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卖国求荣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和对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关天培的钦佩和怀念。

思想家家魏源妙联佳话

少年魏源腹中乾坤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成绩卓著的爱国思想家。他从小很聪明,性情豪放,胆识过人,有一番抱负。魏源8岁时去县里参加童子试。县令见他年幼,便先考他,县令指着画着太极图的茶杯,出上句道:

杯中含太极

魏源听了,想想后,马上答道:

腹内孕乾坤

县令很惊奇:这个孩子这么小的年纪,竟有如此的抱负,而且答得这么快,真是难得,可是,他又担心这是他事先背好的句子,正好碰上了,于是便又追问了一句“什么叫乾坤?”魏源回答说:“天地是乾坤呀,这是《易经》上说的。”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两块麦饼,又接着说:“这一块好比是天,这一块好比是地,如今我把它们吃下去,不就是天地在胸,腹孕乾坤了吗?既然胸怀天地,从今以后就得想想天地间的大事了。”这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不住地夸赞他。

少年魏源戏举人

清代文学家魏源是湖南隆回人。他的家乡还有一个小神童,年纪不大,学问不小。当地有一个举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然,更不把这小孩子放在眼里了。这位举人有些事办得真不漂亮,他抄袭别人的诗,当作自己的作品向人炫耀。有一次,小孩当众揭了他的老底,这位举人恼羞成怒,指着灯笼里的蜡烛出了个上联: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以此来表示对小孩子非常恼火,小孩却随口应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意思是,你眼里无珠,有火冲我发干什么,干吗不想想你抄袭人家诗的丢人事儿?举人挨了骂,不再“含蓄”了,而是气冲冲地说:

屑小欺大乃谓尖

小孩听见他骂自己是“屑小”,立刻回敬道:

愚犬称王便是狂

前一副对联,是比喻联,用蜡烛和灯笼作比;后一副是合字联:小、大合为“尖”字,犬、王合为“狂”字。

王畏岩怒联骂塾师

清朝末年,四川嘉定中学堂里,有几个不学无术的人充任教师。他们不但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被学生家长斥为“误人子弟”。由于他们妄自尊大,也引得城里的知名人士都大为不满。有一次,他们6个人同游城外高标山的万景楼,作了一副对联,让人挂在楼上:

六秀才同游一日

万景楼从此千秋

真是狂妄得太过份了。他们的态度,激怒了当地名士王畏岩。王畏岩也登上万景楼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楼上:

六秀才只通六窍

万景楼遗臭万年

人有七窍,“只通六窍”,意味着“一窍不通”,而万景楼挂他们的对联是“遗臭”了。

李北水与张南月

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

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陶澍除夕对佳对

清代的陶澍,小时候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勤学好问,而且胸怀大志,人们都很喜欢他。9岁那年,在除夕之夜,他看见祖父在屋里屋外点了好多盏灯,便问祖父为啥要点这么多灯。他的祖父特别疼爱这个聪明的小孙子,便出了一个联句来回答他的提问。这个联句是: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替乾坤增色

本来,聪明的陶澍知道点灯是敬神祭祀祖先的,可往年点没有今年多,所以才故意问爷爷是怎么回事,没想到祖父却用联句来回答他,而且答得还这么妙。于是,他就动开了脑筋。猛然,他跑走了。他的祖父很奇怪:孙子为什么跑了呢?正在琢磨时,只见陶澍搬来了一面鼓。猛擂猛打起来,声音好大呀!全家人都被鼓声惊动了,人人都感到纳闷,祖父问他:“好好的,你怎么敲起鼓来了?”陶澍答道:

新春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扬威

祖父听了孙子的联句,高兴地大笑道:“好句子呀,‘代天地扬威’。”陶澍也笑着说:“那是因为先有爷爷的‘替乾坤增色’呀!”

李品芳智对妙联

清朝道光年间,浙江东阳有个才子李品芳,他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活简朴,常常穿家乡的土布衣服。

一次,李品芳由家乡返京,住在一家客店,客店老板见他虽然平常打扮,但气度不凡,便给他安排了宽敞明亮的大房间。洗漱完毕,老板便对李品芳说:“客官,我这里有一上联,不知肯对否?”李品芳说:“在下不才,愿闻教诲。”

老板出了这样一联:“宦官寄宿穷家寒窗寂寞;”

李学士暗吃一惊,将10个带宝盖的字串组在一起,意思也明确,完整,是个妙句。他思忖着一定也答个妙句才行。

学士说:“让我一点可以吗?”老板想,出句这样难,他能对上,差一点也凑合了,就爽快地说:“可以,可以。”

只听李品芳对出下联:“冢宰客寓富室宇宙宽容。”

原来“让一点”是指“冢”字,比宝盖“少一点”。“冢宰”是周代官名,后来为尚书的代称。

陈细怪羞富豪

湖北蕲春县,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叫陈细怪。他这个人还真是有点“怪”,能作得一手谐趣联,用来扶弱抑强,讽贪刺虐。

太平天国革命军占领鄂东以后,陈细怪考中约士(举人),轰动了乡里。连那些平常最看不起他的富豪们,也赶来奉迎吹捧。这天,有人告诉他:陈凌霄要来拜访你。陈细怪平时跟这个富豪水火不相容,心想:“他来干什么,还不是想讨太平军的好,保住自己的财产?”阵细怪决心不见他,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门本不高,要进且将头低下

屋原甚黑,想看该把眼睁开

墨迹还未干,陈凌霄就来了。他看了对联,知道是冲着自己贴的,便灰溜溜地走了。

陈见山与六味丸

扬州有个陈见山,是药铺的掌柜。他作药材生意发了大财,就想当个官。那时当官要先通过科举考试,可陈见山除了认识几个中药名,诗文一窍不通。怎么办呢:他有钱呀!就花钱买了个五品官儿,穿上了天青褂。碰见什么公开活动的场合,他这位陈掌柜就大摇大摆地穿起官服出头露面。人们见他来了,都悄悄议论,看不起这个花钱买的官。一次,陈见山又穿官服出席一个酒会,一进门就大模大样往中间一坐,摆起官架子来。有个书生看这样子,非常生气,脑子一转,想了个主意。他对大家说:“我有个对子,只有上句,请各位对个下句。”说完,念出上联:

五品天青褂

话音刚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着对出:

六味地黄丸

在座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这位陈见山气得脸唰地白了,一甩袖子离开了酒席。

狂举人不敌神童

清代文学家魏源是湖南隆回人。他的家乡还有一个小神童,年纪不大,学问不小。当地有一个举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然,更不把这小孩子放在眼里了。这位举人有些事办得真不漂亮,他抄袭别人的诗,当作自己的作品向人炫耀。有一次,小孩当众揭了他的老底,这位举人恼羞成怒,指着灯笼里的蜡烛出了个上联: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以此来表示对小孩子非常恼火,小孩却随口应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意思是,你眼里无珠,有火冲我发干什么,干吗不想想你抄袭人家诗的丢人事儿?举人挨了骂,不再“含蓄”了,而是气冲冲地说:

屑小欺大乃谓尖

小孩听见他骂自己是“屑小”,立刻回敬道:

愚犬称王便是狂

前一副对联,是比喻联,用蜡烛和灯笼作比;后一副是合字联:小、大合为“尖”字,犬、王合为“狂”字。

袁枚对联趣谈

倨联遭辱

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晚年居住在南京随园,在随园写了许多对联。他在书房里贴了这样一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只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有个叫汪容甫的人,听说了这副对联,就感到袁枚太夸口了。为什么呢?所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是传说中的上古的书籍,早已失传,袁枚怎么能读到呢?汪容甫给袁枚写了一封信,约好时间去随园见他。到了日期,汪容甫去了,袁枚却不在家。汪容甫想,可能是有意躲避我吧?就对书僮说:“你家主人回来,就说我向他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读一读。”袁枚回家来,书僮如实地转答了客人的话。袁枚听后,觉得很惭愧,就撤掉了那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