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24734100000018

第18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观研究(6)

首先,在政策上鼓励教学认识方式百花齐放,促进教学认识方式多样化。其次,在多样化基础上,努力实现教学认识方式的优化和综合。 [47]我们概括了几对知识传授的方式,如讲授与发现、呈现与建构、书本为主与体验探究、科学世界与回归生活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比如讲授法,在运用时,我们要发挥其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等优点,而利用发现法的利于刺激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优点来弥补其不足和缺陷。当我们使用发现法时,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同时要使用讲授法弥补其缺陷,如耗时多,效率低,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具有学科限制等。也就是说二者可以互补有无,多样综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多样综合也有主次之分,主要与一般之别。再有,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多样综合的方式也会有差别。

(二)注重教师知识讲授的研究和改革

大多数(不说全部)倡导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字,几乎都批判讲授法,但是几百年来,世界各地的中小学都把它作为主要方法,迄今也还基本如此。实事求是地说,讲授也有它的优越性,应该继承发扬;至于它的不足,肯定是有的,怎样改善它,用什么方法来弥补等问题正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一般来说,贬低讲授的主要理由是:没有互动合作;非活动探究;知识信息化、不再必要、可以取代了。现在,有人说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是对话、沟通,又有人说因为知识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教授时代”已经过去了。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假定真的有朝一日讲授被取代,那也是相当遥远的事情。真正关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教育专家学者,应该很好地研究如何去批判继承、发挥优势、改革改善它,探讨讲授与沟通、合作、探究、发现的关系,以及在实践中如何配合。第二,就信息传输这个层面而言,计算机的确可能比教师讲授做得还要好。但讲授中师生的相互作用不只是知识信息传输的两端,不是单纯信宿和信源的关系,而是蕴涵着社会交往、人格示范、情感感染、价值影响等无比丰富的内容;就连传输本身,教师讲授也还有信息技术、包括最好的“专家系统”所不及的优势。教师的解释、讲解、演讲,是个性化的、情境化的、具体针对性的、灵活性的、整体性的。教师讲授的具体形式、应用范围、作用重点可能有所变化,但是不可能消失或被完全取代。 [48]

注 释

[1].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0唱80.

[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杨宏进,薛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6唱10.

[3].罗素.人类的知识[M].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

[4].****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5].刘硕.“重建知识概念”辨[J].教育学报,2006(1).

[6].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枟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枠作者商榷[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7].张华.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

[8].郭元祥.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9]. 潘洪建.课程改革的知识观透析[J].教育科学,2004(3).

[10].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钟启泉.概念重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12].钟启泉.概念重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13].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

[14]. 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15].代知识观又可认为是一种理性主义知识观,它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精华,

[16].钟启泉.概念重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17].****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1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枟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枠作者商榷[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20].马云鹏,唐丽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卷调查与分析[N].光明日报,2003唱06唱19.

[21].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课程变革的知识基础研究[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7唱259 .

[22].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枟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枠读后感[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4(10) .

[23].****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前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4].****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25].****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1).

[26].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正确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7].****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28].****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1).

[29].外也经历过“轻视知识”的历史教训。美国20世纪初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对美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轻视科学知识的教育,认为在中小学、特别是小学,不必要也不可能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主张代之以儿童经验、生活常识、活动技能,使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其影响所及,自然是教育质量下降,这使得美国人自己不得不起来纠偏,20世纪60年代的新课程改革就是想大跨度地提高科学水平。由于多种原因,包括追求高级智力,强调态度、方法,忽视具体知识等,改革没有成功。但此后以至今天,他们一直在努力扭转局面。布什政府于2002 年公布了枟不让一个儿童掉队枠( No Child Left Behind )的教育报告。这个报告突出强调学校责任,高标准、考试、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消除处境不利的学生的成绩差距,强调通过阅读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及形成基本的能力。他们投资476 亿美元用于这项教育改革。苏联20世纪20年代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轻视甚至否定科学知识的教育,废除教科书,取消课堂教学,代之以生产劳动、社会课堂。到了30年代,他们不得不改弦易张。他们此后的教育质量之高是举世公认的。到今天他们还在致力于加强科

[30]. ****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31].****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32].****三.一份宝贵的教育学遗产[J].教育研究,2003(7).

[33].****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前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4].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5].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0.

[36].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37].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枟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枠读后感[ J] .全球教育展望, 2004(10) .

[38].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7).

[39].******.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0].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4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

[42].Sternberg,R.J.&Horvath,J.A.,ed.,Tacit knowledg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c1999:236.

[43].张华.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

[44].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5).

[45].****三.“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 教材· 教法,2008(7).

[46]. ****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47].王本陆.教学认识方式优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9).

[48]. ****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