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双赢谈判
24741000000004

第4章 双赢谈判的准备工作——和自己的“死穴”对话(1)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谈判桌上风云变幻,谈判者要想在复杂的局势中左右谈判进程,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谈判中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从而避免谈判中利益冲突的激化。

重视谈判前的铺陈

很多谈判者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客户一脸不愿意和我多谈的样子,我该怎么做才能切入谈判正题呢?”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类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又该如何与对手开始谈判呢?本节即将告诉你:重视谈判前的铺陈,你将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谈判不单是用嘴谈的

在一般的认知中,我们往往认为谈判就是要进入商业讨论的正题,因此切入的时间点就很难拿捏。那么,到底是在寒暄招呼完,就切入重点呢?还是跟客户掏心掏肺地聊过之后,再进入主题呢?如果客户只是想跟你聊聊天,完全没心思跟你谈案子,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谈判不只是面对面地用嘴谈谈就好,你的肢体、仪态,甚至是你的一个眼神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事实上,从你接触客户的第一秒钟开始,谈判就已经拉开序幕了。所以,你所应该关注的并非何时开始进入正题,而是在你与客户接触的每一刻,是否能营造出适当的氛围,进而勾起客户与你成交的意愿,而不是一意孤行地对客户进行营销,说服其与你成交。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满脸疑惑地说了:“这难道不是让我们不把话语作为谈判的切入点吗?”没错,谈判切入的角度是很全面的,我们不可能单靠口才就让客户买单,而是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讯息,引导客户信任你、倾听你,进而一步步达成协议。

回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你就明了了。在正式触及利益的问题之前,我们势必会和客户有所接触,这些接触未必是面对面的沟通,有可能仅仅是在邮件、电话上有过联络,也有可能是客户就是你朋友的朋友,对方只是听说过你的名字罢了。表面上看来,这些信息离正式谈判还有一段距离,然而,事实上这些接触却是你引导客户,进而成功展开谈判的关键。请记住一点:谈判不单单是从会议室的对话开始的,谈判前的铺陈也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罗是位驰骋商场多年的营销高手,每当她和一位新客户正面接触之前,都会先发一封E-mai,言辞诚恳而礼貌地向对方表明她的来意。在这些信件中,罗会清楚地注明这样一些信息:“我是谁”、“通过什么渠道取得对方的联络方式”、“此次拜访有何目标”、“会在什么时间电话联系,确认会面安排的时间”。在罗看来,这样做可以先让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她会再用电话确认一下什么时间去拜访客户才合适。

不仅如此,罗还从来不会做出贸然拜访客户的行为,尤其是第一次接触的新客户,她觉得这种时候,双方对彼此还不是很熟悉,贸然拜访的话,只会让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对陌生的人、事以及物产生本能的排斥。罗的这套谈判心法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碰钉子,就应该在与客户正式接触之前,先让客户做好要与你开启谈判的心理准备,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与你见面。要知道,谈判的立足点就在于了解人性,彼此在进行沟通之前,通常都需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那么,什么是适当的时候呢?在谈判桌上,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那就是感觉,所以,当你与客户面对面相视而坐时,不单是自己的语言、穿着,甚至是一个眼神、一种精神状态,都在向对方传递着某种讯息。大多有经验的谈判者会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辨清当下的条件是适合谈判。

引导对方进入适当的谈判氛围

在谈判之前,先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才能更好地为谈判铺就一条让彼此都觉得舒适的道路。下面这个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周彬和永俊从小就在一起长大,自打两个人大学毕业之后,就先后离开老家,分别在京津两个地方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这么多年来,周彬一步步地从最开始的一名小职员发展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而永俊在家人的帮助下,餐饮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

最近,周彬公司急需购置一套新设备,由于资金有限,想来想去,他打算找当年的发小——永俊救急。周彬想了想,由于是借一笔金额较大的钱,所以,他必须登门拜访才能显示诚意。但是,当周彬刚进永俊家门时,就发现他的脸色有点不对劲。紧接着,周彬就是一番询问,原来最近几个月,永俊饭店的运营遇到了一些瓶颈,他已经连着好几个星期吃不好、睡不好了,成天为了公司的事情而烦恼着。看到这样的状况,周彬丝毫没和永俊提起借钱的事。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今天的情况暂时不适合谈我的事,还是先处理好你的事,我们改天再聊也不迟。”紧接着,周彬就帮好友安抚起情绪来,并给予了一些适当的建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个周彬,难道忘了今天登门造访所为何事?其实,周彬的做法于情于理都是没得挑的。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周彬在登门造访时,已经先满足了对方的需求,使其在心理上感到被重视、被了解,并且在对方的感情上留下了一个批注:那就是,我是在乎你的感受的。所以,在聊完对方的事情,在对方被满足之后,相对也会关心周彬的需要,再加上周彬已经留下了有事要谈的伏笔,下一次再谈借钱的问题,便能直接切入重点,甚至完全可以在电话中讨论这件事,如此一来,才不会让对方感觉到周彬找他借钱很突然。

其实,很多时候,心情、环境,甚至是感受,都是决定谈判结果是否良好的关键。多数情况下,并非对方不愿意和你成交,而是当时的氛围不对。如果你再缺乏分辨能力的话,就更容易错失成交机会了。

举例来说吧,公司临时安排你去拜访一位客户,当你赶到那里时,却发现对方正在公司内的健身房里跑步,你会认为这是一个适合谈判的氛围吗?可以肯定一点:如果对方丝毫没有立刻从跑步机上下来,坐下来与你好好交谈的意思,你就绝不应该在人家跑步的同时,向他说明或销售公司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此时的客户无论是心情,还是专注力都与你不同,就算你策划的案子非常适合他,你们之间也很难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放弃这个不适合沟通的时机,将这次拜访当成是谈判的前置作业,为下一次谈判留下伏笔;第二,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和客户一样,那就是,和客户一起跑步运动。

这样的事情在影视剧中可谓时有发生,当谈判双方处于一致状态时,对彼此的亲密感就会大幅上升,在这种相互之间心情契合的情况下,即便你的说话方式没有改变,但是讯息依然会通过频率相同的肢体接触、情感体验,一步步地让对方快速进入你的节奏。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一定会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原来,谈判前的铺陈竟然有这么大的功用。其实,谈判是一种全面性的感受,不仅局限在言语上的沟通,还包括言语内容的表述,就连态度、环境、现状、肢体都应该考虑在内。换句话说,要想促成谈判的成功,就必须试着从事前沟通到面对面谈判的各个环节,都应满足客户内心最细微的感受。

当然,这些话虽说听起来复杂,但是做起来却一点不难。那就是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谈和神态,并敏于捕捉从中透露出的讯息,同时,还要积极思考对方所处的处境,换个立场问问自己:如果换做我的话,现在有心思谈判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宁可将这次会面看作开启下次谈判的布局,也绝不要在不适宜的情况下进行谈判,否则,只会徒劳而无功。

双赢谈判秘诀

从对方的口中我们无法知晓其是否负责任、有信用、做事细心、顾全大局,这些事情是不能说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感受来获取。

谈判时别忘了,对手也同样在观察你,学会从各个角度引领对方与你成交,细节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

名片的威力

在商务谈判中,名片不只是一张载满了信息的通讯簿,更是帮你营造非凡气势,于无形中强化自己内在自信的一种威力。适时秀出你的名片,才会让别人明确感觉到你的专业形象,就像看到开屏的孔雀,投以尊敬和欣赏的眼光,而这无疑是谈判桌上获胜的秘决之一。

发挥名片的“正当性威力”

一提到谈判,就少不了名片,而一提到名片,很多人就会误解了名片的真正作用。在很多人看来,名片只不过是一张载满了信息的通讯簿,其用途不外乎是带在身上,发送给更多的客户。这样客户就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找到你的名字,而名片的设计与材质,最好是越便宜越好。

看到这里,也许不少人会面露疑惑地说:“难道不是这样吗?”答案当然不是了,一张薄薄的名片可是你接触客户时呈现的第一个“作品”。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名片是廉价印刷的,当客户收到这样的名片时,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你公司的产品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那就是名片中的名字其实只是其微小的功能之一,尤其是当你与别人谈判时,这项功能基本上是完全用不到的,而名片上的头衔,因其能够发挥出“正当性的威力”,才更具有决策意义。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名片不是让人用来记住名字的,而是用来彰显你威力的正当性。

在谈判中,当你给客户递交名片的时候,让客户第一眼看到的应该是你的响亮头衔,接下来才是你的名字,因为响亮的头衔可以让对方了解你是重要人士,你的言行举止才会有决策影响力,这就在无形中给对方制造了一种“受控制”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名片上印着“经理”头衔,那么当他要求名片上印着“专员”头衔的人替他做事情的时候,双方的感觉都会非常自然。即便双方隶属于不同的公司,这种权威感也不会消失,因为在双方的潜意识中,早已被头衔冠上级别之分了。

我们常说,在谈判桌上,造就谈判气势是促成协议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适时地秀出你的名片,展示公司品牌和头衔,能更好地展现出这种威力。当一个人只要挂着足以影响他人的头衔时,就会自然而然地透射出一股威严,这种威严甚至可以影响到你的谈判对手,自动自发地对很多事情做出让步与妥协。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一张名片上印着“副总裁”,而另一张名片上却印着“业务员”或“客服专员”,结果会如何呢?很显然,前者更加具有十足的威严与气势。这也说明为什么在谈判之前,准备好一张分量十足的名片有多么重要了。

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已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需要经常拜访客户的业务人员名片上,往往会看到“经理”或“总监”这样的头衔,如此一来,在外出拜访客户时,才会获得较多的青睐和尊重。

如此看来,与客户谈判时,名片上搭配令人印象深刻的头衔,可以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主场气势,使谈判主导方变得非常有威力。不过,作为一个谈判者,更要学会善用自己的头衔,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被别人的头衔给吓倒,因为许多公司也会利用头衔营造出的正当性给他人施加压力。翰文轩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企管硕士毕业,就被纽约摩根士丹利证券公司录用。在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上,他告诉大家,他即将升任所在公司的副总裁。当时,在场的同学们听了,无不大吃一惊。在大家看来,这位在学校表现平平的同学,竟是如此深藏不露。后来,经过大家的一番询问之后,翰文轩才道出实底,原来他所在的这家公司,光“副总裁”一职恐怕就有上千位。所以说,当你肯定名片的这个威力时,也千万别被别人抛给你的头衔所吓倒。

交换名片的学问

明白了名片本身的名堂,还得说说互换名片的事,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互换名片是一种常见的建立关系的方式,它可以向对方表示尊重,也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在任何时候都应被重视。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的驱动下进行的。在交换名片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窥探到对方的心理活动,进而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理。比如,对方比你先拿出名片,说明对方诚意十足,达成谈判协议的意愿非常明显;当对方接过你的名片,自己不递名片,且没有任何反应,多半是个蛮横、无礼、爱拒绝的人;如果对方持有两张名片,往往是深谋远虑之人,这种人富有创新精神,兴趣广泛,往往能做出超常规的举动;如果你经常遇到说“名片用完了”这类话的人,往往意味着这种人为人较为轻率,对生活和事业缺乏长远规划;一个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喜欢随处乱发名片的人,往往是有野心,喜欢抬高自己,自我表现欲强烈的人,人际交往时总是给人表现不大诚实的感觉;外出时,拿有大量别人名片的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活动能力强、口才好、讨人喜欢,而且精力充沛、有魄力,但是往往过分注重外表。由此看来,明白了这些道理,做到适时地递送名片,才会使对方接受并收到最好的效果。

双赢谈判秘诀

当一个人拥有头衔时,更能使对手听从于他。

名片设计要把握简洁大气的原则,避免花里胡哨、杂乱无章,否则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