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16

第16章 研究生招生工作与管理(4)

第一,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的思想。在繁杂的日常招生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毅力,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

第二,要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大胆细心地开展工作,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严格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

第四,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多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学会培养和运用发散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和加强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以便为考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三、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体现服务意识

(一)组织专业化的研究生招生服务队伍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优质的服务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而如果没有一支从事研究生招生服务的专业队伍,优质服务也就无从谈起。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学校研究生招生部门为主体,二级学院中熟悉招生工作的同志积极参与和配合,从而建立一支招生服务队伍。这支招生服务队伍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传统的由上向下管理转向切切实实的为考生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经常组织招生服务人员进行招生政策的学习,招生改革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及时沟通招生信息、互相交流服务经验,对考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汇总与提炼,总结和探讨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措施,从而提高招生服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招生服务的质量。

(二)坚持依法治招,构建规范有序的招生体系

依法治招,就是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引导研究生招生工作,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角度上明确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国家、招生单位、考生及其家长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以保证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招生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制订的招生制度、政策,在定制学校招生章程、工作方案等过程中应有纪检部门参与,同时应及时向社会大众公布,积极实施阳光工程,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要制订科学、规范、合理的复议制度和方案,以保障考生的申诉权利,认真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使申诉的考生满意。考生认可,家长认可,社会认可,才能真正使研究生招生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三)建立面向考生的服务体系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要实现实时化信息发布。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日趋成熟,并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生招生工作要依靠互联网、电子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为考生及家长服务,实现信息发布的实时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比如,可以利用短信群发技术,使考生、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关心的相关信息,比如初试成绩、复试结果等相关重要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考生的满意度。

二是要促进招生指导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对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来说,如何报考、调剂、复试录取等诸多的研究生招生环节还是比较陌生的,但这些都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渴望得到专业的指导。因此,研究生招生工作平时就要注重咨询服务工作,耐心为考生和家长解答问题。利用网络、宣传手册或是现场为考生提供指导服务,比如,印刷宣传资料并免费发放,开展专题讲座或是安排专人接受考生现场咨询,开展网上咨询活动等,从而实现招生指导的常态化。

三是要真正做到服务的贴心化。为考生贴心服务,要突出一个“诚”字,做到“热诚”“真诚”。要用热诚的态度、真实的信息和务实的作风为考生提供服务。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总结,解读考生和家长的内心,从他们的内心世界来了解和解答考生的现实问题,最终才能赢得考生的满意和信赖。

四是要做到耐心服务。由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环节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招生工作人员因此容易发生心理倦怠现象,从而在为考生服务时表现得烦躁,不够耐心。此时,一定要放下一切紧张的心情,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其他同志也要及时发现并适时提醒,同时帮助同事缓解这种心情。只有放松、愉悦的心情,才有耐心的服务。

五是要加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进一步使研究生招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而促进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平性。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瞿振元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校招生是目前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招生工作中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党和政府对招生工作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在招生工作中,使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是高校招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继续保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有力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进一步杜绝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人情”关系,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平台。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相关招生政策植入系统,使整个招生过程只能按系统设定的规则进行,从而减少人为因素;还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招生政策、方案等向考生、家长及社会公示,做到招生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研究生招生工作与其他招生工作相比,具有环节多、时间紧、周期长、任务重、工作人员压力大等特点;面对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也不同,有本科生、专科生;考生来源也比较复杂,有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职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等,除此之外,还要面对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大众。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研究生招生服务工作的宽广性,它涉及研究生招生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强化优质服务的意识,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做到热心、耐心、真心。积极探索、创造为考生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多为考生做实事、办好事,想考生所想,急考生所急,努力为符合条件的考生创造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真正的在招生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作者:肖岗)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录取制度探析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录取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则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上的顺利发展。通过对研究生录取制度的分析,探索创新研究生录取模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维护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以达到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目的。当前,很多学校总是力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尽可能好的教育环境中,学到尽可能全面的专业知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而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外部适应性整体表现差,这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选拔到更多具有良好科研素质与创新潜能的优秀人才进行高层次的培养教育,应严格笔试复试程序,把好入门关。良好的生源是研究生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充分认识研究生选拔的重要性,结合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探讨新的研究生录取方式,是新世纪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录取制度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化管理制约学校自主权

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化教育管理思想致使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在高度集中的模式下运行,从招生目录的建立到最终录取名单等,中间包含的十余个环节都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管理。高校缺乏招生自主权,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政策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让招生单位严格根据上级指示,工作被动,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广泛的实现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选拔的多渠道途径。

2.考试科目的内容设置对人才选拔的针对性不强

学术型研究生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发现科学知识,学生的学术素质和专业爱好是特别重要的,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更应该追求个性化。然而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有政治,外语和专业基础课,往往是政治和外语这样的公共考试科目已成为许多专业性能好、专业研究潜力强的考生的一个拦路虎。在考试内容上,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点以对基本知识的考察为主,轻视能力考试,缺乏科研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无法判定考生是否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考试科目的设置、命题的范围、评估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体现不同的学科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在专业考试科目上,以一级学科命题,其目的是为了照顾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但国家缺乏科学的标准,统一的考试大纲,专业科目人才选拔的针对性不强。

3.时间安排不合理

一般说来,大一、大二的课程开设以大学基础教育为主,同时开设少量专业课,大三、大四以专业课程为主。然而,就在校大学生而言,考研准备一般是从大三开始,尤其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基本上不能顾及专业课程学习,为备战考研而逃课的现象较为严重;随着扩招政策的执行,考研热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课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院系为了保证录取率,采取宽容政策,因此不能维持一个正常的专业课学习秩序,这极大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加了研究生期间的专业课教学负担。

4.学术型研究生选拔的有效性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教育质量呈下滑趋势,大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作为研究生,特别是学术型研究生应以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主。因此,研究生招录应该注重选拔在某一领域具备探索和深入研究潜力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国执行的研究生考试制度主要考察知识面广,淡化了对研究生的专业调查。我国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招考方法包括笔试和面试,但更注重笔试在录取中的作用。该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往往无法通过考试,尤其是笔试检测出学生的切实思想和研究能力。很多学生通过资格考试得到高分,却完全没有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所必需的基本科研素质,对于一些不擅长考试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潜力的考生,反而被阻挡在了研究生教育的门外。

二、我国研究生录取制度改革建议

1.主管部门下放权力,增强招生单位的灵活性

主管部门要适当放权,给予研究生招生单位更大的自主权。比如对于招生计划的制订,可以逐步开放招收规模控制,研究生的招收单位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教师队伍、科研项目、办学条件、质量保证等因素确定学生招收规模。根据院校招录学生的规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实施几年的总量控制,允许自我调节范围。在招录方式上,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探索,例如公开招考时,可以扩大面试成绩比重。

2.改革招考模式,建立更有效选拔机制

改革现有的招考模式,探索一般录取方法和特殊录取方法相结合的选拔机制。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招考的第一阶段即是学生的考试资格确定阶段,英语成绩可采用四、六级的考试成绩,政治成绩可以按照政治科目成绩加上社会实践的综合评价进行评估。大四开始第二阶段的专业评估。为了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应按照统一方式的命题,从不同的院校组织各重点学科的专家,也就是说,专业成绩不再是单科的成绩,而是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以便促进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对于具有特殊专长的学生,应该采取特殊的方式录取。建议采取专家组推荐、学校再综合评估的方式,推荐专家有对考生进行专业认证的责任,不可随意写推荐信,这也是诚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校主要负责考生的道德品质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研究生选拔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研究生教育,2001(3).

[2]******学位委员会,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透视与借鉴———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3]******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透视与借鉴———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4]周云燕.研究生录取制度之我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2).

(作者:郝明君)

研究生招生档案科学化管理初探

研究生招生档案是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档案,也是每一位研究生新的学习阶段的第一手档案。研究生档案非常复杂,不仅包括国家、省级、学校等的管理及政策文件,同时还涉及学生的人事和学业档案。研究生档案的管理也呈现出保密性高、精确度高以及时效性强等特征。因此,科学完善地做好研究生招生档案的管理,对于研究生招生工作,甚至是整个研究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招生档案的内容

研究生招生档案总体上包括政策类材料、操作类材料和考生类材料三大部分。

(一)政策类材料

政策类材料主要包括国家、省级以及招生单位的各项政策文件、指标分配等材料,具体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