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03

第3章 学科建设发展与规划(2)

建立科学高效的学科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与申博工作领导小组一套班子),加强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领导和指导全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要成立学科建设工作组,具体负责规划和组织本单位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本学院学科建设的责任人,对本单位学科建设负全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管理工作责任制,将组织管理工作落实到科室、到人,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投资效益

通过学校增加专项投入、各单位积极争取校外各级各类项目经费等方式多渠道筹资方式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专款专用,确保投资效益。强调资源整合和多项投入的捆绑使用,避免重复投资,注重提高经费投资效益。

(三)采用项目管理,落实任务责任

本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施。

“攻坚攀登计划”项目由校研究生处牵头组织相关学科(学院)编制项目方案、填报建设计划任务书,相关技术指标参数按照枟重庆师范大学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枠枟申博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枠的内容与本规划的目标、建设任务相衔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分别由校人事处、研究生处牵头组织编制项目方案,填报建设计划任务书。“实力提升计划、拓展培育计划”项目由相关学院(学科)组织编制项目方案,填报建设计划任务书。

上述各类计划项目材料,经学校论证批准后实施。经学校批准的项目建设任务书作任务指标下达、落实任务、划拨经费、实施管理和考核的依据。

(四)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管理

学校出台新的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提供建设工作的制度保障,规范相关管理。严格执行落实相关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建设工作年报制度、中期检查制度和日常督察制度,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严格建设任务年度考核,建设绩效与单位领导政绩考核、与单位奖励经费划拨等挂钩,奖惩兑现。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中期检查结果,确定后期建设重点。结合学校分配体制改革,设立学科建设经费奖励投入项目,加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加大结构调整,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提升是我校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在学校的经费预算和教育资源配置的统筹计划中,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积极、主动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新形势,一方面要努力扩大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和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认真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专业学位的发展步伐,不断调整研究生培养的类型和学科结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规模和比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是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学校成功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肖建国,郭跃,杨俊)

高校转型时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落实,为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满足和适应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需要,一些教学型的地方高校,纷纷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一、转型的背景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地方师范类本科院校百余所,它们不仅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地方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在国家,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部分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重点师范大学,办学实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基本具备了现代大学的属性和功能,拥有以基础学科为主干,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具有了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取得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教育的人才。

走在地方师范大学发展前列的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大学已步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大学序列,一批地方师范大学也已步入教学研究型大学序列,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目前国家和地方积极支持高等教育,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下,部分教学型师范大学受先进的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成就的鼓舞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纷纷提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层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

二、学科建设在学校转型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科是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三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办学载体,是有生命力的科学范式,是大学进行知识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载体[1]。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主线,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科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校转型是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学校价值取向和基本行为取向、发展战略选择和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观念等转型的系统工程。在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学科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学科建设的内涵包括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学科方向的凝练、学术队伍的汇聚、科学研究的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平台的构建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等系列建设活动,它是大学本质属性的基本体现。所以,分析和寻找转型之路应该是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核心来进行,转型的实施也要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

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特色和优势是通过学科建设而实现的。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主要指学校类型和办学层次的定位。而学校类型的归属和办学的层次是由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科建设的状况决定的。只有加强学科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才会提升,学校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学模式[2]。而特色和优势学科正是学校特色的标志。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学校办学特色培育的过程。一所高校只有加强学科建设,依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不断地强化其学科独有的科研特色、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才可能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培育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推动转型的主要策略和任务

(一)统一思想,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抓手

学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动摇,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抓手。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发展学术的一种工具、手段[3] ,是教育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特有的基本结构,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学术水平。大学所有的功能、属性都与学科有关。学科建设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教学研究型大学必定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在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如果不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如果不在学科建设上有所建树,学校将难以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就不可能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任务,凝练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汇集素质精良的学科队伍,构筑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学科基地,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建设的大发展,以此推进学校的成功转型。

(二)明确目标,弄清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真正内涵

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不仅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首先应该要明确发展目标,理清这样一些概念和思想: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边界条件是什么?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具有怎样的大学理念与办学理念?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行为取向是什么?呼唤怎样的学术科研评价体系?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选择?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是什么?如何界定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与其他权力的边界?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怎样建设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应该怎样设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教学性大学有哪些不同?事实上,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恐怕不可能有简单确切的答案,它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讨论,更深的智慧,才能获致较妥善的解决[4]。

(三)科学规划,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学校转型的基本途径。通过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来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硕士一级学科点和专业学位类型数量的增加,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抓学科建设呢?首要是做好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厘清学科建设发展思路,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以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为例,我们分析了学校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扶优扶强、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学科建设总原则,根据学校将“建设成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及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我们将学校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围绕着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战线,形成人文社会科学、理学、教育学“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和研究生教育结构,形成“面向社会、结构合理、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到2015 年,学校整体实力和相关学科指标达到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水平。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要实现突破性进展,相关指标符合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要求,整体水平处于市内乃至西部地区领先水平,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全部领先水平;加强建设的传统学科要异峰突起,争取成为市级重点学科,相关指标基本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要求;扶植发展的学科要努力跨越,争取接近市级重点学科水平;拓展、培育新学科增长点取得较大进展;在校研究生总规模达到在校本科生规模的15%,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处于西部同类高校前列。到2020年,学校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所有学科的水平都有更大提高,其中2~3个学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争取1~2个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一个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与实现,战略措施是关键。为使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制定了学科建设的行动计划:“三大计划”“两大工程”(攻坚攀登计划、实力提升计划、拓展培育计划,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组织实施。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为转型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四)面向地方,培育特色和优势学科

大学个性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5]。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每个学科领域都居于领先水平,而是各有个性、特色和优势。学科特色主要是指高校自身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有特点,是其他高校同类学科所缺少的。就一般学科而言,要在学科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培育学科特色。学科优势是指学校某一学科在学科竞争中人才、设施和科研等在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或在某些增长点上有相对的优势[6]。大力发展学科特色,提升学科优势是学校转型中学科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校能否在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

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是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学科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像研究型大学已经形成了学科“高原”和较高的学科平台,有能力承担知识创新和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教学研究型大学则必须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育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使这些优势特色学科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些甚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正是这些特色学科使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