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22

第22章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策略(2)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应“经世致用”

前些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数会继续深造或直接进入高校走上教学岗位,因而相关学科的专门、精深的理论知识显得特别重要,而这些知识是否关联现实社会倒不是特别重要。换句话说,那时是鼓励硕士研究生走进“象牙塔”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硕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但就业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只有少数继续深造,更多的毕业生有的为公务员,也有的进入其他非本专业行业,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的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并不需要很艰深的专业知识。面临这种变化,我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教学内容要不要随之变化,与时俱进?怎样使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觉得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也要讲求“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就是要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并用所学解决社会的问题。对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型硕士生教育而言,“经世致用”就是要为学术研究培养后备生力军,就是要为本科语言学科、中学语文教学服务,就是要为现实语文生活服务,要为国际汉语推广事业服务。

一、为学术研究培养后备生力军

学术型硕士生其要义在“学术”二字,因而学术型硕士生培养不能不围绕专业理论、学术素养进行。我们觉得对学术型硕士生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让研究生们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使他们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使得专业知识向“精”“深”迈进,成为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后备生力军。就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型研究生而言,是要求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获得较强的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能力,成为基础扎实、思路开阔、具有良好素质和良好学风的人才。

现以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语法史”课程而论,我们在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常用研究方法之外,要介绍汉语语法的发展概况,例如要求学生掌握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形态问题、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其他代词的发展演变等,要求掌握汉语体标记的产生和发展,还有其他诸如判断句、被动句的发展、述补结构、处置式的产生与演变,等等。我们觉得,仅掌握这些基本知识还不够,还应要求学生了解语法史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要掌握本学科现在研究的动态,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联系相关学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讲到被动句的发展时,就应介绍语法化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还应结合方言中被动标志的形成过程,结合世界不同语言被动标志的发展过程,从类型学的角度加以解释。例如从汉语发展的历史看,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一些表“允许、使令”意义的使役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大多发展出了表被动的用法,如:“给、教(叫)、让、等”等。粤语中的“畀”既有“使对方做某事、容许对方做某事”的用法,也有“畀人睇见”这样类似被动的说法。这反映了汉语被动句形成和发展的某种规律。而各方言中被动标志又各有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也就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动力。

二、为本科语言学科、中学语文教学服务

在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相关课程时,我们觉得应尽量联系本科乃至中学已学过的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觉得熟悉,又能运用新知去解决过去遇到的难题,既温习了旧知,又拓展了新知。

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生要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两门课也是学生们觉得枯燥艰深而没有实际用处的科目。如果能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精、深”之路。例如著名的枟木兰诗枠有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对该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对于“扑朔”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兔走足缩之貌(张玉谷枟古诗赏析枠);②跳跃貌(余冠英枟乐府诗选枠);③扑腾,乱动的样子(北大中文系编注的枟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枠);④貌蓬松的样子(朱东润枟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枠)。

而中学教材对“扑朔”的解释则为“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如果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就能得出令人较为信服的结论。根据郝懿行的枟尔雅义疏枠,“扑朔”与“扑樕、扶疏、朴簌”同一语源。树木丛生的样子叫“扑樕”,枝叶丛生的样子叫“扶疏”,鸟兽的羽毛丛生的样子叫“扑簌、扑朔”。它们声近义通,运用依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我们就能知道以上解释的优劣。

我们还可以对中学课本注释的利弊加以讨论。中学课本为什么要那样解释?也许对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说,从语境出发,从易于理解的角度看,“扑腾,乱动的样子”更易于理解。但从语源的角度看,显然,“貌蓬松的样子”是较妥当的。

这样,在讲授相关课程时,如能联系实际语文生活的实例,就可以比较几种观点,从而深化认识,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又如在汉语语法史课程中,在讲到时态助词的发展演变时,不妨举一举辛弃疾词中枟西江月枠“听取蛙声一片”的例子。其中的“取”即为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可释为“得”“着”。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是“旧知”,但本科阶段的古代汉语教材为什么没有涉及“取”的这类用法?这就会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对汉语语法史相关内容的学习,他们就会发现古代汉语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言”,而这种“文言”中“取”是没有时态助词用法的。时态助词在汉语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鲜活的实例,会让学生们对汉语语法史有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语言发展的观点。

三、为现实语文生活服务

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型研究生要能获得较强的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能力,这离不开对现实语文生活的关注,应把这种语言研究能力应用于社会,为现实语文生活服务。汉语言文字学有着优良的传统,老一辈语言学家如丁声树、吕叔湘、王力等都对现实语文生活极为关注,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应该积极向他们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词新语,诸如奔奔族、吊瓶族、合吃族、急婚族、啃椅族、赖校族、陪拼族、捧车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洋漂族、装嫩族;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背包党、黄牛党,等等。这些新词新语中有一些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以上词语中作为后置构词语素的“族”“奴”等。

那么对这些新词新语该持怎样的态度?该怎样认识这些新的语言现象呢?有人认为是洪水猛兽,应该加以禁止,以纯洁汉语;有人认为存在即为合理,应听之任之。如果以汉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就会有理性而客观的看法。

“族”字近年来如此活跃,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这是有其历史因素的。“族”的本义是同一图腾徽号旗帜下的全族成年人。“族”在先秦两汉多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合称,如宗族、家族等,也指“品类、种类”。六朝以后表示“品类、种类”的用法扩大,可以指某一类别的人群,也可指其他种类的事物。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族”可以指具有某一特征或从事某一行为的普通大众。如:

(1)露脐装是强调青春的服装,只有对非常年轻的一族它才是一种适宜的选择。枟时髦词典枠

(2)服饰搭配色彩呼应中又加入指甲一族。枟时髦词典枠

从组合搭配的性质看,古汉语中与“族”组合的词语多为名词性成分。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与“族”组合的不限于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族”前的成分由名词性成分泛化到谓词成分,这是“族”语义扩大的结果。从组合搭配成分的语义色彩看,与“族”组合的均为具有某一特性的人或事物,“X族”表示的意义也多为中性,并不带有褒贬色彩。这些年来“族”参与构成的新词新语也多为中性。

“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等新词语中“奴”其实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也是由来有自。“奴”在上古多指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朱骏声枟说文通训定声枠:“凡下贱之称皆曰奴。”后来“奴”的“奴隶”义与表示不同职业身份的词语组合,可以指不同类别的丧失人身自由的奴隶,如“田奴”指从事农耕的奴仆。社会上为某事某物所累而深陷其中无力自拔的人与此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故“奴”又可表示深受其累的某一类人。这一用法在唐宋即已存在。如:

(3)为报韩公莫轻许,从今岛可是诗奴。(苏轼枟赠诗僧道通枠)

“诗奴”指苦吟之诗人,苦于吟诗,为其所拘囚,即为作诗所累的人。后代常可见到类似用法,如“看财奴”即为钱所累一文不舍得花的人。以上“奴”类词语就是人们借用“奴”的“为某事某物所累而深陷其中无力自拔的人”这一语义构成的新词。

可见,“族、奴、党”等这些具有相当强能产性的语素,本就是汉语中固有的,由它们参与构成的词语,即便所指的内容新,也还是根植于汉语这块肥沃的土壤。因此,由这些语素构成的词语人们往往可以“望文生义”,易于理解和接受,进而在社会上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对这些语言现象,我们一方面无须大惊小怪,但同时也应适当引导,这对社会语言生活逐渐走向规范有重要意义。

四、为国际汉语推广事业服务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汉语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目前我们政府非常重视向世界推广汉语,希望汉语的推广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培养工作理应响应时代号召,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汉语言文字学应该为海外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能运用汉语言文字学相关理论去解释汉语语言现象。例如“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但有的句子可以用“把”字句也可以不用“把”字句。用与不用,有什么区别?像下面这些例子:

(1)他买到了那件衣服。

(2)那件衣服他买到了。

(3)他把那件衣服买到了。

粗一看,三个句子意思似乎差不多,实则大有区别。在汉语中,倾向于把已知的信息放在前面,把新信息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把”字则强调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因此,与第(1)句不同,第(2)、(3)突出“买到了”,而与(1)、(2)不同的是(3)说的是“他”怎么样。汉语言文字学要能为汉语语言现象提供理论上的解释。

二是能运用汉语言文字学相关理论去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语言难题,能解决外国人学习汉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常有外国朋友问,普通话里的“捐”( juan )、“家”(jia)与“白”(bai),其中的“a”发音明明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用一个“a”来表示?这几个“a”有什么不同?这就需要汉语言文字学中的音位、音标、汉语拼音的相关知识。[a囗a矚贷]这五个元音在音节内的不同读音,受协同发音中逆同化规律的支配,各有自己出现的条件,因此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只为之配置了一个字母“a”。

三是自身要积极参与到汉语推广的伟大事业中去。汉语推广事业涉及几乎所有国家,需要大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作为研究汉语言文字的学科,学术型汉语言文字学应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宏伟的事业中去。

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师,不仅要对学术型硕士生培养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对社会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有助于汉语言文字学各科的教学,才能真正把汉语言文字学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学术型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培养也要讲求“经世致用”。

参考文献:

[1]何亮.方言中“等”字表被动的成因探析[J].语言科学,2005(1):40唱45.

[2]刘成德.简明训诂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3]何亮.近年来几个活跃的构词语素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9(3):73唱75.

(作者:何亮)

通识教育与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过,目前有关通识教育的讨论与实践探索基本围绕本科教育,又多见于综合性重点大学。事实上,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充、同等学力应试、学制缩短等现象的日益普遍,通识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已经凸显。尤其数量众多、资源条件相对有限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效利用通识教育的开展,培养出具有更强适应性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