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50

第50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与管理(4)

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随着规模的扩张,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文素养的缺失。研究生教育在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人文教育并没有跟上来,研究生在获得高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却在价值观、责任感、人生品位等人文素养的诸方面发生错位或迷失,这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里面除了社会环境、高教策略、培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层面的原因,即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文素养的认识不足,人文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实践的力度和方式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拟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以及它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分别加以论述,以企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人文素养的内核

何谓人文素养?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以来的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不过在众多的辩论过程之中,显现出了一点:人文素养是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的内在素质和精神修养。可见,内在价值和精神品质是它的基本属性。如果对应于它在英文里的表述Human qualities还可以发现,这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的内在素质和精神修养是人之所以为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也就是说,人文素养是关涉人的存在之基、立身之本的素养。一个个体因它而成为人,缺失它而不得为人(真正意义上的人),它是划分人与非人的一把标尺。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可以没有某些方面的知识,但不可以没有起码的人文素养,否则即为非人。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此重要的人文素养,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下面分而述之。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从外到内依次构成同心圆的关系:其一,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以文化知识(尤其以人文学科知识为主)的学习和积累为基础,熏陶习染而成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习惯、礼仪、规则等文化习俗之中;其二,一个人在知识获得和行为实践中因知识、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集中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其三,一个人在探索知识、行为实践中修习而成的内在品质,不是知识性的内容,不是概念习得和逻辑学习可以得来的,而是相应的价值观、道德良知和人生态度的外显,这些相应的价值观、道德良知和人生态度等精神性内涵正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由此可见,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良知和人生态度,这些精神性内涵才是评判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所在。与这些精神性内涵相比,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外在的东西,一个成功的受教育者,不仅仅在于获得了后者,更在于拥有了前者,前者比后者更具有优先权。

以上所述人文素养的三个层面,显出了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后天的修为,亦即人文素养是人在后天修习中形成的精神性的东西。强调人的后天修为,就是强调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价值实现可以体现在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展开为认知、伦理和审美等实践活动,最终企向真、善、美。生活之中企向真善美的后天修为,可以化掉自然人性的粗鄙生糙,增进人文素养。荀子所谓“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对人文素养的强调也都是基于它对人的重要意义。德国古典美学时期高扬人的主体价值,席勒呼吁人的全面发展,都是对人文素养的早期理论发凡。100 多年以前,当狄尔泰明确提出对人文科学进行专门研究的时候,其实已经意识到了人文精神对于人的独特价值。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观念,毫无疑问也有人文素养的考量,只不过它以批判话语的方式展现出来。

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文素养不同于人文学科的素养,后者是关于人文学科的知识和研究能力,尽管人文素养在很多情况下借助这些知识和能力而来,但它本身并不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而是在这些知识习得和能力获得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意志、审美等精神价值。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不是一般的知识和能力,它紧密关涉人的尊严和价值,其内核是这样一些精神性内涵———价值观、道德良知、人生态度等,人文素养根本上讲是对人之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二、人文素养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对人文素养内核的发掘,可以发现,它是所有人生教育中一以贯之的核心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文素养恰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养,亦即人文素养是人的精神性内核,所以人文素养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样,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人文素养也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单独的个体而言,研究生教育是该个体受教育历程中的一个独特阶段,这个阶段有其特殊性,即尤其重视专门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的初衷不外乎此。可见,在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理念中,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术研究能力是第一要务。但是这一理念却与教育初衷发生了错位,应当成为教育核心组成部分的人文素养在这里却没有体现。结果,研究生教育就成了单条腿走路,当然其后果就可能是畸形之人。

事实的情况也确实如此。当下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仍然以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而与人文素养紧密相关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仍然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甚至有的单位压根无开展的意识。高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平台,与人文素养紧密相关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在高校里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其效果却鲜能惠及研究生。既有的研究生培养是以分散培养、个别指导和自我教育为主,本身就缺乏旨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机制,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爱好,缺乏一种整体的自觉意识。顺理成章,人文素养就成了真正的“专业之余”,成了业余时间里可有可无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