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北大经济管理课
24740700000013

第13章 幸福人生的五堂经济课(12)

更想不到的是,婚后的生活,并不是程总当初想象的样子,甜蜜的半年生活过后,无休止的争吵便开始了。小李的控制欲很强,程总则是一个较为散漫的人,小李的控制让他接受不了。于是,两人在吵架中把感情逐渐消耗尽了。在一次吵架中两人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决定分手。因为这套两居室是在他们结婚登记之后购买的,虽然程总是实际出资人,但是,一方面程总无法证明购房款全部由自己支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自由身,程总再一次选择把房产留给女方,自己仅带走一辆车。

就这样,一年内的两次离婚让程总远离了富裕的生活。尽管他依然是广告公司的老板,但现在公司只有4个员工了。对此,陈总自嘲说,离婚最大的好处是让他从郊区搬到了城里。

无论你的恋爱有多么浪漫,最终的你一定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升华你的爱情,享受平淡温馨的生活。如果不是这样,一味地妄想什么浪漫、激情,只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别让一时的浪漫毁了你的婚姻,也破了你的“财”。

第四节社交经济学

1.人际关系是一种公平交换

人类是社会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季羡林

人际关系,最常用于商业领域或政治领域,但其实不论做什么行业,人人都会使用人际关系。

就像血脉是生理生命的支持系统一样,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生命的支持系统,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都是说,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成大事,必定有做成大事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支持系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人”这个字,形象地揭示了这个字背后的意义。一撇一捺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相互帮助,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人”的象形构成完美地诠释了某种人的生命意义。

人际关系如同树脉,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吸取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没有叶、没有枝、没有根,也就没有树。根脉、枝脉、叶脉的死亡,最终必将导致树的死亡。同理,栋梁之材的形成也必须要有根深叶茂的支撑环境。

在当代经济社会,人际关系更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从某种程度上将,你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成了你的朋友,成为你的人际关系资源。这种人际关系资源不仅对你在公司工作时有用,即使你以后离开了这个公司,还会发生作用,成为你创业的重大资产。拥有它之后,你知道你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你该打电话给谁。你的最大收获就不只是工资、提成以及职务的升迁,更重要的是你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一个人在成为你的人际关系中的一份子之前,都要先成为朋友,这是最常见的构建人际关系的步骤,但朋友这个词却很值得深思。

人与人之间,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资源分布就是不均匀的,这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同学聚会中已经身居高位的同学似乎也更容易被其他人当作好朋友。那么是不是说,资源最多的人,其朋友也最多呢?答案并非肯定。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例子。

实际上,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均,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朋友的分类。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作“小强”。

经过了解,小强认为他只有两个真正的朋友,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

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

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问他的人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

调查人员笑了。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吗?”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这些人总是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某种资源。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

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而且是“公平交换”。因为这样,人们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不会有牺牲了自尊、没面子等想法,同时又可以互通有无,使各自的效用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最好的朋友反而是这种“能和自己公平交换的人”,而不是那些能施舍东西给自己的人。

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小孩子眼中的资源占有程度,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资格,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把最新的玩具都给那女孩先玩……

小强最好的朋友不可能是抢他玩具的人;而那些抢他玩具的人,最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是小强。这就是人性。

小强对那些抢他玩具的人,有一种不满,一种无可名状的厌恶,心里会有一种不平衡感;那些抢他玩具的人,也有一种矮人一截、面子上过不去的不平衡感。

对大部分来说,因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所以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时,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当然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

电影《教父1》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一开始不愿意和教父维托·考利昂有任何的交往,尽管他的女儿的教母是教父的妻子,他们是老乡,他们住的也很近,教父对他的生意也多有关照……但他对这种不平衡感不舒服,不愿意去求别人,不愿意自尊受到伤害,不愿意沾惹上黑社会的影子,因此,他不愿意做一个纯粹的索取方,去成为教父的“朋友”。

当他信仰的美国法律无法给他提供公平和正义时,他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这时的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而在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教父维托·考利昂与人交往的厉害之处在下面两点:

首先,他纠正了别人与他的不平衡的关系,他用他的言语和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善意,使得有求于他的人感到自尊没有受到伤害,而且在内心深处,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这种帮忙当作施予。他对亚美利哥说“或许某一天我也需要你的帮忙,但这一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也许永远都不会到来”,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把这种帮忙当作一次“交换”。

其次,他有求必应,对所有人都愿意敞开心扉,进行这种交换,上至国会议员,下至贫民窟的小贩,而且还能够耐心等待,几年如一日,数十年如一日地等待。

从人的一生来看,好人缘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前所拥有的资源。特别是某些难以瞬间获得的资源,如金钱、地位、名誉等。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修养、才华和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东西。一个人的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最难的是耐心,“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而且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一个“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人呢。

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这个过程中,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心理默契、无成本的沟通就显得非常有趣。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时,这样的帮助在表明上看,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已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

然而,你被“无私”帮助的前提,却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而且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这就形成了一个人脉的良性循环。

因此,对我们来说,构造好人缘的第一步,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好人缘,但这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须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实际上,善于与人交往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且也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技能。

以下是有关人际关系的几个小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2)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3)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4)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2.雪中送炭强似锦上添花

俗语说:“济人须济急时无”,当一个人口渴时,送给他一杯白开水,胜于平时的一杯鲜果汁,所以做人能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但是现在社会上肯雪中送炭的固然有,雪上加霜的也不在少数,例如一些残障人士靠着卖彩券,自力更生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却被恶霸勒索、诈骗,致使血本无归,家计无着,如此岂非雪上加霜。所以,做人有能力济人燃眉之急固然好,不能的话,至少不能雪上加霜,陷人于绝境。

——楼宇烈

《增广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话:“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这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就认识到,能解人于困顿中的人委实太少了,这样的人值得敬仰;而在别人春风得意的时候,却常常会有许多人前去献媚讨好,这样的人大家从内心深处实际上都是看不起的。

在经济学上,常用效用来衡量一个人从一组商品和服务之中所获得的主观上的幸福或满足的尺度。当一个人正处于困境时,此时你能够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或病床前的守候,或失落时的陪伴安慰,或饥饿中的一碗米粥,或困顿中的一百块钱……这些或许对你来说微不足道,但却给被给予者极大效用,所以雪中送炭在人们心中有着一种特别崇高的地位;相反,当一个人正处于烈火烹油的阶段,此时你为了共享他辛辛苦苦所创下来的社会资源而讨好他,他所得的效用可能连雪中送炭的1%都不到,相反可能还会有人在心中看不起你,对你暗暗地进行诅咒。

雪中送炭,如果被给予者一旦掌握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收益将会极其巨大。因为被给予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当初接受过你的帮助后的心中所生起的那股巨大的感动和感恩之心,他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报答才能平衡这种感情。所以,从经济学上看,这是一种投入小、风险大、收益极高的“交易”。

慈禧之父惠征任安徽宁池广太道道台时,适逢太平军席卷安徽,他和清朝许多地方官吏一样,为保全身家性命弃广太于不顾,闻风而逃。但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太平军过后,咸丰帝重建地方统治秩序,惠征因擅离职守而被摘掉了头上的顶戴花翎。丢了乌纱帽后,惠征整天郁郁寡欢,不久竟然驾鹤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