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人生哲学课
24738600000025

第25章 生活如细雨,幸福如饮水(4)

鲁迅曾说:“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卑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须钱买,而以说钱为非比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边它总还有鱼肉还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的故事:

鲁迅很看重金钱,他从来都不怕别人说他爱钱。他的日记里经常写“钱”,比如,每天收多少钱、花多少钱等。

在鲁迅那个年代,社会极端混乱。他们当时发工资是发三折。比如,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过中秋节时发三折工资。虽然说发工资,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领到,早来的早领,晚来的就没有了。因此,鲁迅当时是跑着去领的。

鲁迅当时虽然稿费挺高,挣得也挺多。但由于很长时间都发不下来,所以,他很关注这件事情,每到发工资时,他都跑去索薪。“索薪”这个词就在这时候被发明出来的。

有一次发工资时,鲁迅也去参加这个“索薪”活动。有一个小报记者在“索薪”活动现场看到了鲁迅,于是就报道说:“这个周树人也去索薪了,而且说是被警察把门牙给打掉了。”

其实,这是制造的一个假新闻。鲁迅看见了这个报道,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出来辟谣,说他的门牙并没有被警察给打掉。

读完上面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禁提出疑问:大文豪鲁迅也这么世俗?为了一点工资跑着去领。

其实不然,正因为是大文豪,他更需要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只有这样,他才能写出更深刻的文章,才能用文字唤醒更多沉睡的心灵,才能用文字鼓励英勇志士拯救我们伟大的民族!

当然,那些没有钱仍然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人值得我们尊重,更值得我们佩服。在现今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衣衫褴褛的青年坚持不懈地画画、写作、创作音乐等。他们确实值得我们敬重,但是假如他们的物质条件好一点,也许他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金钱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是,它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金钱虽然不能吃,但是,我们饿了却可以用它买东西吃,出门时可以用它坐车,生病了可以用它看医生,想亲人朋友了可以用它打电话……如果没有这些钱,那么我们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将消失殆尽。

纵观那些成功人士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虽然有的人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们也努力地赚够了第一桶金后靠着钱生钱的方式,才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就连洛克菲勒也不例外。

洛克菲勒是美国最大财团之一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他刚开始进入商界时,经营步履维艰,尽管朝思暮想发财却苦于无方。

有一天晚上,洛克菲勒从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有关发售发财秘密的书的广告。看到这则广告,他兴奋不已,将这张报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并决定一定要把这本书买回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洛克菲勒就急急忙忙地去书店买这本书。当他迫不及待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时,看见书内只印有“节俭”二字,这两个字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

洛克菲勒回家后,思想十分混乱,委靡不振,几天食寝难眠。他反复思考着那本“秘书”的“秘密”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读者,一本书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他甚至想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

经过一天的冷静思索,他越想越觉得书言之有理。如果想发财致富,除了节俭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了,赚钱从攒钱开始。

这时,洛克菲勒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他将每天应该用的钱分开,把剩下的钱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地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他一共积存下800美元。这也是他赚钱的第一桶金。然后,他用这笔钱来经营煤油,终于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赚钱应该从攒钱开始,只有攒够了第一桶金,我们才能用它生出更多的钱来。如果我们不重视钱,也不攒钱,每天都过着身无分文的日子,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金钱,认识金钱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真正地从心里重视金钱。同时,又必须注意的是,金钱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我们绝不能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

人生哲理诤言

很多人都认为那些赚取较多财富的人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努力。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十分准确,要知道在同样的环境中,他们之所以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是因为他们重视金钱,努力了解金钱的特点,提高掌控金钱的能力,善用财富,在正确的金钱观念的引导下,努力更容易获得回报。

3.金钱带给我们的两种人生

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鲁迅

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穷,家徒四避,屋中间除了一张长凳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连一张床都没有。因此,他每天晚上都只能在长凳上睡觉。这个人不仅很穷,而且也很吝啬,他虽然知道吝啬的毛病不好,可是,不管怎么改都改不了。

有一天,他闭上眼眼向佛祖祈祷道:“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见他十分可怜,又是真心悔过,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并慈祥地对他说道:“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接过钱袋,欣喜若狂地打开它。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他都没有合眼,一直在往外拿金币。结果,满屋子都是金币。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满足,继续向外拿金币。又忙了好一会儿,他才停了下来。望着这些金灿灿的金币,他暗自想道:这一辈子就算什么也不做,这些金币也足够我花一辈子了。

第二天早上,这个穷人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准备扔掉那个钱袋,然后用屋子里的金币去买吃的。可是,一想到以后没有金币可拿了,他又犹豫了。因此,每当他下决心扔掉那个钱袋时,他都舍不得。于是,他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金币。屋子里虽然装满了金币,可他还是对自己说:“如果我现在把钱袋扔了,那么以后我就再也拿不出金币了;如果我现在不把钱袋扔了,金币还会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等金币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这个穷人就一直这样不吃不喝,他终于虚弱得连拿金币的力气也没有了,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在最后一刻时,他望着金灿灿的金币翻然醒悟,想扔掉钱袋时,可是,他连扔钱袋的力气都没有。最后,他死在了钱袋旁边。

大家看到故事中的这个穷人,也许会不由自主地笑这个穷人的愚钝。他明明已经有了很多钱,可是因为舍不得花钱,最终被饿死了。这样的人生是多么可悲啊!

其实,像故事中的场景却不时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现实中有很多人小时候生活得十分不如意,因为生活的逼迫,他们拼了命地挣钱,以求改变命运。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挣了很多钱,过上了富人的生活。然而,过上富人生活的他们依然像没钱一样生活,而且变得更加冷酷,该花的钱不花,即使在对待亲人需要钱时,他们也会握紧钱袋。纵然是自己身体不适需要花钱,他们也会捂紧钱袋,宁愿忍着痛苦,也不愿花一分钱。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富人,他虽然很有钱,可是,却过得一点也不快乐。

有一天,这个富人为了找到快乐的秘诀,他去拜访一位哲人。见到哲人后,他请教道:“我有钱后,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狭隘自私了?”

哲人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便将他带到窗前,问道:“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富人疑惑地走到窗前,望了望窗外,回答道:“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

哲人什么也没说,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面前,问道:“你现在又看到了什么?”

富人回答道:“我自己。”

哲人笑着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它们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鲁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早为我们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要么成为人道主义,要么成为个人主义,而中国变成个人主义的较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故事里的穷人与我们列举的这一类人都是极其冷酷的个人主义者,这一类人虽然拥有了金钱,但是,他们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最后依然在贫困潦倒中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不过,那些与个人主义者做法完全相反的人却成了人道主义者。他们经历了贫穷,知道贫穷的日子很难熬,当他们拥有金钱后,他处处替那些跟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着想,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最后,他们也许仍然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却拥有很多朋友,生活得幸福快乐。

由此可知,对金钱理解不一样,金钱就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我们是成为人道主义者,还是成为个人主义者,关键在于我们自己。不管我们曾经多么贫穷,假如我们拥有了正确的金钱观,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仅富裕,而且还过得幸福快乐。如果我们错误理解金钱,那么,就算我们有一天很有钱,但我们的人生依然穷困潦倒。

人生哲理诤言

不管我们曾经多么贫穷,假如我们正确理解金钱,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仅富裕,而且还过得幸福快乐。如果我们错误理解金钱,那么,就算我们有一天很有钱,但我们的人生依然穷困潦倒。

4.看淡金钱,我们的人生会更快乐

不希望青年人钻钱眼儿里出不来,随潮流而动,那样只会在旋涡里打转。要有远大理想,不受环境左右。要考虑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要为个人和小单位的利益而妨碍整体。

——董申保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把金钱看成了自己的全部。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其实不然,金钱固然重要,但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宝贵,那么他的人生将失去应有的意义。下面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条江水清澈见底,人们都喜欢在这里游泳。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江水有一天突然暴涨。正在游泳的五六个人同乘一只小船渡江。然而,小船划到江中心时,船却突然破裂了。于是,船上的人都跳到江中,一个劲地往岸上游。

然而,有一个人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没有平常游得快。在他旁边游的一个同伴好奇地问道:“你是我们几个人中最善于游泳的,为什么今天游得这样吃力呢?”

那个人气喘吁吁地回答道:“我腰里缠着一千大钱,非常重,所以游不动。”

同伴着急地劝道:“快把它扔了吧,现在逃命要紧!”

那人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又过了一会儿,他实在没有力气了,离同伴的距离越来越远。又过了一会儿,同伴已经上岸了,而他仍在使出全身力气游。同伴们站在江边大声训斥道:“你这人真是太糊涂了!太愚蠢了!命都快没有了,你还要那些钱干什么呢!快把它扔了!”

那个人终是舍不得,没过一会儿,他就被江水淹没了。

生命不能承受太重的负荷,如果你把金钱看得太重,那么你的人生必将被金钱所累。

如果你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那么在面临生命与金钱的选择时,如果你选择了金钱,你将失去生命。一旦没有了生命,你也就失去了一切。

然而,那些被金钱迷失了双眼的人们,他们的眼中只有金钱,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不顾一切地护着金钱,直至失去生命。故事中的那个人如果没有那么看重金钱,也许他就能逃过一劫了。

所以,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命不能承受太重的负荷,我们要学会看淡金钱。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们两手空空地来到人世间,最后也是两手空空地离去。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把钱财带到后世去。读过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明白很多:

从前,有一位名叫难陀的国王。他非常爱钱,拼了命地聚敛财宝,并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因此,他常常想:“我一定要把国家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里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点。”

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宝,他就立下了一条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财宝来当见面礼。除此以外,他还吩咐身边侍候他的人:“如果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我的女儿的话,就把这个人连同他所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

国王就用这种方式聚敛财宝,一年后,全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因为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当时有一个寡妇,丈夫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她非常疼爱她的儿子。然而,有一天,儿子却生病了,身体瘦弱,奄奄一息。寡妇非常着急,伏在儿子身上抽泣道:“儿子,你得了什么病,怎么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用微弱的气息回答道:“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我非常喜欢。可是,我们家里没有钱财,我没法去结交国王的女儿。如果我这一生真的不能与国王的女儿交往,那么将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