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人生哲学课
24738600000004

第4章 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3)

任继愈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十分落魄地行走在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漆黑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默默前行,有些人因为不小心撞上了别人,不仅没有道歉,还大声抱怨自己倒霉。

苦行僧虽也被人撞到过,但他什么也没说,继续前进。他转过一条巷道,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深处静静地照过来。

苦行僧正想谁如此聪明,竟然挑了一盏灯笼。就在他若有所思时,身旁的一位村民说道:“瞎子过来了。”

“瞎子?”苦行僧愣住了,又急忙问身边的一位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这位村民肯定地回答道:“是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让人觉得可笑?

那灯笼慢慢地向苦行僧靠近,昏黄的灯光渐渐地从深巷移游到了僧人面前。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回答道:“是的,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就双目失明。”

“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者笑着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道:“哦,那这么说你是为别人照明了?”

出乎僧人意料的是,那盲人却说道:“不,我是为了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更加惊讶了。

盲者缓缓地向僧人说道:“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

僧人想起了刚才那一幕:“是的,就在刚才,还因不留心被两个人碰了一下。”

盲人听了,很深沉地说道:“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又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恍然大悟,仰天长叹道:“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有想到佛就在我身边。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却会看到我自己的。”

对于盲人来说,他的世界里无所谓黑夜与白天,白天与黑夜都是一样的。然而,故事中的盲人却在漆黑的夜晚里打着灯笼,为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他这就是一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行为,而这种帮助他人的行为又为自己带来了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就像母亲一样哺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回报社会。

人一生下来就在索取,在成长的道路上,帮助过、关爱过我们的人太多。所以,我们在需要回报的时候就回报,绝不能吝啬回报的成本。

北京大学教授任继愈曾感慨万分地说:“别人将求学的机会让给了我,我应该回报社会。好比一桶水,你不能光是从里面舀水,你还得往里面加水,这桶水才不会枯竭。”

是的,我们应该学会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社会中得到更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社会呢?

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祖国需要我们时,我们应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有些地方受到了自然灾难,我们可以捐款、捐衣物,甚至亲自去慰问那些受灾的人们,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有一些企业家取得成功后,用一大笔资金回家乡去建设希望小学,使那些不能上学的孩子上学;有些还兴办养老院,让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有了寄居之所;有些企业家还捐钱修建公路,让老百姓出行方便……这些都是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行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有想过要回报什么。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甚至认为那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不需要回报谁。因此,当他们有钱后,便整天吃喝玩乐,浪费时光,浪费金钱。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没有钱,是不是就不用回报社会了?”其实,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用心去回报。比如,回报给他人一个微笑,我们就得到一个拥抱;回报给他人一杯浓茶,我们将得到一片温暖……其实,回报很简单,只要有心,回报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人生哲理诤言

我们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不断地索取,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接受了太多人的帮助与关心。长大后,我们应该回报给他们,回报给社会。

Lesson2

人生道路千万条,做好自己头一条

有原则地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光明磊落地做人,不用心机算计别人,不为蝇头小利伤和气;坦诚做人,用心与他人交往,不可轻浮为人;大度做人,胸怀远大志向,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低调做人,不矫揉造作、不假心假意、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我们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规划,才能勇敢地去走自己的人生路。

1.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鲁迅

鲁迅担任过北京大学讲师,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现在许多年轻人总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他们有的为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而苦恼不已;有的因为自己长得不够高大而郁闷;有的因为自己体形太胖而嫌弃自己;有的因为自己先天的残疾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可能十全十美。可是,当我们与他人站在一起时,我们首先注意到的便是自己的缺陷,并无限放大,最终否定自己。可以说,一个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陷,那么他终将被自己的缺陷所吞没。

其实,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也许你的劣势正是你的优势,如果你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成功地将自己的缺陷转化成自己的优势,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博格斯是如何将自己的缺陷转化为优势的:

博格斯是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国家篮球协会(NBA)球星。他于1965年1月9日出生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从小就喜欢打篮球。8岁那年,他有了一个篮球,那天晚上,他兴奋得很长时间都难以入睡。从那以后,他睡觉时抱着球,出门带着球,即使是去倒垃圾,也是左手拎垃圾袋,右手运球。但是他常常把垃圾弄得到处都是,父亲骂他,邻居也笑话他,可这都无济于事,他依然如此,并且还说长大要去NBA打球。

然而,命运之神仿佛故意捉弄他一般。在博格斯20岁时,身高仍然是1.60米。这让他十分气馁,因为NBA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1.60米的球员。同学们都因此嘲笑他:“像他这样的一个‘小松鼠’,能去打NBA?”

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博格斯也为自己的身高缺陷感到自卑,曾一度失落过,常常怨恨自己:“为什么不再长高点儿?”

不过,博格斯很快就转变了心态,他想:“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虽然没有高挑的身材,但我有勤奋好进的心。只要我努力,我相信我一定会取得成功。”就这样,博格斯从心里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从那以后,博格斯将自卑抛在了脑后,他不再理会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是将他们的嘲笑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他常常暗自想道:“我的确太矮,在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中闯出一番天地不容易,但我相信篮球并不是专让高个子打的,而是让那些有篮球才华的人打的,我要创造奇迹。”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从那以后,他拼命苦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博格斯的球技也不断提高。他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逐渐为人所知,他的知名度也大为提高。在美国大学体育协会的篮球联赛中,他获得了一个绰号——马格西,意为死死缠住对手、拦截、成功阻挡等。

1986年7月,博格斯入选美国队,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第10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刚开始时,这个个子极端矮小的后卫并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但他最终以自己精湛而出色的球技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与观众的喝彩。最后,他帮助美国队战胜了苏联队获得冠军。他创造了NBA历史上的奇迹。原来他矮小的个头正是为后卫这个职位准备的。

毫无疑问,博格斯的身高是阻挡他进入NBA的拦路虎,虽然他也为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但是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将这种自卑迅速地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他相信篮球是那些有篮球才华的人而打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球技。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创造了奇迹,走向了成功。他的成功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有缺陷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更不能因为缺陷而产生自卑感,而应该从心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设法来补偿自己的缺陷,从而取得一番成就。

其实,决定一个人人生的最关键要素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己的选择。只要我们勇于向命运抗争,包容自己的不足,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摆脱缺陷所带来的困扰,就能像其他人一样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

贝多芬虽然耳聋,却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弥尔顿虽然是盲人,却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缺陷是我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并不是讨厌不完美的自己,而是要正视并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哲理诤言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身上总有一些上帝留下的缺陷。这些缺陷与生俱来,我们根本无法抗拒。所以,我们应该包容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尽量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将劣势转化成自己的优势。

2.真实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做真实的自己

无论什么东西也不能建立在虚伪和牛皮的基础上。

——傅鹰

傅鹰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2000多年前曾说:“做真实的自己。”这句话包含了无穷的真理,如果我们能领悟出这句话的真谛,并且认真实践的话,那么我们的一生必将受益无穷。

可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很多人都学会了虚伪,为自己准备了不同的面具。在不同的场合下,他们为了迎合那个场合,并且能在场合中脱颖而出,于是就戴上了不同的面具。他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露出似笑非笑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

可是,这种虚假真的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三个裁缝住在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他们三个虽然技术相当,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们纷纷在自己的店门口打上了招牌。第一个裁缝打出“伦敦城最好的裁缝”招牌,而第二个裁缝则打出“全英国最好的裁缝”招牌。第三个裁缝看到他们的招牌以后,感觉十分为难,想了想,就干脆写上“本街最好的裁缝”。

招牌挂出去以后,出人意料的是,这三个裁缝的生意出现了天壤之别。几乎没有一个顾客愿意光顾前两个裁缝的店,他们都相信那第三个“本街最好的裁缝”。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前两个裁缝的招牌太不切实际,而且又没有去比试过,怎么就能夸下海口说自己是全城甚至是全国最好的裁缝呢?相比之下,第三个裁缝的招牌则相对真实可靠。所以,他们更愿意光顾第三个裁缝的店。

英国诗人泰戈尔曾说:“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北京大学教授傅鹰也说:“无论什么东西也不能建立在虚伪和牛皮的基础上。”是的,真实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做真实的自己才可能迈向成功的道路。

纵观世界上那些在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经历,你将不难发现他们成功的要诀在于他们有充分的自知之明。

也许有人会说,我知道要做真实的自己。可是,在社会的重压下,我们不可能做真实的自己。在现实的浮躁与喧嚣声中,我们逐渐迷失了本心,我们不断地用谎言去构筑一个虚假的自己,然后再用另外的谎言去支撑原来的谎言。就这样,我们为了圆自己的一个谎言,而说了更多的谎言。最终,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这样的生活也让我们过得疲惫不堪。

那么,我们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呢?

1.首先要认识自己

真实是指一个人不论所想、所言以及所为,都呈现出和谐且表里一致的状态。做真实的自己的前提是你要认识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而且是一生的功课。在人生的沉浮中,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反省,我们就能认识自己。慢慢地,就知道哪些东西是真实的,哪些只是表象;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应该放弃。我们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自主地活着,从而实现生命的自由。

2.做自己的主人

《成事在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是我灵魂的统帅!我们只有做自己的主人,我们才能做真实的自己,我们必须以“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方式来经营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否则,我们活在别人的世界中,永远也不可能做真实的自己。

3.别把害怕伤害别人作为自己的借口

很多人都说:“我害怕伤害你,才说了谎话。”猛听这句话,感觉有几分入耳,似乎也是善意的谎言。其实,这只是为自己的虚伪找的借口。因为那些关心我们的人也需要我们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学习如何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期许。如果能够协商或以双赢的方式解决当然好,但是我们必须接受别人无法谅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