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美教育书简
24743000000055

第55章 译后记(2)

至今我还记得,当我把《秀美与尊严———席勒艺术与美学文集》送给格拉夫先生时他看着我的惊讶目光。这是一道犀利的目光,直刺得我又兴奋又尴尬,因为我知道席勒的美学论文即使在以德语为母语的人们看来也是经典的语文文本,它的翻译是非常艰难的。现在想来倒真是觉得自己是有点自不量力,不过那也是被逼上梁山的。然而,我通过阅读、翻译和学习席勒的散文、美学和艺术论文,实实在在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在阅读、学习、研究席勒的作品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席勒不仅是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他对于人类的思想和美学都有着一些原创性的贡献。从他对美学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席勒就是非常伟大的。这些美学上的原创性贡献在我们这本小书之中几乎都有反映。

第一,席勒是“审美教育”(AesthetisheErziehung)的创立者。席勒身处18世纪启蒙主义运动末期的德国社会,敏锐地感觉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给人带来了片面发展的“异化”和“片断化”。他力图改变这种人类的不幸处境,但是,他又由于当时德国社会条件和个人思想和阶级地位的限制,不能同意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方式,因此,他在前辈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莱辛、康德等人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冥思苦索,寻找到一条新的改良社会的途径:通过审美教育使人克服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给人带来的“异化”和“片断化”,以恢复“人性的完整”,从自然的人经过审美的人而成为自由的人。尽管这在当时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不可能实现,但是,这种思想给人类以希望,至今仍然给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家以精神鼓励,而且在已经实现了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这里就具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对于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中国人民来说,就具有极其强烈的现实价值。这些思想在《审美教育书简》和《论美书简》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第二,席勒是西方悲剧理论的划时代的理论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席勒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在中国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是黑格尔。朱光潜、余秋雨等都是这样认定的。可是我在阅读《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之时看到,席勒指出:“这种道德的合目的性,只有在它与另外的合目的性发生冲突并且占到上风的时候,才能最清楚地被辨认出来;道德法则,只有在它与一切其他的自然力量进行斗争,而这些自然力量对人们的心灵都失去力量的时候,才显示出全部威力。……敌人越是凶险,胜利便越是光荣;只有遭到反抗,才能显出力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一种暴力的状态中,在斗争中,我们才能保持住我们的道德本性的最高意识,而最高的道德快感随时随地都有痛苦相伴随。’”因此,我们可以确确凿凿地说:席勒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以辩证的观点阐释悲剧的冲突的戏剧家和美学家,是西方悲剧冲突论的奠基人。而且,他的悲剧冲突论没有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的那种明显的德国庸人气息,不是强调冲突的“和解”和“永恒正义的胜利”,而是突出了人的理性的表现和自由的提升。正是这种悲剧理论的冲突论使人们从“命运”观念的悲剧理论之中解放出来,正视社会冲突所形成的悲剧现象,并且自觉地发挥悲剧艺术的巨大社会作用。

其二,席勒又是西方崇高与悲剧关系论的初创者。尽管事实上悲剧与崇高是必然相连的,但是,直到席勒那个时代为止,历代的大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悲剧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必然和普遍的联系的命题和观点。而席勒却这样做了。席勒认为,悲剧是表现道德的合目的性与自然的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冲突,通过痛苦使人获得道德快感的美学范畴,它是崇高,特别是道德崇高的集中表现,因此,悲剧的人类学功能就在于,通过激烈的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冲突使人的道德本性得到表现和高扬,从而使人性完全实现。这样就使人们明白,为什么人类需要悲剧艺术,悲剧艺术的巨大社会功能究竟在哪里。这些关于悲剧的理论创建得力于席勒的悲剧艺术创作实践。众所周知,席勒一辈子所创作的戏剧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所以,席勒的悲剧理论是他的悲剧艺术实践的升华和结晶。这些来源于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建树当然就是具有真理性的。

第三,席勒是西方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潮论的创立者。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悲剧艺术,到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和骑士传奇,再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想化艺术和现实化艺术,发展到新古典主义的戏剧和巴洛克艺术,又进一步展现为启蒙主义时代的市民戏剧和感伤主义小说,直到19世纪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拜伦、雪莱、雨果等的浪漫主义兴起,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反相成的主导潮流。席勒总结了西方文学艺术和美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且对于西方文艺和美学的发展进行了哲学探讨。席勒的这种美学概括,既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践根据。而且这种两大主潮论也是席勒最先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4—1796年)之中明确提出并且加以论证的。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潮的来龙去脉、成败得失、本质特征,也许对我们理解和解释整个西方文学艺术发展史的规律和特点,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席勒是西方完整美的范畴体系的提出者。席勒在《秀美与尊严》(1793年)中,就已经建构了一个美学范畴体系。如果把席勒的相关论述组织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席勒关于美学范畴体系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构想。这是一个使人从自然王国经过审美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发展序列,把一系列的美的范畴按照从和谐到冲突,从感性到理性,从自然到自由的发展排列起来,逐步使人的人性达到完整,成为真正的人。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不仅总结了古希腊以来的,特别是康德的美学范畴体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道主义的范畴体系,而且开启了谢林、黑格尔以及其他美学家的思考。这个美学范畴体系还是我们至今为止所见到的最为完整的、最为深刻的、最富启发的美学范畴体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建构美学范畴体系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美学范畴体系与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联系起来,就可以豁然贯通,大彻大悟,明白席勒为什么要让美和艺术作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手段。

我们这里精选的席勒美学散文,基本上就把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人道主义体系、具体的美和艺术的论点、对西方美学的原创性贡献,全部包含在内了,应该是我们一般读者了解席勒的美学思想的一条捷径。

最后要说明一点:以上译文都是我本人根据德文原文翻译的,借鉴了一些前辈们的译文,在此必须感谢。另外,此书的出版还得感谢曹卫东、李瑞华、王蕾等等对此关注和费心的朋友。尤其要提到王蕾女士的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她对照德文原文校对了全部译文并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把一些人名译名改为通用名,使得译文锦上添花。当然,还得感谢我的爱人黄敏,没有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关心支持,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译成和出版。

张玉能

2009年3月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