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特点是从生物学上(指临床体检、化验等)查不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自我感觉很累,工作时无精神,生活中缺少乐趣,而且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反应,也就是处于一种似病非病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刚过而立之年的美术师汤姆森先生,虽说工作、生活都还算过得去,但地位、收入都较平平。他不甘心,四处活动,做了好几个兼职,集艺术学校美术教师、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美展中心顾问于一身,一个星期几头跑,名声大了,腰包鼓了。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身体向他抗议了,他用一个字来概括——累!每晚回到家里,他觉得骨头都要散架了,一上床那些莫名其妙
的梦便来烦他。
安东尼已近40岁,典型的上班族,最怕夜晚来临。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成了没有睡眠的人,几乎用尽了除药物以外的所有土法洋方,也未能解决失眠问题。不仅如此,食欲下降、神经衰弱、****减退等症状也相继赶来凑热闹,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
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形变,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因此,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过劳死”只能预防,“累”病没有特效药,病程越长越难治,病程要是超过三四年的话,治疗会相当困难。劳逸交替才能保持弹性,增加承受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途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舞唱歌、观赏花鸟鱼虫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列出“过劳死”十大信号: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潜在危险信号。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桑拿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10)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还公布了自查方法: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无须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级“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级“红灯”危险期,可列为“综合疲劳证”——“过劳死”的预备军。
预防亚健康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保持充足的睡眠。我们常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休息与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现代人防止“过劳伤害”的“灵丹妙药”。
什么叫“会休息”呢?现代科学赋予的含义是主动休息。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休息方式——主动休息,即在身体尚未感到疲乏和心境达到临境状态时就休息,包括主动休身和主动休心。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比起累了才休息的被动休息法有着质的进步。
第二,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第三,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的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第四,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养成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少食多餐,少主多菜,少盐多醋,少欲多施,少忧多眠,少愤多笑,忌烟酒、油炸、熏烤以及发霉的食品,粗细搭配多样化,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少吃猪肉,适当吃些牛羊肉、鸡、鱼等。
第五,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应该是个体性很强的学问。
第八节 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卡耐基智慧金言
生活的原则是和谐,因此你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安妮花了5年时间思考,今年终于决定改变工作,重新安顿身与心,她领悟到,工作中的快不快乐,可能只是5.1比4.9的微差而已,中间有个阶梯,你可能爬到中间的梯子拥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只走了一阶。即使如此,你也在进步,平衡尺上的浮标又往前游移一格。
安妮有个生命平衡法则,用来制衡工作与生活。她将生命切成健康、时间、自由与快乐等四块,视个人状况分配比重以及排序。如果每个元素都不缺,反映到工作中的态度与情绪就比较平和,因而获得适当的平衡。长期处在平衡中,就能正向积极思考。许多专家呼吁,积极思考可以调适工作压力,清除不必要的情绪。上班族多亲近正向思考的人,能减少倦怠感。
她的做法是,如果将事情弄得很糟时,只允许情绪低落一下子。她很快会换个想法:“太棒了,我们又学到一招,下次又有机会尝试其他处理方法,我们不因此认为自己很差劲。”
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休息。
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是一门学问。罗拉,一个中型电脑公司的总经理,她一年至少休一次长达两星期的假,半年内会有几次短短两天的假,不一定出国,有时只是到山里或海边走走。
如果感觉莫名的倦怠迫在眉睫,休假又遥遥无期,试着忙里偷闲吧。一位女作家透露她平时是如何排解倦怠的:“我偶尔请个半天假,溜去街上晃晃、逛书局或找个清幽的咖啡店想事情。在忙碌中留点空间给自己,因为塞得太满容易窒息。”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平衡工作与生活关系方面可谓是一个专家。谈起工作和生活,他说,这么多年以来,我执行的原则就是好好工作,好好享受,花一点时间来当父亲。但是回头看去,很显然我所选择的平衡对于我家里和办公室的其他人都有不利的影响。例如,我的孩子们主要是由他们的母亲独自带大的。
尽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一直是很多中年人所关心的问题,但似乎直到我退休之后,它才真正热门起来。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我听到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打球,还能继续干好总裁的工作?”
在个人应该如何排列生活中各部分的优先次序的问题上,我显然不是专家。何况我一直以为这些选择应取决于个人。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交易——你和自己之间就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易。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让我们站到你的老板的视角上,换个位置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做些思考。
(1)你的老板最关心的事情是竞争力。当然他也希望你能快乐,但那只是因为你的快乐能够帮助他的公司赢利。实际上,如果他的工作做得好,他就可以让你的工作变得很有吸引力,使你的个人生活显得不那么拖后腿。
老板给你付工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希望你贡献所有的一切——包括你的头脑、体力、活力和献身精神。
(2)绝大多数老板都非常愿意协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如果你能给他出色的业绩。这里的关键词是“如果”。
(3)老板们很清楚,公司手册上面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政策主要是面向新人的招聘工具,而真实的平衡安排是在老板与员工之间就具体问题进行单独谈判得到的,其背景是一个相互支持性的企业文化,而不要总是强调“但是公司说过……”。
(4)那些公开为工作与生活的矛盾问题而斗争、动辄要求公司提供帮助的人会被当做动摇不定、摆资格、不愿意承担义务或者无能的人,或者以上全部。因此,那些消极抱怨的人最后总免不了********的命运。
所以,在你第5次开口要求公司减少你的出差,要求在星期四上午请假,或者希望回家去照顾小孩之前,你应该知道自己是在发表一项声明。而且不管你用什么辞令,你的请求在别人听来都似乎是:“我对这里的工作并不真的感兴趣。”
(5)即使最宽宏大量的老板也会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需要你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也知道,的确有一些策略能帮助你处理好这个问题,他们也希望你能采用。
毫无疑问,谈判、协调这种平衡关系要给经理人的工作再增加一层复杂性。但是你的经理人应该欢迎这种挑战,因为那会给他提供另外一套办法来激励和挽留优秀的员工。这套新办法与高薪、红利、晋升或其他所有形式的认可一样有效。
不过,在此期间,你也可以并且应该学会帮助自己。有关工作与生活的话题已经讨论了相当长的时间了,也有不少好的经验被总结出来。那些非常老练的老板们都知道这些技巧,很多人自己已经开始采纳,他们也希望你能借鉴。
通过上面的一段话,我们知道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一个人取得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的重要参照标准。一个能够出色处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既不会像工作狂那样拼命地忠于工作,不顾生活,也不会像一个碌碌无为、毫无事业心整日混日子的小职员那样打发时光。他应是一个高效工作、精力充沛、富有生活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