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边宠边吼育英才
24741100000013

第13章 关键时刻不要“嘴软”——批评管教也是门艺术(2)

其实,“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时常发生的。孩子犯了错,家长“揪住不放”的教育方式就如家常便饭一样常见。比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时间久了,孩子的内心就会从内疚不安发展到不耐烦、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想想看,就算是成年人,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是是非观念不强,认识事物肤浅的小孩子呢?有一句名言不是这样说的吗:“上帝绝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但是,总有这样一些老师和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不犯错误,一旦孩子说了错话或是做了错事,就揪住不放,非得痛打三十大板方肯罢休。这样一来,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搞得无所适从,幼小的心灵又怎么会不留下很深的创伤呢?

其实,面对孩子的犯错,家长该做的不是第一时间就“揪出”错误,而是早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就尽早做到不放任,及时纠正,这样的话,孩子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犯下错误的严重后果,才有可能会不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举个例子,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当孩子看见好看的花朵,想摘下一朵拿在手上玩的时候,家长立即告诉孩子:公园的花是供大家观赏的,如果大家都想把花朵摘了,那么,公园里就再也没有好看的花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明白:公园里好看的花是供大家看的,不能把好的东西占为己有。也许下一次他就不会再随便摘了,还有可能会告诉其他小朋友也要爱护公园里的花草。

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家长,尤其是家里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甚至是孩子的父母亲,总认为孩子还小,就一味地溺爱、放纵,甚至因为孩子的天真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管教。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如果孩子喜欢公园里的花朵,吵嚷着想要有一朵,家长就由着孩子的性子,索性给他摘一朵。“不就是一朵花吗,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的家长,如果看见孩子摘了公园里的花,担心被管理人员看到会罚款,就会赶忙叫孩子把花丢了,还窃窃地说,“别人看见了是要罚款的。”结果呢?或许,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摘花是错误的,下次进公园,看见自己喜欢的花了,还有可能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就偷偷地摘一朵藏起来。

如此看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是非前面,一定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告诉孩子怎样面对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好品格,日后才不会犯错误。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此外,即便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不能重复批评,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如果万不得已,孩子被再次批评了,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而是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才会减少厌烦、逆反心理的产生。

总之,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分寸”,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

“错了,重来一遍!”“这个题是怎么回事?又做错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会数次说出这样的话。记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时,她的女儿正学钢琴。看到客人来了,孩子就兴致勃勃地要为我表演,虽说弹奏的过程中,有一点点中断,但是,整首弹完,我还是不由得惊叹道:“小小孩子居然能流畅地弹完这么长的一段曲子,真是不易。”但是我的这位朋友,孩子妈妈的反应却是:“练了多少遍了,怎么这一段还错两个音符!”小女孩当即委屈地垂下了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类事情在中国家庭里实属常见。家长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督促,让孩子成长为最优秀的,然而,很多时候家长却忽略了孩子渴望受到肯定的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有批评,缺少表扬的话,极易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还有一次,我去笑笑学校办公事,在一间教室门外刚好看到这样一幕情景。有位老师对一位学生大声嚷嚷着:“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很显然,这是一位考试没有考好的孩子,老师这么气急败坏地谩骂时,孩子始终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生活中,这是我们所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在学校,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更是视其为小事一桩,“不值一提”。然而,这些现象,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更严重的是,这种行为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诚然,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如此批评教育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最终成龙成凤。但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想过: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如果大人一味地数落、责怪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也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孩子沟通先要尊重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过错或不足,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新学期开始了,我带的班级转来一位名叫夏子轩的男孩,胖嘟嘟的样子很讨人喜欢,人聪明,成绩也可以,不过,孩子妈妈却特意跟我交代,孩子平时有点自由散漫,在之前的学校,挺让老师头疼的,还请我们多费心。

开学的第一周,夏子轩的表现一直很好,能遵守纪律,上课安静听讲。但是,到了第二周夏子轩就开始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了,作业也写得非常马虎,尤其是一到蒋老师的数学课,他更是管不住自己,还经常影响周围同学听讲。蒋老师无奈之下,只好找夏子轩谈话,希望能用这种方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结果谈话过后没几天,夏子轩就又不安分了。后来,在一次课堂上,蒋老师又被激怒了,大概是由于年轻气盛,这一次,他声嘶力竭地对夏子轩大吼大叫,但是即便如此,夏子轩也只安分了一两天。

经历了几次“失败”后,蒋老师来找我沟通,当我了解清楚情况后,很耐心地跟他说,很多时候,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教育一个孩子,也许比声嘶力竭地对他大吼大叫更有效。看着他一脸疑惑的表情,我又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个现象让这位父亲突发奇想,于是,他赶忙找来工具,将椰壳锯开,拿其中的一半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向不愿吃饭的孩子,这一次竟然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刚讲到这里,蒋老师就插话说:“您说的这个现象,我知道,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椰壳效应’。”

“对,你说得没错。”我又接着说,“这个‘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孩子不好好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碗盛饭,孩子竟然愉悦地吃下去了,这就是‘椰壳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同样的道理,教育孩子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效果会更好。”

听了我的这番话,刚才还气得火烧火燎的蒋老师,一下子豁然开朗,颇有感触地说,“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要学会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

“是啊,你说得很对,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明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你依旧表扬他,那么他肯定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样他就会更加努力让自己朝着好的方面去做。”我又接着补充道。

这次谈话后,蒋老师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夏子轩积极为班做好事,对老师、同学很有礼貌,懂得礼让他人。不仅如此,在一次家访中,蒋老师还对夏子轩的妈妈说,夏子轩是个热心的孩子,帮同学解答难题,帮老师管理班级,同学们都觉得他很优秀。听蒋老师这么一说,夏子轩的脸也有一点点红了,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其实,蒋老师说的一些事情,我还远远没有做到。”从此以后,夏子轩在班上很少再违纪,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如此看来,家长教育子女时,要充分发挥表扬的艺术,这样对子女的教育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或许,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表扬不得的,越表扬越不行。”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表扬”这一教育方法不适合你的孩子,而是由于你还没有学会表扬孩子。下面几点经验可以借鉴。

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笑笑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如果哪天按时上床睡觉了,我都会很高兴地夸他几句,“笑笑,自己能按时上床睡觉了,笑笑长大了,妈妈好开心哦。”这样的话能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的优点,这种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很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表扬程度要与成绩相当,要与进步相当。对于笑笑的微小进步,我觉得用肯定的语气表扬就可以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评价过高,并给予物质奖励的话,极易滋生孩子的自满情绪。如果笑笑的进步比较大了,我就会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

表扬要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表扬几句,我认为这样做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不能很好地听进去,效果显然会差一些。

此外,我还认为,家长不宜用单一、不变、重复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时间长了,不但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表扬方式灵活多变了,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

公共场合要给孩子留面子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生活中,父母不正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总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记得有一次,我在国内一个机场办理安全检查手续,和其他旅客一起排着长龙,就在我等待的时候,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非常尖厉的训斥声,原来是一位妈妈因为她的儿子弄丢了什么,正在对孩子大喊大叫。由于这位妈妈用的不是汉语,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就里,想着妈妈责备孩子一定有她的道理,也就没有多加过问。但是,越到后来,这位妈妈的斥责声反倒越大,已经过了七八分钟,这位女士还在气势汹汹地对她的孩子大声嚷嚷,就在我转头看他们的时候,她甚至还用手用力地拧小男孩的胳膊,对他推推搡搡的。这一次,周围一些旅客有点看不下去了——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作为大人也不至于要当众这样羞辱孩子吧。

由于我和这位女士站得比较近,我就回头对她说了句:“请你小声点,差不多就行了!”这位女士听懂了,稍加收敛,但是没过几分钟,她又开始对身边的男孩指指点点了。此时,站在我前面的一位外国男士实在忍不住了,只见他走到队伍前面,跟机场管理人员说了些什么,看样子,是希望他们能出面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