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24741200000022

第22章 人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3)

听罢,雕塑师只好放弃,将它重新放回地上,并开始筛选其他石头,可一直都没有合意的。这时,一块质感稍差的石头对他说:“我知道您正在寻找能做佛像的石头,您看我怎么样?”雕塑师想了想对它说:“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你怕痛吗?”石头坚定地说:“不怕!”

雕塑师答应了,并用心琢磨这块石头。任凭刀琢棒敲,这块坚强的石头一概咬紧牙关承受着,默然不做声。见此,雕塑师更加地卖力。在精雕细琢之下,令人惊艳的极品佛像雕成了。人们决定将其放在最大的庙宇中供奉,以便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不久,那块怕痛的上乘石头被人们废物利用,铺在了车来车往的马路上,日日承受风吹雨打。

在生活中,只有那些走过风雨的人,才明白痛苦和快乐意味着什么。那些逆境中留下的印迹,不仅证明了旅途的艰难困苦,还证明了人生的价值。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忍受不寻常的锤炼,吃不了苦怎么能做成事?就算资质再好,不经磨难也只能是表面的装饰而已。只有能承受磨难困苦的人,才能有所成长。

遇到挫折没什么大不了,遭遇艰险也并不可怕。只要抛开一切的执著、一切的惶恐,不因人生的苦而绝望,抬挺胸头向前走,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快乐也有悲伤,有逆境也有顺境,只有经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才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

心如止水,古井无波

少一分挂碍,便能多一分自在;少一分苛求,便会多一分安详。对生活不能太挑剔,它给了你什么,你就去接受什么,实在不能接受就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如果硬做无畏的“反抗”,那无异于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就像一条波澜曲折、奔腾不息的急流,每个人都穿行于急流之中,但是最终的命运如何,并不是自己能完全左右和把握的。烦恼、忧愁、困惑、挫折、失败,甚至厄运,常常会如影随形。可能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可能你升职在望,却遭到别人的恶意中伤;可能你好心帮助他人,却遭到他人的白眼……面对这些不愉快,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呢?答案就是心如止水。

当领悟了“心如止水,古井无波”之后,你就会发现,随遇而安就是自己所追寻的人生境界。生活就是这样,常常需要我们以宁静的心境去把握人生的航船,去化解生活中的悲喜忧欢。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心如止水,不管外部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都处变不惊、泰然面对。这样的人生才是洒脱的、超然的。

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卖瓜的王老汉身怀绝技,任何一个瓜,只要放在他手里掂量一番,他就能说出瓜的重量,且分毫不差。因此,他在镇上名声很大。

小镇的附近有一个小寺院,住着几个和尚。有一天,院里的方丈带着一个小和尚出来办事,路过王老汉的瓜摊时,便挑了几个。王老汉将他们挑拣出的几个香瓜掂量几下,便眯着眼睛说:“一共二斤六两。”小和尚不相信他有如此神功,便用秤去称,果真一两不差。

接下来,方丈又挑了一只香瓜并向王老汉道:“若是您还能估准这只瓜,我便将随身带的一锭银子送给您。”方丈拿出的那锭银子,足有二两重,王老汉看到那么多银子,便爽快地答应了。他小心翼翼地托起瓜,掂量一番又沉思一番,却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又掂量一番,还是不语,旁边的人一再地催他,最后,王老汉咬着牙说是一斤三两。但用秤一称,那个瓜分明是一斤五两。

王老汉之所以失手,就在于老方丈的二两银子。区区二两银子,却彻底地扰乱了王老汉的心神,导致他发挥失常。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心里不平静,就容易迷失自我。

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名利。一份平静之心,是我们活在世上的立身之本。或许只有那些经历过大风大雨的人,领悟到人生真正意义的人,才能做到失之不忧、得之不喜吧!尽管我们一时半会儿还达不到这样高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努力向它靠近。当你有了一份平静之心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来得是那样自然,去得也是那么自然。

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不仅优秀而且纯正。丰子恺曾经这样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李叔同踏上了一条不平凡之路:1918年,他遁入空门做了一名禅师,法号“弘一”。

从艺术家到禅师,中间的跨度真够大的,而李叔同本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以后,他断绝尘缘、超然物外,每日都刻苦地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希望可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1925年秋天,由于发生战事,弘一禅师被迫滞留在宁波,在夏丏尊先生的住所停留了数日。

夏先生发现,弘一法师每餐只有一碗白米饭、一道素菜和一杯白开水而已,于心不忍便说道:“一碟腌萝卜,你就不觉得太咸吗?”弘一禅师答道:“咸有咸的滋味。”夏先生又问道:“水中不添茶叶,不会觉得太淡吗?”弘一禅师又答道:“淡有淡的味道。”弘一禅师的回答简单到极致,却也深刻到极致。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是一样的,青菜、萝卜和白开水是一样的。

弘一禅师能有这样自在的心性,可见他的境界已经是何等空灵了!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若是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味香甜的美妙?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这首《四时诗》是由诗人顾恺之所作。无独有偶,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也曾留下一首关于四季的诗《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又何尝不是“人生咸淡两由之”的至高境界呢?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利有弊,没有哪一个阶段堪称完美。如果人人都能够随遇而安,那世间必会少了许多烦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总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倘若能够懂得“人生咸淡两由之”的意味,或许就不会发出这般的失意与无奈了。

不被命运左右

人一生充满了太多难以把握的偶然性,从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就已经开始了。终其一生,我们都必定要受到外界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命运也注定是不确定的。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生活并不能一直如我们所愿,但它同时也决定了命运不能注定。一切都在偶然中发展,关键在我们的选择。

既然“不确定的命运”是人生的真相之一,我们就要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让自己适应周围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并成为胜利者。首先,我们要学会怎样远离危险;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正确地识别;做事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取得别人的支持。假如一个人能做到这些,毫无疑问,他就会成为众人眼中“好运相随”的幸运儿。所以说,好运如影随形与某人是否受上天眷顾无关,是由其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决定的。

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今天一次性给你100万元;二是,今天给你1元,连续30天每天给你前一天两倍的钱。你会选哪一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一个,因为他觉得100万元很多。殊不知,选择后一个的人却能在第30天拿到5亿多元。这个选择并不复杂,但有几个人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呢?

虽然例子非常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为什么会有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种方案呢?因为面对选择,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清楚,或者根本就没想,所以做出了自以为是的错误决定。假如拿这个选择来比喻人生的话,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眼前的财富和幸福,而忽视那些需要等待的收获和甜美,难道不是吗?埃皮克提图说:“无论偶然何时降临,记得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它发挥效用。”你是那个能把握住“偶然”“命运”的人吗?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众所周知,根据当时的国情,她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只能听从组织上的安排。然而,这位女士跟别人不同的是,在每一个岗位上,她都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做得比别人更好。

1968年,这位女士成了北京外交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学员。当时,她年纪最大、水平最差,第一堂课就因回答不出问题而被罚站。第二天,教室里出现一条“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的横幅,她就是这个“阶级兄弟”。到毕业时,她已经成了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命运似乎开始眷顾她,她因成绩优异而被分到了英国大使馆。事实上,她的具体工作不过是接线员。

很多同学都替她打抱不平,认为接电话是一份没出息的工作。但她并不这么想,她把这份普通的工作做得成绩斐然。她将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她就会多问问,尽量帮忙准确找到人。后来,有事外出的使馆人员并不是告诉自己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告诉她会有谁来电话,转到哪儿。有一些使馆人员的私事也会委托她通知,这位女士成了整个大使馆全面负责的留言点儿、“大秘书”。甚至有一天,大使竟然跑到总机房,笑眯眯地表扬她。这是破天荒的事。没过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而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某大报记者做了翻译。

该报的首席记者是个很有名气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不小,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起初她也不要这位女士,因为看不上她的资历,后来勉强同意试一试。一年后,老太太对她赞不绝口。之后,这位女士又被调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她干得同样出色,不断获得外交部表彰。这位女士就是任小萍,曾任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

很多人不愿意在今天用功,觉得太辛苦,而且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没有选择享受今天的安逸生活划算。既然已经选择了得过且过,明天好运又怎么会降临到你头上呢?假如你生在那个年代,也被安排做接线员,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命运呢?

选择好自己的工作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我们还要做出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好好干,而不是得过且过。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勤恳敬业,付出得多,收获也多;有的人整天想换一个工作,而不是做好眼前的事。你可能还不知道,你的选择也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而这种被选择,往往就是“好运”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