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选择与放弃的人生智慧课
24741200000034

第34章 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3)

前面提到的安东尼·罗宾,对李嘉诚的让利理论十分赞赏,并应用于实践中。不管和任何人合作,他都用这样的思考模式,结果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在台湾地区演讲时,他曾说:“有一个经纪人,他有买房子还贷款的压力,而我没有什么压力,但给他的提成不够,没有办法付贷款。为了帮助他付清贷款,我给他额外的提成。我的另一个合伙人,他什么都不懂,我还得教,结果我和他对开分。为了帮助他消除生活压力,我愿意多牺牲20个点。”

尊严比金钱更有价值

俗话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才算得上最舒心的生活。不劳而获或许可以暂时得到一些利益,但是,牺牲的却是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尊重,失去的则是长久的利益。殊不知,尊严比金钱更有价值。

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一天,我们就不能抹杀钱的作用和重要性。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离不开钱,但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需要钱,那是为了用钱购进所需,但我们没有必要将钱奉为上帝,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用合法的、正常的途径去赚钱,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才是最开心的事。

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太辛苦,要完成的事情显得那么沉重,财富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于是,变得心灰意冷,不愿意去做。可是,假如遇事都能竭尽全力,那我们就会无所不能。因为很多看来不可逾越的障碍,不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只要能竭尽全力就不再是问题。

有个年轻人在岸边钓鱼,他的旁边坐着一位老人,也在钓鱼。两个人坐得很近,奇怪的是,老人家不时有鱼上钩,而年轻人一整天都没有收获。

终于,年轻人沉不住气了,问老人:“我们两人的钓饵相同,钓鱼的地方也是一样,为什么你就能轻易钓到鱼,而我却一无所获呢?”

老人从容地答道:“我钓鱼的时候,只知道有我,不知道有鱼;我不但手不动,眼不眨,连心也似乎静得没有跳动。于是,鱼便不知道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心里只想着鱼吃你的饵没有,眼睛也不停地盯着鱼,见有鱼来咬钩,你心里就急躁,情绪不断变化,心情烦乱不安,鱼不让你吓走才怪。这样又怎么会钓到鱼呢?”

是啊,心都静不了,又如何让鱼上钩呢?假如我们急于赚钱,钱反而可能都进了别人的口袋,因为我们的心太迫切、急躁了,我们的行为也充满了功利色彩和目的性,这就像那个年轻人一样。

假如我们能像那位老人一样从容不迫、顺其自然,对工作尽自己的努力,且不过分奢求,一颗心安安稳稳、沉静清明,那该得的总会得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就必须付出努力

1914年的冬天,在刺骨的寒风中,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浪者。由于长途辗转流离,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疲惫不堪。善良的沃尔逊人家家燃炊煮饭,友善地款待这群流浪者,镇长亲自为他们盛上粥食。

很明显这些流浪者已经很多天没吃到食物了,一个个狼吞虎咽,连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镇长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镇长觉得,给每个流浪者一顿果腹的饭食,这是每个善良的人都会做的,并不需要什么报答,于是答道:“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做。”年轻人的目光顿时暗淡下来,他的喉结剧烈地上下动了动:“先生,那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得到这些东西。”

想了想,镇长对他说:“我想起来了,我这儿确实有点活儿要你帮忙,不过得等你吃完饭以后再去做。”“不,我现在就去做,等做完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激动地站了起来。

镇长非常赞赏这个年轻人,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很久没进食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他没有力气做什么活儿了。可是,如果不让他做,他是不会吃东西的。镇长思索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你知道,人老了,腰背就总是酸疼。”他一边说,一边还握拳轻轻敲了敲自己的腰。

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镇长捶起背来,过了几分钟,镇长说:“可以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说完将食物端到年轻人面前。年轻人这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镇长微笑着注视着年轻人:“小伙子,我的农场太需要人手了,假如你愿意留下来,那我就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农场的一把好手。两年后,镇长把女儿嫁给了他,并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20年后,那个年轻人果然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虽然饥饿难耐,但哈默没有因此而将自己降低到乞丐的地位,而是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正是因为自尊自重,他才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并得到了更多的财富。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是正当的,那就是伟大的。工作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工作、努力付出,就理所应当得到合适的报酬。

选择做金钱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是金钱的主人,不管钱多钱少,在金钱面前都有自己的主张;有的人是金钱的奴隶,终其一生为钱所累,被钱所毁。在金钱面前,千万不要迷失自我,如果一个人被物欲所奴役,迎接他的必然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辨别一个人是金钱的主人还是金钱的奴隶,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看他对金钱的态度,看他是否对金钱有强烈的占有欲。假如某人对金钱抱着一种不占有的态度,将其看做身外之物,那他就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反之,如果某人一直想要占有金钱,那他最终只会被金钱占有。

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古希腊哲学家彼翁说:“不是他得到了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君子都非常的明智,他们不会让金钱左右自己的生活,他们的选择是做金钱的主人。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闻名遐迩、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一生虽没有过过穷日子,但也没有发过什么财。

20世纪8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前去讲学,开价16万美元,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特意派专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却说:“不卖。”

在钱老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了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问明情况后,钱老说:“需要多少?”司机答:“3000元。”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元,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不少人对钱先生不爱钱的做法很不理解,向他请教。钱老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钱这个东西吗?”

列夫·托尔斯泰说:“金钱就像粪尿一样,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钱钟书先生就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君子,他对物质的洒脱和风度确实令人汗颜。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物欲面前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在美国,詹森·斯维斯彭的照片曾刊登在著名的《财富》期刊封面上,那时他还是一位年仅19岁的青年。他是一位网站拥有者。在投资家的资助下,他推出一个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在短短几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了900万人次。凭借这个网站,詹森收益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成为名噪一时的网络新贵。

詹森陷入巨大的成功之中,他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能力,也能办到一切事情。美国一些金融机构主动向他提供贷款,给予巨大的财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了。结果,财富的累积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原来的1亿多美元迅速增加至26亿美元。至此,詹森成了美女、媒体追逐的对象,他的生活也极尽奢华。

可惜好景不长,美国股市风云突变,詹森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每股168美元狂跌至每股2美元,公司被宣布破产。短短的两年时间,詹森又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经和他热恋的模特和像苍蝇一样追逐他的朋友全都消失了。

詹森四处筹款准备东山再起,但他发现,没有一家公司和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后来,他从叔叔那里借到一些钱,重新注册了一个网站,但风光不再。

这番经历之后,詹森感慨道:“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认得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金钱没有半点温情,就像现代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所说:“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

有人可能要问了:“如何才能成为金钱的主人呢?”很简单,答案其实就在你的心底深处:

首先,赚钱有道,用钱有节;

其次,诚实守法,不贪非分之财;

最后,乐善好施,不为敛财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