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3]去……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4]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5]与五老峰,雪西里[6]与普陀山,来因河[7]与扬子江,梨梦湖[8]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9]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10]。
十四年七月[11]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篇赏读[M].孙光萱,选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
【注释】
[1] 翡冷翠: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2] 桀卜闪:通译吉卜赛人,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居印度西北部,公元十世纪前后开始到处流浪,几乎遍布全球。
[3] 阿诺河:流经佛罗伦萨的一条河流。
[4] 葛德:通译歌德,德国诗人。
[5] 阿尔帕斯:通译阿尔卑斯,欧洲南部的山脉,有多处景色迷人的山口,为著名旅游胜地。
[6] 雪西里:通译西西里,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属意大利。
[7] 来因河:通译莱茵河,欧洲的一条大河,源出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列支士登、奥地利、法国、西德、荷兰等国,注入北海。
[8] 梨梦湖:通译莱蒙湖,也即日内瓦湖,在瑞士西南与法国东部边境,是著名的风景区和疗养地。
[9] 威尼市:通译威尼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
[10] 南针:即指南针。
[11] 十四年七月:是指“中华民国”十四年七月,即从1911年算起,写此文时间当是1925年7月。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年)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1921 年赴英国留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先后在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创办了《新月》《诗刊》季刊等刊物。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身亡。作品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赏析指要】
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爱、自由、美始终是他追求的理想。他做诗文、做学问、做人,他的志趣、爱情、婚姻,无不贯彻了他的理想。早年他赴美留学,学习金融与社会学;为了追随大哲学家罗素研读哲学,毫不犹豫地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奔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他放弃了和张幼仪的婚姻,不顾种种阻挠和非议,选择了陆小曼;他提倡白话文写白话诗,成为“新月社”最重要的作家。胡适在他死后纪念他的文章《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这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徐志摩的诗作真实地表现了他的思想和人生信念。
本文题目是有关翡冷翠所写的一种闲话,一种漫谈式的随笔,实际上更是一篇关于自由的颂歌。
第二、三、四自然段描述人生的洒脱自由。先说遨游山中的不受服饰拘束,不须踌躇自己的服色和体态:不须修饰胡发,不须着意衣衫,不须整理领结,不须在意旧鞋模样,一切随心所欲,任凭自然,轻松愉快! 再说遨游山中无须他人管辖:只身前往,不约旅伴,不带女友,不戴“枷链”,以童心亲近自然,以性灵品味风光。只有这样,你才能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享受到灵魂的愉悦。散文一至四自然段侧重说“形”不必受到任何约束,第五自然段则侧重说“灵”也不必受到任何羁绊:遨游山中不必带书,因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都可以使我们“读得最深奥的信息”。我们只需耳聪目明,性灵健全,就可以永远地享用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书———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风光。
作者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地描写了自然、纯真、质朴的美,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挥洒性灵的心声。
【辑评】
《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1925 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作“闲话”是很贴切的。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的生活,也没有具体描绘山中绮丽的风光,而是从眼前的景物荡发开去,着重内心情怀的抒发,通过冥想的途径反映个人的情志。
文章开头写风和日丽之日出门散步“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像是去一果子园”,两个比喻,作者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在这里“上山或是下山”,足够你“性灵的迷醉”,一下就点到了“山居之妙”。
接着用一串假设的句式,具体描绘山居时的服色、体态、穿着、打扮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毫不掩饰独行山中时的超脱舒畅之情。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用华丽铺张的语言,表达“山居”的妙处和乐趣:你一个人单独漫游时,你可以在青草地上“坐地,仰卧”,甚至可以“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你可以在僻静的路上“狂舞”,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信口“歌唱”,“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作者厌恶现代文明,他认为文明窒息了人的性灵,影响了人的自由。他的这种返璞归真的欲望,到了大自然里便得到极大的满足。中间一段文字,对于自我感受写得更为酣畅淋漓。“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作者将情化在描绘之中,柔美妩媚,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使人心醉神迷。
作者曾一再说明自己“是个自然崇拜者”,因为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认为伟大、深沉、优美的思想,都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中寻得!”只要认识了这一部书,那么,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这就把大自然对人们灵魂的陶冶、安慰与鼓舞等作用提到一个哲理性的高度。全篇都围绕感受来写,以达到自我的实现。这就是作者这篇散文的成功之处,也是他超过别人的地方。
徐志摩是个重感情的人,这篇散文处处都注入了浓浓的情感,这就使作品染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此外,在《翡冷翠山居闲话》里,作者运用了比喻这一艺术手法。作品里随处都可看到新鲜巧妙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例如,形容当时现实生活的沉闷、黑暗和窒息,“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形容人们单独奔赴大自然时就“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又用含羞草来比喻“我们浑朴的天真”,“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这些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艰深的思想通俗化,把枯燥的事物形象化,用在散文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徐志摩是以诗人的气质来写散文的,他的散文“是诗的一种形式”。《翡冷翠山居闲话》要表达“山居”的妙处,作者运用了轻盈的笔调,飘逸的文字,华丽的辞藻,铺张的描写,以及带点欧化的语言,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写得有声有色,风姿绰约。全篇到处都有排比、对偶的句子,通篇读来,使人觉得内藏着一种无形的韵律,虽无韵脚,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诗的内蕴和气氛。
诗人的散文,毕竟与众不同。
(选自王纪人.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 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 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山———谁来理你?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 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踢毽子的老人,他能把毽子放在头顶上一点一点的移动着,然后由背后掉下来时,平落在他的鞋底;或是一个刀手;或是一个儿童戏剧学校的太太;或是一个人力车夫变成满洲国的高贵人;或是一个前朝的县太爷。一个人怎敢说他了解北平呢?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一个人眼从未见过的珠玉之城。它是具有紫金的御色屋顶,以及宫殿庭园楼榭的珠玉之城。它为珠玉结成的古城,它有紫色的“西山”,青带似的“玉泉”,“中央公园”垂老的杉树,以及“天坛”“先农坛”。城内有九个公园,三个御湖,名为中南北“三海”,现在任人游览。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它有宫殿、御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院、专校、大学、医院、庙塔、艺商,与旧书摊林立的街道。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北平是贫富共居的地方,每个邻近的铺号都许一个贫老的记账取货,街上贩卖的东西很便宜。你可以留连在那里的一个茶馆里,一整个下午不走。北平是采购者的天堂,广有中国古代的手艺品、书籍、图画、古玩、玉石、珐琅[1]镶嵌、灯笼之类。那是一个到处能买货的地方,商贩也会带着货物走上门来;在清晨,门外路上货贩众多,叫卖声形成极美妙的调门儿。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他是一个理想的城市,每个人都有呼吸之地;农村幽静与城市舒适媲美。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然而距离一家大百货商店,只有一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