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创新思维
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创新的头脑也不是与生俱来,所以学习和发现就成为头等要事。
创新思维是成功创新的先决条件,如果说创新是火车,那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推动火车的动力系统。你要想成功,就要培养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没有创新的动机和意愿,就绝不会有创新的行为,而创新意识包括动机、信念、意志和情感。
①动机要强烈
动机是激励人、推动人去行动的一种力量,那么如何去培养和激发创新动机呢?最根本就要增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综合型人才的较量,面对严重的挑战,我们只有怀着强烈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才能点燃创新的火花。
②信念要坚定
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是成功的思想基础,而创新才能绝非天生所有。一项研究调查表明:早期智力超常并不能保证以后具备杰出的才能,而卓有建树的多是中等智力的人。
拥有强烈的自信。自信心强的人,做每件事情总是满怀信心,百折不挠,历经千辛万苦终获成功。
③意志要顽强
成功的人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就应该拥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这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④情感要健康
人的情绪,对其发挥创造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当人们缺乏必要的热情就会处于低效率的创造力潜伏状态。对于创造性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对理解问题充满自信,情绪热情而镇定,保持长时间的高效率。
(2)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素质
①提高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整合、应用能力。
良好的学习能力,使人不断获得新知识,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是不会有高水平发明的,牛顿曾说过,他之所以成为力学奠基人的原因“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结果”。而信息收集、整合、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创造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创造的基本材料,作为一个创造者,对信息要有十分敏锐的感知能力、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现代几乎所有做出发明创造的人,大都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人。
②提高记忆能力
记忆力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能力,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学习的基础,凭借记忆力,人才能不断蓄存与提高知识,发挥才能,使人聪明起来。
一般认为,良好的记忆力应具有四种特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记得活。要使记忆力达到最佳水平需要做到:要有明确的记忆目标注意力高度集中、强化记忆的信念、及时复习。
③提高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
提高想象能力需要我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是想象力的基础。注意强化自己的好奇心,不怕别人讥讽,在科学面前,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爱迪生自小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是很好的例子吗?培养创造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④提高观察力
观察是发明设想的源泉,许多发明设想都起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
一个人需要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
掌握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应根据观测目的,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加以整体观察;
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重点观察;
积累观察经验。
(3)为创造提供好环境
凡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搞得好的单位,必然有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
环境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需要才能引发人们的创造力。恩格斯曾经讲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握科学,向前推进。”第二种为单位环境:单位环境是创造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它包括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同事的支持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第三种为小环境:小环境包括创造发明者与家庭、科室中同事、创造发明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统计说明,荣膺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大都通过合作获得的。大多数的发明创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培养和营造出良好的小环境。
实际上,我们不缺少创新的头脑,关键是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活跃的创新思维是成大事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