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城市喧嚣外
24815300000061

第61章 老乡的电话

听到这么好的待遇,张泽天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跳槽去当足疗保健师。他满口答应,并保证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他把人招齐,成铁正听了他的承诺后也非常高兴,希望张泽天能帮他多多宣传,多招一些人。而且还说,再多的人他都要得完,因为他在别的城市还有分店,那些分店同样也需要人。

当下一周开始上班的时候,张泽天首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西平学院经管系的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多学生热血沸腾,纷纷向他了解更详细的情况,也有少数学生对此表示怀疑。为了打消疑虑,张泽天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为学生解答疑问,并表示自己就是经管系的老师,绝对不会用虚假信息骗人,希望各位同学冷静地考虑一下,可以去,也可以不去,自己也是为朋友帮忙,和他本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亲自打电话向成铁正本人咨询。

第二天,他又来到水仙洞职业技术学院上课。下课的时候,他到教师休息室去倒水,正好遇到一位女老师也在休息室里休息。这位女老师他认识,姓杨,在这个学校的推荐就业处工作。张泽天刚到这个学校兼职的时候就认识她了,有空的时候,他们也会在一起聊天,彼此之间比较熟悉。

他正准备到办公室去找她,没想到这么巧竟在这里碰见了。于是张泽天便主动地向杨老师打招呼。杨老师也看见了他,也热情地向他问好。两人就在教师休息室里聊了起来。

“杨老师,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到你,都在忙些啥?”张泽天问道。

“出差,昨天刚回来。”杨老师回答道,打了一个呵欠,倦容满面。

“出差?你们学校的业务这么繁忙?”

“不是业务繁忙,我们出差是出去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的。”杨老师又打了一个呵欠说道。

“不是明年六月份才毕业吗?怎么现在就要出去联系单位了?”张泽天不解地问道。

“等到明年再去联系,还有哪个单位会要人?每年都是在这个时候出去联系。”杨老师还是在不停地打着呵欠,好象她的呵欠永远都打不完似的。

“不是早就实行自主择业了吗?为什么你们还要去帮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呢?”

“话是那么讲,我们也可以不帮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问题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降下来了。就业率一下来,下一届的招生就麻烦了。你们学院要好一些,象我们这种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校的时候分数都很低,在校期间又不认真学习,等到毕业的时候,要技能没有技能,要理论又没有理论,你说自主择业,在实际操作上根本就行不通。如果由学校出面联系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有道理,看来你们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张泽天调侃道。

“什么为人民服务啊,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杨老师又打了一个呵欠,苦笑着说道。

“照你这么讲,学校出面联系就业单位,效果会怎么样?”张泽天对这同一问题又问了一遍。

“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每年都是这个时候出去联系就业单位,很多时候企业也相信学校。通常的做法是,由我们推荐就业处代表学校出去联系就业单位,找到需要毕业生的企业后,我们就和这个企业针对毕业生的待遇及工作条件达成协议,然后回到学校,把这个信息公布出去,最后把愿意接受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召集起来,由我们带队,送往达成协议的企业。”杨老师一口气说完,这次,她没有打呵欠了。

“原来也不是很难嘛。”张泽天听得频频点头。

“确实也不是很难。问题就在于,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接受学校的安排,自己又找不到工作,这就是一个难题。”

“你们去联系就业单位的时候和对方有什么条件没有?”张泽天问道。

“什么条件?我没有听懂你的意思。”杨老师一脸困惑的问道。

“就是说企业为你们解决了就业问题,你们有没有给他们好处费。”张泽天解释道。

“我们给企业好处费?喔,我听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根本就不会付钱给企业。现在的就业从总的情况来看,是供大于求的。但是,在供大于求的总的情况下,有很多企业还是招不到人的。比如说沿海地区有很多的加工型企业,经常出现用工荒,一旦出现用工荒,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就大了。我们把学校的毕业生介绍到他们的企业去,是在帮他们的忙,他们要付钱给我们才对。张老师对这个问题你是理解错了。”说到这里,杨老师开始兴奋起来。

“有这种好事?企业为你们解决了就业,还要付钱给你们?”张泽天感到很惊讶。

“对呀。”杨老师转着脑袋向周围看了看,说道,“比如说吧,我们学校和沿海的一个服装加工厂签订了协议,要求我们向这个服装加工厂推荐一百个毕业生。那么服装加工厂该向我们学校付多少钱呢?这个钱至少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是介绍费。现在的行情是每人两百元,我们学校为这个服装加工厂推荐了一百个毕业生,那么服装厂就必须付给我们学校两万元的介绍费。第二部分就是工资提成。当达成协议后,我们就在下学期的三月份甚至这个学期的十一月份把学生带过去,学生进了服装加工厂后,到毕业前都是当做实习生安排的,学生在实习期的工资学校早就和服装加工厂谈好了。比如学校和服装加工厂谈的是每个学生的实习工资每月不能低于一千二百元,但是服装加工厂发给学生的实习工资却只有八百元,剩下的四百元就打进了学校的账户。实习期满后,由毕业生和服装加工厂再重新签订就业合同,学校也不再干预。你算一下,这一百个学生究竟为学校创收多少?”杨老师说完,神情变得容光焕发起来。

张泽天听得目瞪口呆!

他第一次听说企业为了招人还有付钱给学校,而且学校还会克扣学生的部分工资,简直是闻所未闻。

“照你这么说,你们为学校创收不少啊,你们才是真是油水部门。”张泽天说道。

“那是,要不然领导发着差旅费叫你东奔西跑为的是什么?不过,我们领导也太抠门了。我这次出差了四十五天,才发给我两千块的差旅补助,每天五十块都没有,连背背篼的都不如,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刚才还容光焕发的杨老师现在又发起了牢骚。

“已经很不错了,你是拿着正式工资,在办你该办的事情,领导能够发给你补贴,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很羡慕你了。”张泽天说道,他的脸上确实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道理虽然如此,可是这些创收全部是由我来具体完成的呀,要不是我出去跑腿,还不是一分钱也没有。这也太悬殊了吧。”杨老师有些愤愤不平。

“我有个朋友,在鲸城开了一个足疗保健城,现在正缺人手,他叫我帮他招一些人过去,你觉得该怎么做?”张泽天转移了话题。

“这事好办呐。我们学校有一个生物制药专业,中专班,很难找到工作,我推荐了好几个单位,死活都送不出去。现在不是正好?”杨老师胸有成竹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