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24737600000020

第20章 忙中善激发——孩子变聪明就这么简单(2)

众人听了,也不再说什么了。

毫无疑问,蕾蕾妈妈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值得肯定的。研究表明,人体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换句话说,就是勤动手有助于刺激大脑皮层并促进其分化和成熟,这样孩子的大脑就会日益发达而聪慧,成语“心灵手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事实上,婴幼儿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在动手的操作活动中不断地了解与掌握的,而其思维活动也是在这种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动手能力是孩子的一种最基本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

而且对于蕾蕾而言,勤动手不仅让她收获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也更好地促进了她智能的发展,同时还激发了她创造的欲望。事实也证明,在蕾蕾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好多特立独行的想法,虽说这些设想不一定会在今后变为现实,但是它们却在蕾蕾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让其终身受益的行为,无疑是没有尝试过自己动手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和拥有的。

当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要抓好“关键期”。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三年里,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将决定其大脑的构造,这么看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定要抓好这个“关键期”。比如说,闲暇时,常打开宝宝紧握的双拳,让他感知手指舒展时的轻松;喂奶时,把宝宝搂在怀里,将你的手指伸进他的手心,轻轻地摸一摸,缓缓地摇一摇;洗手时,把你的手指尖轻轻伸进宝宝的手掌,在他的小手心上轻轻地来回转动,边洗边按摩。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细节都能在无形之中促进孩子脑与手的协调发展。

等孩子稍大以后,对其手部的训练则应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教孩子自己系纽扣、系鞋带;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自己使用汤匙等,总之请记住,养孩子不是大人包办代替、亲力亲为,给他们自由的成长空间,孩子自然会学会应备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坚持性,要不然你的努力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其实,不仅年幼的孩子需要加强手部训练来促进智力开发,即便孩子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也不要忘记教导他们坚持经常有目的地使用自己的双手,尤其是多做精细动作。像编织、做针线、绣花、写字、绘画、弹琴,还有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都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而待到孩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自然也会因此训练而受益终生。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明智的父母是不会放弃孩子动手练习的机会,而是尽己所能地给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心灵手巧”。

为“忙爸忙妈”支招

许多孩子在刚会自己吃饭时就急着用筷子,家长须知道这是练习手部精细技巧的好机会,应当予以鼓励,而不是包办代替或是干脆剥夺孩子的这个机会。

在手脑协调的训练中,家长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每次都手把手地帮助孩子,只要每天都有意识地训练几次就可以了。

被文字浸润的孩子

文字是思维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文字我们可以表达概念,借助概念我们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不仅如此,文字也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这两位聪明妈妈的教子理念和教子方法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故事一:

紫娟妈妈是位中学语文老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深刻认识到,对文字情感的淡漠和对其功能的漠视,几乎成了当今很多孩子的一个通病。

出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她曾做过很多努力,希望纠正学生们的这一偏向,可是对于孩子们已经养成的思维惰性,想要改变又绝非易事。所以,对于紫娟这一代人,她就非常注意引导他们热爱文字、善用文字。

每当紫娟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紫娟妈妈就会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关注文字。比如,说到手,她会引导孩子们尽量举出表现手的动作的词汇,光是单音节词,就能举出拿、捏、握、抓、摸、拉、推、打、挠、抠、弹、撕、掐、拧、拎、拍、举等这么多词来。

在孩子们举出这一堆相关的词以后,紫娟妈妈还会让他们比较这些词在表现情状上的差别,这时孩子们就会模拟这些词语的动作。每每这个时候,不光紫娟,还有佳佳、陶陶和灿灿,当然还有其他小朋友,都会开动脑筋,尽情展示文字独特的表现力,而每次又是因为他们逗趣而夸张的“表演”,让每个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不仅如此,紫娟妈妈还试图进一步启发孩子们,引导他们把同一个词放进不同的场景,然后体味文字情状的细腻差别。比如说,单就一个“掐”字,孩子们会发现,它不仅可以有不同的力度,还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当然也会引发不同的后果。

故事二:

奇奇妈妈在翻阅了很多教育资料后,逐渐认识到中国文字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而古典诗歌不仅浓缩了母语的精华,更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于是,她坚定了一个认识: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在奇奇三岁前,妈妈认为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看到这里,也许有些家长认为这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其实并非如此,殊不知,艺术首先是需要感知的,而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达到“理解”。

到奇奇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奇奇妈妈就开始正式教她读古诗了。刚开始,她会和女儿一起读配有插图的《幼儿读古诗》,这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读熟了再一起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她还会再加进“讲解”。关于讲解,奇奇妈妈也很有一套。她始终认为学古诗要避免“过度解释”,一是要足够地信任儿童的领悟力;二是诗文中的文字美与意境美重在体会,解释反倒束缚了想象力,破坏了语言自身的美感。因此,每次讲解时,奇奇妈妈只会把这首诗的意思简要地说一下,同时把会影响孩子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比如,在教奇奇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时,她只解释了什么是“曲项”。

渐渐地,奇奇读得多背得多了,不仅能很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而且也逐渐学会了领略诗歌中方方面面的美。

奇奇上小学时,一次母女俩一起读杜甫的《登高》,当她们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奇奇沉默了,轻轻叹了口气,说:“写得真好呀!”事实上,奇奇妈妈从未解释过这句诗,而奇奇却读懂了,并被语言的美深深打动了。

很显然,这是一些被文字浸润的孩子。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和一幅幅鲜明的场景,毫无疑问,这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认知和无限的快感。而那些被古诗文浸润的孩子,更能在头脑中轻松再造诗文中的情景和意象,从而走进作者的原创世界,与他们情感相通。事实上,通过深入挖掘文字所蕴涵的信息,孩子们的理解力、感悟力、联想力以及想象力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从小就被视听媒介所包围,他们对缺少绚丽包装的文字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去耐心发掘它的内在美感了,结果只会导致他们思维的浮浅和散漫,丧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而更严重的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智力的后续发展。

所以说,忙爸忙妈们从现在开始就应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要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引导能力不足,也不要担心对孩子的文字熏陶已为时已晚。其实,引导只不过是起一个指路的作用,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领进大门,鼓励他们前行探索。

为“忙爸忙妈”支招

爸爸妈妈们要充分重视文字发展思维的功效,及早给孩子提供一些文字读物和思索空间,避免孩子从小习惯于被动接受,从而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家长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此时阅读和背诵的东西会真正刻进他们的脑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

家长不要让孩子认为背古诗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爱好,一起慢慢享受。这样孩子才会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

让孩子接触一些数理趣题

数理趣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发展孩子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与提高,还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的习惯,而且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与钻研精神。

所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选择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趣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答案,对其身心的健康发育大有裨益。

悦悦和芸芸同住一个小区,两个小伙伴从小就一起长大。

一个周末的午后,芸芸来悦悦家玩儿,悦悦妈妈想锻炼一下她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就给她们出了一个有趣的数理题,题目是“如何把十棵树种成五行,而且每行要保证有四棵树”。

听完这个题目,悦悦就急着说:“妈妈你算错了,每行四棵树,一共五行,要二十棵树才对呢!”

妈妈笑了笑说:“没有算错啊,这个题就是要开动脑筋思考,才能找到答案,你和芸芸一起想想看,到底该怎么种呢?”

刚一说完,就见悦悦和芸芸握着铅笔在纸上画啊画的,满满一个本子都画完了,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后来,悦悦妈妈说这样太浪费纸张了,能不能想个别的办法。于是,悦悦就找来几张废报纸,把它搓出十个纸团,在地上摆开了阵势。

在旁边一直观战的芸芸,突然叫了起来:“我明白了,不能只算横行,竖着的也要算呢!”

“芸芸真聪明,朝正确答案推进了一步!”悦悦妈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孩子。

听芸芸这么一说,悦悦也赶忙配合起来,迅速地在地上调整纸团,摆出各种阵形,可是还不符合要求。

这时,悦悦反倒停下手来,仔细地看着地上的布局,皱着眉头嘀咕着:“十棵树老是摆不过来,每行要四棵,横排够了,竖排又不够。”

芸芸也动手移了移那些小纸团,试了好多次,她也没能成功。

悦悦想了一会儿,把芸芸的思路又推进了一步,兴奋地说:“咱们应该把斜行也算进去,那样行数就更多了!”

芸芸听了,催促悦悦说:“可是怎么摆呀,你快摆给我看看!”

这时,悦悦反而不着急了,她的目光开始在屋子里搜索,最后停留在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上,那是她在课堂上画的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还被老师表扬过呢。

只见悦悦抿嘴笑了,她很快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线条,然后在每个顶角和各个交叉点上摆了一个纸团,就这样,十个纸团刚好摆好。

“找到答案了!”一旁的芸芸兴奋地拍起手来,悦悦自然也很兴奋。

很显然,这是两个聪明的小朋友,而更幸运的是,她们有一个善于开发孩子智力的好妈妈、好阿姨。事实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悦悦妈妈会经常上书店给她买这类数理趣题,让她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而且悦悦到书店自己选书时,也不会忘记挑选这类书籍。有的时候,妈妈交给悦悦的题目甚至连比她大得多的孩子也要反复研究,而那些缺乏耐性、不善于思考的孩子更是无法揭开谜底,可是悦悦做起来,就显得轻松自如多了。

渐渐地,随着悦悦的长大,而且受这些趣题的影响,她对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破解这些趣题必须积极思考和认真研究,这很好地锻炼了她的抽象思维能力。毫无疑问,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她的生活天地一定会更加广阔,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会更加多样化。

为“忙爸忙妈”支招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对既有的趣题加以改造或是重新包装,总之,适合自己孩子口味的题目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思维过程,不要只看重运算结果。

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早已成为一种教育共识。“发现”是“认知”的前提,从“发现”到“认知”的整个过程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智能活动。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毫无疑问是一个思维敏捷、聪慧过人的孩子。下面这个可爱的男孩就有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上海世博会期间,阳阳和爸爸妈妈一同去那里玩了几天。

他们走的是水门,入园须得坐船。一进船舱,小家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不停地摇晃着妈妈的胳膊,一个劲儿地说:“妈妈,看呀,房顶会变颜色!”

爸爸妈妈抬头一看,原来天花板上是面积较大的几何造型灯,可以不断地渐变颜色。而且每种颜色在渐变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明亮度,看起来柔和又漂亮。

这一发现让阳阳开心不已,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站在那里足足看了十几分钟。他一会儿让爸爸猜猜接下来会变出什么颜色,一会儿又自顾自地在那里念叨着各种颜色的名字:粉色、黄色、红色、天蓝、紫色、绿色……

显然,此时此刻,他们头顶的这片天地几乎成了小家伙的快乐源泉。

这就是阳阳,每次出门,他都有一双那么善于发现的眼睛,让父母感动,更让父母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