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政策与法规
24734300000005

第5章 教育政策(5)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枟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枠,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实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六、课程评价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3.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案例1唱1】 课改背景下的宁波高中的选修课

课改,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说沉重?因为它像一根导引线,深深地联系着高考。

从2012年9月开始,浙江又开始在全省推行高中新课改。这次改革,会产生哪些化学效果?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期待,但是更多的是怀疑:我们的课改到底在改什么?会改成什么样?真的会减轻学生负担吗?那些减少的必修课,真的可以不上吗?那些增加的选修课,真的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吗?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多所学校的一线教师和相关负责人,寻找这个答案。【记者节萍2012 .9 .21 .枟东方热线枠】

新课改· 现状

新学年选修课比例大幅提高。

每个学生每学年要上8门选修课。

昨天的效实中学还是和往日一样平静。但是事实上,这里正刮起一股选修风。

校长周千红说:“针对省里的要求,我们今年会面向高一新生开50 多门选修课。”

在学校提供的这份课程单里,记者发现这些选修课还挺有意思。按照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的选修课分为了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大类。效实中学知识拓展类里,单单物理就列出了三门:枟物理思维拓展枠枟最美丽的物理实验枠枟古希腊文明枠;历史则有枟20世纪的战争枠枟大国崛起枠,兴趣特长类就更不用说了,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有枟版画枠枟女子篮球战术和实践枠枟健美操枠等。

事实上,选修课是今年浙江省课改的核心内容。课改要求: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增加到48学分。

这个规定,意味着学生每个学年都要修满16个学分,按照每课2个学分算,一个学生一个学期要上8门选修课,也就是每周必须要有8个课时在选修课上。

“这样一来,我计算了一下,原先必修课在学校的比例是82%,现在必修课的比例只占到66 .6%。”周千红还列举了国外一些情况,他说像美国、芬兰必修课的比例是50%~60%,而英国、澳大利亚则占更少,才30%~40%。

记者了解到,和效实中学一样,宁波城区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选修课开设方案,有的已经完成选修课开发,有的学校则已经开课。比方说慈湖中学单单知识拓展类就开了两门,一门叫枟历史人物评述枠,还有一门叫枟区域地理枠。下周他们还将启动15门职业技能类的课程,是和江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出的。鄞州中学新学期推了180门选修课,最终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而定。

新课改· 焦点

选修课增加了,必修课却不敢减。

孩子负担没减轻,可能反而加重了。

“其实从孩子未来的幸福度着想,开这些选修课意义真的很大,因为选修课一方面拓展了知识面,另外一方面也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乐趣。”虽然开足了选修课,但是学校方面还是忧心忡忡。

他们到底在担忧什么?效实中学负责课程的顾老师点出了其中原因,我们课程改革是改了,但是高考方案没有改啊。

早前,记者采访时曾了解到:为了能减轻学生负担,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选修课,浙江省今年还将首次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取。但是,最新消息是这个办法已经不可能实现。

有校长透露,浙江省也针对新课改做过新的高考配套方案,曾经把选修课成绩作为报考的前置条件,就相当于选修课内容设置成会考项目,分成等级,把成绩设置成前置条件。但是可能是考虑到一些原因,最终被省里否定了。所以选修课不会跟高考直接挂钩,三年后,高考和高招还是老办法,而这正是不少学校担心的地方。

效实中学校长周千红说,今年这届高一新生的高考,也就是2015年高考,从目前看应该不会改变,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案进行,只是高考内容删减了一部分。

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加了选修课,但是必修课也不敢减。记者了解到,效实中学选修课时间被安排放在了中午11:10—11:55;12:15—12:55;13:05—13:45 三个时间段,而不少学校也计划着将选修课集中在周末或者下午时段。还有学校为了达到规定课时,把每节课时间从45分钟改成40分,因为他们不能违反“每周在校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这个规定。

昨天,一位做教师的高一新生家长说:这样一来,其实就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对课改也有一些议论。一位姓陈的同学说,现在文化课是删除了一些内容,但是其实没有轻松,因为有很多其他课余内容要学。他的目标是,只要是高考不考,就不会花太多精力;也有学生对选修课充满期待,想学点课本以外的东西。

新课改· 观点

培养个性化学生,这是大方向。

改革不能太着急,评价体系很关键。

记者了解到,宁波各个县(市、区)大部分学校对新课程还没有启动。

有人说,浙江新课程改革,学校执行或者不执行,其实跟遇到的困难没有太多关系,因为包括师资、课本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最关键的是背后的理念问题,有的人更多想到了现实顾虑,更多的人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里挣扎着。

有18年教学经验的慈溪中学欧阳凯老师认为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这不符合一般的变革规律。他觉得,如果要让教育“开花”,必先“固本”。高中教育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这该有个从下到上的调查,有个全员的大调查,有个多角度的诊断。我们的政策,要面对最本真的一线实际;而改革,要发动最广大的一线力量。显然,他认为,这样子的改革还是太着急,最起码先要把评价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

宁波三中校长张曦的观点是改革必须早。他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持续了太多年,太需要改革了。当下,虽然现在高考方案没有改变,但是至少我看到了这个方向。以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较量,最终是课程的较量。

效实中学校长周千红认为,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说不同的人要实施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教育能使得他更加与众不同。我们的课程改革就是根据这个方向和目的,培养个性化的学生。目前,浙江已经取消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叫法,代替它的是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的评比,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

4.中小学教学政策

教学是中小学的中心工作。全日制中小学必须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必须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不得任意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同时,我国对中小学的生产劳动、课外活动、课内外作业、学习竞赛做了原则要求。在枟****中央、******关于普及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枠的推动下,中小学教育各项教学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1996年通过颁布枟中小学管理规程枠制定了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基本政策。此后,中小学的教学政策基本上是围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制定的各种限制性政策,以及为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引导性政策。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枠在系统提出课程改革政策的同时,也制定了新的教学政策。有些教育政策对教学的具体组织行为作出规定,如枟小学管理规程枠规定,教学班级学生名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