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24688100000030

第30章 清朝(12)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他的部将李文彩,原先是个剃头的,举义之前,他在广西省的贵县开了一个剃头铺,作为交结地方豪杰的联络点,宣传革命,组织起义。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曾为这个剃头铺拟过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这副对联,和一般的剃头铺对联完全不同,它表达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革命思想和伟大抱负,但石达开见了,觉得不够鲜明,上下两联都有些头重脚轻,语势太平。于是把这副对联改为: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他借题赋志,抒发革命豪情,把上下两联都改用激问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康有为挽袁崇焕

进了北京龙潭湖公园北门,往西走十几步,便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祠堂,祠址很高。门首刻康有为所写“袁督师庙”横额,两侧有他撰写的一幅对联: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居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袁崇焕(一五八四至一六三零年),字元素,广东东莞县人。他在明末督师蓟辽。在抵御清军入犯上,曾经立过大功。人们都称他为袁督师。崇祯二年,清军打到北京,督师入援,列阵于广渠门外,以相差十三倍的兵力,背城血战。清军因无法对付,便设下反间计,故意泄露给明廷,说袁督师私通清军。多疑的崇祯弟信以为真,这样,忠心为国的英雄终于在崇祯三年的八月十六日,被杀于北京。

袁督师的祠堂和墓,与细子湖畔的岳飞庙和岳飞墓南北辉映,同样是我们民族正气的象征。

梁启超对联趣话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陶潜与昭伯

有一次,梁启超按照老师的安排,做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交给老师看后,老师很满意,接着出了一个联句让梁启超对:

东篱客赏陶潜菊

梁启超听了,知道这句联句是由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句子演变而成的,原诗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想,老师以“东”字为首,我为什么不以“南”字来对?他想了想,也采取了“用典”的手法答道:

南国人思召伯棠

召伯棠当地人叫召棠,是一种树。相传,周朝有个人叫召伯,他在朝廷里当官,这人很清正开明,从不做侵害百姓的事,他到南方巡视时,对老百姓们都很关心。他曾经在一棵甘棠树下休息,百姓们都很尊敬这位官员,就互相告诫,不要砍伤这棵树,并称这棵树为“召棠树”,以表达敬仰纪念的心情。梁启超的下联,运用了这个典故,正巧与上联配合,对得很巧妙。

堂前悬镜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学者。10岁那年,跟随他的父亲到城里去考试,在父亲的好朋友李兆镜家里借住下来。一天早上,梁启超在院里正玩呢,他看见盛开的桃花鲜艳夺目,便顺手摘了一小枝,坐在石凳上拿着桃花欣赏,正巧父亲和李兆镜这时走过来,他怕受到责备,赶忙把桃花藏在袖子里,但还是让父亲看到了,父亲便出了一联让他对,如果对不出就要受罚。他父亲的出联是:

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听了稍稍思索了一下说: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父亲和李兆镜听了,又是惊奇又是高兴,这个孩子反应这么灵敏,从小看大,将来一定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果然,梁启超后来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人了。

妙手添寿联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学生,才华过人。康有为50岁生日那天,梁启超联络一批人给老师祝寿。

康有为住所大厅里挂满了京城各界人士赠送的寿联。其中有这样一幅写道:

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有”和“为”,恰好是康有为的名字。但显然是反对康有为的人故意对康有为的侮辱。

梁启超见了,很是生气。有人伸手就要撕下来。梁启超拿来毛笔,挥笔添了四个字:

国家将亡必有忠烈,

老而不死是为人瑞。

众人读了,都称赞不已。

贺康有为七十大寿

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年)夏历二月初五日(3月8日)康有为七十岁诞辰。梁启超偕眷与同门诸子亲往上海庆祝,并献此联,以此联工笔楷书写就。

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世以来年七十矣;奉觞豆于国叟,致欢欣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

康有为是近代儒学巨子,所著对深奥玄妙的古代典籍,予以通俗易懂的阐述和发挥,对历代争论不休的百家异说,也表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上联“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所说即此也。末句紧扣寿龄。

下联前两句是汉代张衡《东京赋》中的成句,借指恩师受国人尊重的寿翁,为之献美酒佳肴。末句用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典,颂扬恩师如孔子一样桃李满天下。康有为是政治上有明显功过的人,但此联祝寿不涉及功过是非,只盛赞其学术成就,以隽美的文辞烘托喜庆气氛,故在众多贺寿联中颇显夺目。

丧事喜事同一天

清末的一桩奇事。

有一户人家正准备为儿子娶亲,正当吉日前夕,父亲突然暴病身亡。丧事肯定得办,婚事还办不办?要是不办,麻烦就多了:亲戚朋友都接到请柬,有的将礼仪、贺礼都送来了,难道退回去不成?按当时的风俗,讲究女长男幼。这年儿子15岁,未过门的媳妇已经20岁了。为父亲办过丧事,封建礼教规定要三年才可结婚,这样一来,男女的岁数就都挺大了。

经过再三考虑,由族人作主,将婚事、丧事在一天办完:上午按原来计划娶亲,吹吹打打,张灯结彩;下午出丧安葬老父,吹吹打打,披麻戴孝。

还要写一副既不喜,又不悲,还应让众人理解的对联,来表示婚丧合一,这可把一些文人难住了,谁都不知如何下笔,只好去求梁启超。

梁启超沉吟片刻,说:“裁纸吧!”有人问:“红纸,还是白纸?”

梁启超说:“婚丧合一,从无先例,就用白纸镶上红边吧!”

笔墨纸砚准备停当,梁启超一挥而就:“来一口,去一口,来去无损:哭三声,笑三声,哭笑皆非。”

对联贴出,众人连说:“妙!妙!”

书生不怕罚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两桩国丧,把老百姓折腾苦了。朝廷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挽联。有个读书人,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皇帝、太后“驾崩”升天,与老百姓关系不大,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呢?于是,在门口贴了这么一副“挽联”:

洒几点普通泪

死两个特别人

对联让官府知道了,派人前来斥问,罚了他5块大洋。这个读书人更加生气,等差役拿着罚款前脚走,他后脚又贴了一副新的:

拗几个酸字眼

罚五块大洋钱

霎时间,街坊们都围着观看,指着对联笑作一团。官府听说,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敢管了,心想:再折腾,说不定还贴什么难听的呢!

谢觉哉书联嘲绅士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

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

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

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到:“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十数年笔舞墨歌,赢得一张倒票;两三月打躬作揖,赚来几串现钱。”

这副对联,无情地嘲笑了那些道贺的绅士。他们顿时象被泼了一盆冷水,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原来,谢觉哉很讨厌这帮绅士,对考中秀才这事又极冷漠。因此,当父亲为他办酒庆贺时,他便写出这副对联,让绅士们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