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24735600000041

第41章 幼儿游戏活动(3)

2.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黏土等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或构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活动。结构游戏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能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获得协调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能培养幼儿细心、耐心、坚持克服困难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3.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表演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能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能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口语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优良品质;能使幼儿得到艺术的享受,发展审美能力。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指导角色游戏,应当采用间接指导法。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去影响幼儿,将自己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愿望和动机。

(一)为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

1.丰富幼儿的生活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愈丰富,知识愈多,想象力就愈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愈新颖充实。教师要善于利用上课、观察、日常活动、劳动、娱乐等各种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每天的生活应有新的内容,使儿童感到充实、有趣。同时还要帮助家长,安排好儿童的家庭生活,使儿童在家庭中获得广泛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生活自然会引起做游戏的兴趣。

2.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

为游戏准备玩具,要在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游戏的意愿之后,才能起到引发游戏的作用。有些玩具是常备的,不必经常更换,有些则需要有所变换。和儿童一起为某一主题游戏准备玩具材料,便是游戏的开始,这对儿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儿童制造的玩具虽简陋,但儿童可用想象来弥补它的不足,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我们反对为游戏准备玩具时,由教师全部包办。

3.保证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间

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并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开展角色游戏。

4.准备游戏的场地

幼儿园应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活动区域。

(二)指导游戏的过程

1.丰富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水平

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由儿童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硬性规定。

儿童按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表明了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3岁多的儿童有着模仿成人活动的愿望,但还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游戏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并去实现它。

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儿童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儿童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儿童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儿童的活动,便可以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和训练他们。如一个总爱充当主要角色的儿童,他的主意多,也会支配别人做事情,有组织活动能力,但对人态度不够和气。教师了解此情况后,一方面发扬他的长处,另一方面帮助他克服缺点。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醒他:“这个商店的‘经理’真能干,要是说话更和气一点,来你们商店的顾客就更多了。”扮演“经理”的儿童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为了使自己更像“经理”,他说话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又如有的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只是自己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着别人玩,教师观察这些表现后,便带领他去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活动,开始和他一起当顾客到“商店”买东西,当客人到“娃娃家”里去做客,渐渐地他能和其他儿童接近了。老师鼓励他,并提醒他说话声音再大一些,以后又建议他到“娃娃家”当妹妹、当妈妈、做理发员等,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充当角色,这个儿童的胆子就变大了,情绪积极了,上课时也主动发言了。

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小班儿童对成人依赖性强,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游戏,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感到格外兴奋。小班儿童喜欢游戏,但又不会做游戏,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担任角色后,便可以角色的身份指导游戏。

2.指导游戏的结束

一个好的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要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教师需要掌握时机,即在儿童的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结束游戏,可使儿童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当然有时也有儿童自动结束一个游戏,转向另一种游戏的情况。结束游戏的方式很多,可视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发展而灵活掌握。有时可以个别地提醒结束游戏,可请游戏情节不再发展的那些儿童早些结束,有的游戏开展得很好,儿童兴趣很浓,如场地条件允许,可让儿童持续玩完这一游戏。总之,要使儿童自然、从容、愉快地结束游戏。

收好玩具,整理场地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爱护玩具,热爱劳动,做事有始有终,和同伴互助友爱以及爱整洁等优良品质与习惯。参加游戏的儿童既要负责收好自己所使用的玩具,又要提倡互助的精神。从小班开始教师要逐渐教会儿童收拾玩具或用品的方法。教师要带领小班儿童收拾玩具,对中班儿童则在他们需要时才给予帮助,对大班儿童应当要求他们独立地整齐地收放好玩具。教师对儿童收玩具的情况应进行检查。

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有时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对游戏进行简短的讲评,一般是由教师和儿童共同参加讲评,也可由教师做讲评。可对游戏内容和儿童表现进行评价,讲评并不是每次游戏后的必要环节,可酌情适当地进行。讲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为讲评而缩短儿童游戏的时间。

(三)各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小班幼儿的游戏,直接依赖玩具,教师要准备足够的玩具并教他们使用。其主题与角色,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

2.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启发与指导幼儿制订游戏计划,共同商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鼓励幼儿联合起来玩游戏的愿望。鼓励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以适应游戏的需要。

3.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应着重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应更多地运用语言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加强游戏的集体性;组织幼儿自己评价游戏。

二、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创造物质条件,保证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幼儿最先碰到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构造什么?怎么构造?用什么构造?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以及使用结构工具的能力。因而,教师在准备游戏的开展、创设游戏的条件时,必须要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建筑物体的感性认知,这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构物体的愿望。同时为幼儿提供各种结构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结构材料的,结构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构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结构游戏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积铁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2.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了感性认识和结构材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盖顶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建筑,再要求幼儿逐步掌握用积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围墙,开外形不一的门窗等技能,直至学会用不同的积木和多种方法来表现建筑物及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征。

3.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构造活动中,幼儿确定建构对象,掌握建构特征,选用建材构料,运用建构技巧,构造物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每次游戏前,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戏的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要教师包办代替,教师更应认识到,一切的指导工作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1.小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激发兴趣。

(2)安排场地,准备足够的玩具。

(3)培养幼儿结构技能。

(4)建立结构游戏的规则。

2.中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教师要逐步增加幼儿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

(2)指导幼儿掌握结构技能和组织结构活动小组。

(3)组织幼儿评议结构成果。

3.大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丰富幼儿的结构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使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发展。

(2)教会他们制订游戏计划。

(3)指导幼儿掌握并运用新技能。

(4)教育幼儿重视结构成果。

(5)引导幼儿玩大型结构游戏。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合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1.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游戏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朗朗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

2.环境的创设、道具的制作及使用

环境的创设是表演游戏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启发幼儿根据表演的主题和情节,认真思考,共同创设有关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并制作道具。如:时装表演、桌面游戏、戏剧、小品等,有的幼儿还不断地将家中不用的头巾、帽子、眼镜、小拎包、玩具手枪及各种小制作整齐地摆放在活动区,使活动区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为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及表演活动,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3.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选择了一个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就要制作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并根据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游戏情况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同的作品组织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扮演红、黄、白颜色不同的花朵及蝴蝶的角色不受限制,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们可集体参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换角色,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教师在游戏结束及时进行评价,切忌在活动中评价幼儿。

练习与思考

一、简答题

1.游戏的本质特征。

2.幼儿游戏的类型。

3.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4.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5.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二、论述题

1.角色游戏的指导。

2.游戏如何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4.大班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5.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如何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