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人生哲学课
24738600000021

第21章 做事有技巧,成功有秘诀(10)

1.不斤斤计较

友情是给予与奉献的结合体,它应该是无私的。在与朋友相处时,如果斤斤计较,害怕自己吃一点亏,在荣誉面前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那么这样将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2.不虚伪忌妒

许多人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虽然明知道朋友有缺点、有错误,却还一味地恭维吹捧。朋友取得了成就,有了进步,超过了自己,便妒火升腾,背地里恨朋友恨得咬牙切齿。在情场中,也喜欢争风吃醋,互相攀比。

3.不过河拆桥

有些人当他们身处逆境时,非常感激那些真心关心与帮助自己的朋友,一旦自己的地位变了,有名有势了,就对从前帮过自己的朋友一反常态。这种忘恩负义的人只会辜负真正的朋友的心意。

4.不要不拘小节

在与朋友交友时,应该重视细节。对朋友不拘小节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有些人,在向朋友借钱时,自认为数额不大,就久借不还……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会让朋友感到厌恶。

5.不苛求别人

如果对朋友过于苛求,那么是很难交到知心朋友的。对朋友身上的不足和缺憾,我们应该抱宽容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6.不自命不凡

虚怀若谷、谦和谨慎的人更容易结交朋友,并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好感;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人,就会让人敬而远之,令人反感。

7.不要言而无信

一个人在对朋友时,应该讲求诚信。交友的基本原则就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把承诺视为儿戏、言而无信的人永远也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8.不亲疏分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交友完全是实用主义,以亲疏分等次进行交友。凡是有利者,就热情相待;对自己无用的人,就冷眼相待。对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来说,他们对这种庸俗的实用主义交友观予以唾弃和指责。

人生哲理诤言

马克思曾说:“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所以,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包容朋友的不足。

5.投机取巧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瘤

我们活着要有价值,不要投机,投机是为了升官发财,我们要有点儿抵抗力,不要跟着一道跑。

——陈翰笙

陈翰笙,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什么是投机取巧?投机取巧就是指某些人利用时机,用狡猾的手段钻空子,去占别人的便宜,以谋取个人利益。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喜欢投机取巧,企图不劳而获。他们总是希望凭借偶然的机遇让自己获得成功。实际上,靠投机取巧取得成功的人寥寥可数,而失败者却不胜枚举。

投机取巧是人际交往的大忌,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瘤。然后,很多人却受投机心理的驱使犯了这个大忌。比如,有些人利用朋友关系去牟取暴利,有些人利用客户关系抢别人的饭碗,有些人还利用一些小手段来获得上司的青睐……下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于娜与张月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上学时,她们是形影不离的同学、好姐妹;毕业后,她们进入了不同的公司,于娜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助理,而张月却成了另一家的人事助理。虽然相隔较远,但她们依然时常见面喝茶、聊天。不管世态怎么变,但她们的友情却丝毫没有改变。然而,她们谁也没有想到,于娜的一次投机取巧就毁掉了她们这份友情。

有一个周末,于娜与张月聚在一起聊天。无意之中,张月也聊到了自己公司市场部的业务经理,并说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

于娜一听,发现张月公司正在进行的项目很可能是自己公司下一步要跟进的项目。因此,她便向张月要这位市场经理的联系电话。张月一边给她电话号码,一边好奇地问道:“你要他的号码做什么?”

于娜说:“同行中人嘛,以后有机会多跟他学习学习。”张月很支持她,于是便把业务经理的电话号码给了于娜。

两周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人事经理把张月叫进了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人事经理就劈头盖脸地问道:“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好事吗?”

张月一头雾水。人事经理接着说道:“你把市场部业务经理的电话告诉你朋友,你朋友想尽办法来接近业务经理,以盗取我们公司正在进行的项目资料。你知不知道你的行为已经泄露了公司的机密?”

张月惊讶地说道:“我朋友,她不是说要跟我们的业务经理学习吗……”

没等她说完,人事经理就挥了挥手说道:“你已经被公司开除了,去收拾收拾东西吧!”

张月一脸沮丧地离开了公司。后来,于娜虽然再三对她说:“我真不是故意说出你的名字的,我只是一时口快说了出来,真的对不起!”

但是,从那以后,张月再也不愿见于娜。张月气的不是于娜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而是她利用自己来谋取利益的投机心理。

于娜与张月的友情无疾而终的原因主要是于娜犯了人际交往中的大忌,利用朋友的关系盗取了张月公司业务经理的电话号码,并想通过这种办法打探张月公司正在进行的项目。她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朋友张月,还破坏了她们这段友情,真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有一位先哲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了黑暗或者光明两种境界。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人生的开关,在利益面前要禁得住诱惑,千万不要企图不劳而获。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仅破坏人际关系,还会使我们的人生一无所有。

所以,不管是与他人交往,还是在生活中,投机取巧终不是良策。我们必须知道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想要收获果实,就要先播种。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生哲理诤言

有时候,我们也许会因为某一次投机取巧的行为而取得成功,但只是一种运气,并不能长久。如果我们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么就要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必须切除心中投机取巧的毒瘤。让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6.多为他人着想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一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考虑别人与自己一样多的人就是好人。

——王选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处处碰壁,他们虽然很努力地与他人交流、沟通,但是,却总是引起别人的误会,与他人产生矛盾。因此,他们常常感叹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怎么这么复杂啊?我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可循,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需要多为他人着想,这样就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两只小熊捕完鱼以后回家,半路上却遇到了一只鹈鹕。看见小鹈鹕,小熊便高兴地说道:“小鹈鹕,你看,我们捕到了这么多鱼!到我们家来做客,吃午饭吧。今天的午餐丰富极了!”

鹈鹕乐呵呵地答应道:“我一定去。”果然,小熊刚回来,小鹈鹕就来了,并在饭桌旁坐下。

“别客气,小鹈鹕!你随便吃!”两只小熊热情地招待着客人。

在小鹈鹕毫不客气地吃鱼时,小熊又说道:“有很多鱼,我们吃不完!”因此,小鹈鹕更加肆无忌惮地吃了起来。一会儿,桌上的鱼都没有了,因为鱼全跑到小鹈鹕的嘴里去了。

一只小熊一边舔着嘴巴,一边问道:“真香啊!我们好像还得再吃点。你还再来点吗?”

“行!”小鹈鹕张开了自己的大嘴,就在这时,一条鱼从它嘴里蹦了出来。

两只小熊嘲笑道:“都这样还要再吃呀!这不正好还有条鱼吗?”

从那以后,小熊再也没邀请过鹈鹕去吃饭,而小鹈鹕直到现在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故事中的小熊为什么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邀请小鹈鹕去它家吃饭,是因为小鹈鹕只为自己着想,却从来不为他人着想。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小鹈鹕一样,不管什么事,都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替别人考虑。一个不为别人着想的人不可能受到他人的喜欢与推崇,这样的人永远也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的,你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对待你。人虽然要活出自我,但也必须多为他人着想。只有彼此多为他人着想,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丽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一家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丽莎非常认真地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可是,圣诞节的前一天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男顾客,这位男顾客虽然穿着很整齐干净,看上去也很有修养,但是从他那双眼睛里流露出的神情能看出他也是一个正遭受失业打击的人。

此时,其他几个职员刚刚下班,只有丽莎一个人在值班。丽莎很热情地向他打招呼,而那位男顾客则很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丽莎的脸上慌忙躲闪开。那眼神似乎告诉丽莎:你不用理我,我只是来看看而已。

就在这时,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丽莎慌忙去接电话,一不小心,就将摆在柜台的盘子碰翻了,而盘中6枚精美绝伦的金耳环一下子掉在了地上。丽莎慌忙弯腰去捡,可是,她捡回了5枚以后,却怎么也找不到第6枚。当她抬起头时,发现那位男顾客正向门口走去。刹那间,丽莎明白了那第6枚耳环去了哪里。

当男子的手即将触及门把手时,丽莎柔声叫道:“等一下,先生!”

那男子一下子愣在了那里,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丽莎的心狂跳不已,暗自想道:如果他很粗鲁,我该怎么办?他会不会……大约过了一分钟后,那位男顾客终于开口问道:“什么事?”

丽莎极力控制住心跳,鼓足勇气,说道:“先生,我刚上班不久,你知道现在找一份工作有多么不容易,能不能?”丽莎几乎哭着说完这句话。

男子用极不自然的目光长久地审视着她,过了好一会儿,他的脸上才浮现出一丝微笑。丽莎看到他脸上的微笑,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也微笑地望着他。那一刻,两人就像老朋友见面似的亲切自然。

男子微微颤动了一下,说道:“是的,的确如此。不过,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非常出色。”

说完之后,那位男子向丽莎走过去,并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紧紧地握完手后,那个男子转身缓缓地走出了店门。丽莎目送他离去的背影,转身走回柜台,把手中的第6枚耳环放回原处。眼眶不禁湿润了,她暗自想:上帝呀,这些日子赶快过去,让大家都好起来吧。

故事中的男子很落魄,很需要用钱,最后为什么放弃了自己手中的那枚金耳环,因为他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了售货员丽莎的艰难处境,并且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会让她跟自己一样落魄。所以,他最终放弃了自己手中的那只金耳环,并且把祝福留给了对方。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有理解宽容,以人心打动人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这样才能包容他人的过错,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人,才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可能走向成功。

人生哲理诤言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多为他人着想,我们就多收获一份喜悦。反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那么永远也不可能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