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只做九分,而是做足十分;如果整个企业都是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十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再改进一点,做足十一分,我们不就能赶上欧美了吗?——希望集团总裁 刘永行
认真的人绝不会安于现状
很多职场人认为,自己所干的活对得起工资就可以了,这几乎成为了现在的流行病。
随便问问你身边的朋友:“你工作怎样?”得到的答复可能会千篇一律:“还可以吧”。除去自谦的成分,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大多数人只满足于工作表现尚可。
对于普通的职员而言,我们也许并不能要求太多,但对于一个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的员工来说,有了这种想法,也许就注定你不可能实现自己美好的职业理想。
一名做事认真的员工,一定是一个不满足于工作表现尚可的员工。只有不满足于平庸,才会激励自己追求最好,也才能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我们并不否认,没有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但我们必须清楚,当一个人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他对自己要求的标准就会越来越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如果你是一名渴望得到企业重用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不可取代的员工,那么你就一定要从内心真正决定做最好的员工。只有这样,在你的意识中才会有信心做到尽可能完美,你的个性也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得过且过,从不追求卓越,从不想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只要不被领导批评就可以了,这样的员工是不会被领导赏识的。升职和奖励永远都只是空中楼阁。
不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是一名认真员工的必备素质,拥有这样的工作心态会把工作带到最完美的境界。十全十美永远难以企及,但是,只要你在不停追求,你就不会在原来的起点原地踏步,你将会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卓越员工的成功来自对完美的不断追求,来自积极努力地把每项工作做到最好,他们比一般员工更能吃苦、更努力,更勤奋,最终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更高。甘于平庸的员工,总是不思进取、满足现状。他们做事应付,不求完美,只能永远平庸。
也许一开始你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实习生,后来做了秘书,然后又当上了主管,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断追求的基础之上。如果你已经真正拥有这种品质,那么请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自己的老板。
做事认真的员工是那些永远不知满足的员工。因为永远不知满足,他们才能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也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有这样一个案例:
诺思克利夫爵士是伦敦《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被誉为新闻界的“拿破仑”。
在他最初每月只能拿到80美元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后来,《伦敦晚报》和《每日邮报》都为他所有,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直到得到了伦敦《泰晤士报》之后,他才稍稍觉得有点满足。
即使成了《泰晤士报》的大老板,诺思克利夫爵士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要利用《泰晤士报》“揭露官僚政府的腐败,打倒几个内阁,推翻或拥护几个内阁首相,不顾一切地攻击昏迷不醒的政府。由于他的这种大胆努力,提高了不少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改变了整个英国的政府制度。”
诺思克利夫爵士对于那些自我满足的人是很反感的。有一次,他在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理编辑的办公桌前停下来,和那个助理编辑聊了起来:“你到这里来有多久了?”
“将近三个月了。”那个助理编辑答道。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对我们的办事程序熟悉了吗?”
“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工作。”
“你现在的薪水是多少?”
“一星期五英镑。”
“你对现在的状况满意吗?”
“很满意,谢谢您。”
“啊,但是你要知道,我可不希望我的职员一星期拿了五英镑,就觉得很满足了。”
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感到满足,那你的步伐很快就会停滞,你的事业也将裹足不前。
诗人格斯特曾说过:“现在的自己是永远有待完善的。”永远不知满足的卓越员工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寻求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方法,为了促进自身进步,不断做出努力。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超越了平庸,改善了现状,完善了自我,而且成为激烈竞争中的优胜者。
而另外一些平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员工之所以不能超越、实现完美,原因就在于他们太容易满足了!从事一份悠闲的工作,终其一生总是拿那么一点薪水,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直到被淘汰为止。他们以为人的一生所能获得的东西也就这么多,对眼前的处境和自我能力等都感到十分满足,于是他们最终只能得到这些令他们满足的东西。
太容易满足则不思进取,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积极进取的员工来实现,更多的成就和业绩需要那些不断超越自我的员工来创造。永远不知满足才能超越平庸,成就完美。
认真箴言
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认真激发热情,热情赢得成功
美国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拉尔夫·爱默生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对成功不利的因素有:迷惑、失望、恐惧、消极、颓废、猜忌和犹豫等,这些都是缺乏热情所引起的,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我们未老先衰、止步不前;而由热情带来的希望、果断、积极、主动和兴奋等因素,则可以使我们获得与困难搏斗的勇气和向目标迈进的力量。
热情是工作的灵魂,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伟大力量,是不断鞭策和激励人们向前奋进的动力。在所有伟大成就实现的过程中,热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可使人们对现实中的重重困难毫不畏惧。可以说每一项发明、每一个工作业绩,无不是热情创造出来的,热情甚至就是工作本身。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比尔·盖茨的这句话明确阐释了他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在他看来,一个想要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对工作有热情,而不是其他。他的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坚固的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界傲视群雄。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时候,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他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精神等一切对自己工作的有利条件便会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也就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当你满怀激情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老板和顾客满意时,你所获得的利益会增加。而工作中最巨大的奖励还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和地位的提升,而是由激情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的一段叙述:
一个明朗的下午,我走在第五大街上,忽然想起要买双短袜。于是,我走进了一家袜店,一个年纪不到十七岁的少年店员向我迎来。
“您要什么,先生?”
“我想买双短袜。”
“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他的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并迅速地从一个个货架上取出一只只盒子,把里面的袜子逐一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鉴赏。
“等等,小伙子,我只买一双!”
“这我知道,”他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他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喜悦,像是在向我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
我对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袜子的兴趣。我诧异地望着他。“我的朋友,”我说,“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种热情,如果这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新奇,或因为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我敢保证不到十年,你会成为全美国的短袜大王。”
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果你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也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了。这个世界上,散漫、粗心的人到处都是,而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善始善终的人却很少。
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费尽心机地寻找这样的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这样的人。一个对工作缺乏热情的人,根本无法把工作做好。
IBM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白文杰曾对记者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录用的员工都是一些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们一旦投入工作,所有工作中的难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难题,因为这种热情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钻研细胞。他周围的同事也会受到他的感染,从而产生对工作的热情。”
小张是一家软件公司的业务主管,现在他们公司的生意非常好,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都充满了热情和骄傲。
但是,以前却不是这样。那时候,公司的员工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工作,许多人都想辞职。小张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小张在任何时候对工作都充满了热情,这种精神状态还感染了公司的其他员工,燃起了他们胸中对工作的热情火焰。每天,小张都是第一个来到公司,并微笑着与每一个同事打招呼,在工作中,他调动自己和同事身上的潜力,开发新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影响下,公司的员工也都早来晚走,斗志昂扬。正因为他始终保持这种激情四溢的工作状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提拔为业务主管。
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员工们也一个个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公司的业务量也不断上升。
对工作充满热情,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不仅可以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带动周围的人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样的员工是任何公司都迫切需要的。
认真箴言
对工作充满热情,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不仅可以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带动周围的人更好地完成工作。
认真,为勤奋加足动力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有人请教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啊。”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翻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取,都始于勤奋。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既是基础也是秘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努力,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多于张瑞敏、柳传志、刘永好等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但是由于没能像这些企业家那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没能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发挥出来,所以也就没能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功。
在员工眼里,沈文荣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在钢铁界,沈文荣是个敢于担当、敢于冒险的人,而在妻子陈红华的眼里,沈文荣是个不折不扣的病人,气管炎、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病,让陈红华更为揪心的是沈文荣的心脏,不到六十岁的人,心脏功能已经老化到了70岁,都是积劳成疾累出来的。
沈文荣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经常早出晚归。一次陈红华在上海做手术,沈文荣说:“平时没时间陪你,这次一定要陪你。”可沈文荣一坐下,病房的安宁就被他的鼾声给打破了。
沈文荣说:“我最大的乐趣是工作,让沙钢进入世界钢铁企业20强是我的目标。”他自认是“工作狂”,把所有的心力都扑在建造他的“钢铁王国”上。
创业以后,每天上班铃声响起,沈文荣都会准时出现在沙钢门前一尊钢铁工人的塑像前。他坐在塑像下面的台阶上,看到过往的干部就叫住他们,当面布置任务。现在,他的这个工作地点,换在了项目指挥部楼下。
沈文荣成功地把他的“工作狂”文化灌输到全厂几乎每个工人身上。整个工厂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气氛。工人们三班倒工作,行政人员早上七点钟上班,工作到下午五点半下班。而且周六不休息。
沈文荣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任何说教都更起作用”。他有个习惯,只要不出差,每天早晨六点四十左右就会来到厂门口,直到七点正式上班。陆续来上班的员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和他交流。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这个习惯雷打不动。工人们对沈总的敬业精神也都心服口服。
沈文荣“二十多年如一日,为沙钢殚精竭虑”。有一件“千里追踪”的轶事,沙钢众人皆知。
1996年,沙钢决定和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制铁合资建设不锈钢薄板工程项目,沈文荣先后七次进京向有关部门汇报。一次,他去冶金工业部汇报,部长已经去了海南,沈文荣立即坐飞机追到海口,可部长又下了铁矿,他又连夜赶路二百五十多公里追到矿上,向部长作了汇报,不久,浦项合资项目获得了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