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润华,祖籍山东省平原县,1907年出生,1993年去世。曾长期生活战斗在陕甘宁边区,1956年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女儿孙凯,现居兰州,说起父亲无不深情的缅怀。
孙凯同志说:
我父亲的老家在山东平原县。据说平原县的县名,秦代就有了,当时称“平原邑”。之所以被称作“平原”,是因为那里地势平坦,原野广袤。我父亲孙润华的家在平原县五里庄,家里虽然子女多,家境不富裕,但齐鲁大地自来崇儒重教,无论家庭贫富,都愿意供子女上学读书,接受教育,以便知书达理,出人头地。我父亲上完高小,又考入了专科商校。那时,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阀混战,时局动荡,许多年轻人都在追求真理,谋求出路,我父亲孙润华当然也不例外。1931年,他抱定“投军救国”的信念,商校没读完,就只身前往江西,投奔在孙连仲部任军职的二伯父。
江西井冈山有红军,可他的二伯父不是红军,而是奉命围剿红军的******部下孙连仲的属下。二伯父的军队驻扎在江西的宁都,我父亲孙润华大老远地从山东车马劳顿地来到宁都,找到了二伯,真的从了军,就职在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孙连仲的队列里。
不久,就赶上了“宁都起义”。说起宁都起义,就不能不说孙连仲。
二十六军的军长孙连仲是位历史传奇人物,他是抗日名将,1938年4月曾经率部在台儿庄与日本鬼子的铁甲劲旅交锋,打得号称不可战胜的日本铁甲劲旅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只能向天而泣。“台儿庄战役”也随之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为著名的胜仗之一。孙连仲原名孙席儒,河北省雄县龙湾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他出生在清末民初,幼年时家中颇有资财。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19岁参加清军,被编入第二镇八标二营八连。清帝退位后,民国将“第二镇”改为“第二师”,孙连仲隶属王占元的第二师炮营。不久被选进冯玉祥第十六师混成旅炮兵营当班长。有一次,冯玉祥亲自下连队检查军规“五十二条精神训条”的落实情况,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支支吾吾回答不清楚。这时,孙连仲站出来,不仅把“五十二条精神训条”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一番解释,从此得到冯玉祥的赏识。1922年,直奉战争以后,冯玉祥任命孙连仲为炮团团长,随即跟随冯玉祥转战西北。1930年4月,孙连仲被冯玉祥任命为第八路军总指挥,由西东调。10月,冯玉祥部被******改编,孙连仲也随之被委任为第二十六军总指挥,拥有将士4万余人。不久,开往山东济宁一带整编,在鲁期间,其与山东军阀韩复榘颇有交情。
1931年初,******调集20万大军分四路向江西中央红军苏区“围剿”,孙连仲部是其中一路。他奉命自山东开往江西,由乐安、宜黄等地向东韶、小布一带进攻,与朱德总司令的红军交战。朱德以熟悉地形的优势,“诱敌深入”,一下子就让孙连仲损失了一个旅的兵力。此时,******又派嫡系部队朱绍良做主力,令孙连仲部进入被红军包围的宁都做配角,朱绍良又将孙连仲的二十六军,可北退南昌的唯一出路紧紧堵住,逼迫孙连仲不得不“背水一战”。孙连仲身经百战,深谙其中门道,当然心中不悦。孙连仲的队伍,多为西北子弟,来到江西水土不服,加之,******视其部为“杂牌军”,待遇不公,仓促作战,连连被红军成功“反围剿”,损失惨重,军心不稳。孙连仲本人也时患牙疾,疼痛难忍,不得不去南京就医。于是,就将军权交付给自己的参谋长赵博生,由赵博生全权指挥二十六军。
此时,二十六军由于天气炎热,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因病死亡的战士很多。驻地将士亲眼目睹红军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喜笑颜开,生活改善,特别是红军官兵平等,互相关心,心生向往,越发厌战或离心。苏区红军趁机派人前来,做参谋长赵博生的策反工作。10月,中央批准发展二十六军参谋长赵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争取和发展了七十三旅的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的旅长季振同和该旅的一团团长黄中岳转向革命,整饬军队,开展军队练兵。
条件成熟后,赵博生决定于12月率军起义。不料,临近起义之时,二十六军的起义名单却落入敌人手里。
12月5日,******亲自从自南昌发来密电,责令二十六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等3名****党员,并用飞机向宁都投下******关于彻底清查军中“反动分子”的手令。
情况紧急,****特别支部立即与赵博生共同研究,一方面以二十六军总指挥部的名义向******回复“遵令照办”,一方面向中央苏区请示,同时让袁汉澄前往瑞金,向******、朱德总司令、叶剑英总参谋长汇报。中央军委研究决定以最大的努力,争取二十六军的成功起义,认为这次起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起义时间定在12月13日,初步拟定部队将改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并委派左权、刘伯坚、王稼祥驻宁都城南80里的彭湃县苏维埃所在地固后联络指挥,同时指派四军会同接应。为应付各方面的局面,起义时间由13日改为14日。
12月14日下午6时,二十六军参谋长赵博生在宁都天主教堂,即二十六军总部楼上“宴请”团以上军官,团级军官唯有李松昆未到。楼下是七十四旅一团的人负责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并在“宴会”上一举缴了他们的枪。接着,起义士兵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往楼上冲,其中有个士兵不慎走火,一时楼上大乱。赵博生趁机号召军官们率部起义,参加红军,打回北方去,一起到北方去打日本鬼子。在场的军官大多赞成,纷纷表态,也有少数军官顽抗。此时,但凡顽抗者,立即当场抓捕。赵博生接着鸣枪三声,宣布二十六军全军起义。
这时宁都城内外枪声四起,不愿起义的李松昆见大势已去,连忙带着他的一个团兵力,在武装起义的枪声中仓皇逃走。
这次起义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二十六军参谋长赵博生率领两个师17000余人,共同弃暗投明。
此后,由于内战需要,******又拨款重新恢复了孙连仲的二十六军的称号,不过编制大大缩小了。其后,孙连仲一直追随在******左右,并随之去了台湾。
起义后,军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即第十三、十四、十五军。由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萧劲光任政治委员。
我父亲孙润华随二十六军编入第五军团第十四军,从此跟随红军南征北战。他参加过国民党对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第三、四、五次的“反围剿”,之后又去打赣州。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之后,随第一方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在敌人的重兵围堵拦截下,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野菜,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意志与国民党军队斗争周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
在长征途中,一方面军红五团的任务是“殿后”,也就是负责抗击敌人的追兵,全力狙击敌人的追击或围堵,掩护红军主力北上。我父亲他们以自己的勇敢顽强赢得了“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也在红军中留下了“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军无不固”的佳话。他们血战湘江,许多战友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胜利,牺牲在湘江河岸。在金沙江,敌人出动十几万大军,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枪林弹雨,江岸重兵把守,企图将红军消灭在金沙江边。然而,红军以少胜多,巧妙地阻击了敌人,毅然跨过了金沙江,继续跟着毛主席北上革命。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敌人的疯狂堵截,冒着敌人的炮火,甚至全军覆没的威胁,毫无惧色,勇往直前,书写了无数壮丽的生命之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我父亲孙润华1935年入党,长征途中历任红五军团十四军经理处科员,红十四军军区文书,中央教导师师部文书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兼任地方多种职务,成为既能指挥部队,又能胜任地方工作的军队干部。后来,历任关中军分区驻宜君代表,中宜洛(川)驻店头办事处主任,陕甘宁边区靖边县县长,定边县县长,****伊克昭盟乌审旗工委书记,三边地委组织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又任三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三边军分区政委,参加了保卫延安和建设陕北地方政权,以及进军大西北的多次战役,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作为将军,作为领导,我父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延安大生产的时候,他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善于把握情况,因势利导。在定边,有大山,也有滩地。每逢天下大雨,洪水就会沿着山头冲向滩地,有时把村庄都冲坏了。他听说,凡是经洪水冲过的滩地,一连两三年都能丰收,就组织群众实施拦洪开渠的办法,变害为利,引导洪水多向滩地漫延,减少灾害,这样就保证了边区的粮油生产,不但胜利地完成了公粮,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改善,老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记得有一年提薪,他不声不响地将自己的指标让给了其他同志,自己毫无怨言。我大学毕业,根据各方面条件都可以留在兰州,或者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工作。可当时山丹军马场急需专业人才,我正在犹豫不定,父亲知道了,坚决支持我去海拔两三千米、条件相对艰苦的山丹地区工作。
在山丹,我从没有以高干子女的身份自居,而是以军马场普通一兵的姿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任务。由于思想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我得到了军马场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支持,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在军马场连续工作了10年,与在新疆马兰核基地工作的丈夫常年天各一方,遇到很多困难都是自己克服。最难忘的是那年我怀孕在身,临产前,天寒地冻,宿舍远离医院,当时交通不便,怀的又是一对龙凤胎,跟前没有一个亲人,既缺少临产经验,又不懂怎么求助或照顾自己,结果导致一对婴儿活活夭折,自己也大病一场,身心遭受了严重损伤,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直到再次有了孩子,组织上帮助我们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丈夫才从新疆马兰核基地调到兰州。
我常想,如果那时有现在的生活条件,那对临产夭折的孩子一定会活蹦乱跳地活着,长大,并且越来越好。
我父亲他老人家经常教导我们兄妹,要艰苦朴素,努力奋斗,依靠自己学好本领,掌握本事,好好工作和生活。我们兄妹都没有任何特权思想,而是身体力行,自觉以父亲为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好评,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工作,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