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妇人经脉门
24830200000001

第1章

黄帝素问

上古天真论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注 人之初生,先从肾始。女子七岁,肾气方盛。肾主骨,齿者骨之余,故齿更。血乃肾之液,发乃血之余,故发长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注 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冲任二脉,并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循腹上行,为经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月有盈亏,故女子亦一月而经水应时下泄,亏即复生。故于初生之时,男女构精当为有子,虚则易受故也。】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注 肾气足,故真牙生。其牙者,尽根牙也。】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注 女子四七情血极盛之时,是以筋骨坚发长极也。血气盛则充肤热肉,是以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注 阳明之脉荣于面,循发际,故衰则面发焦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注 三阳之脉尽上于头,三阳脉衰,故面皆焦;血脉华于色,血脉衰故发白也。】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注 癸水藏于肾,天癸竭,是足少阴下部之脉道不通。冲任虚,是以形衰而无子也。】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写。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 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后天之津液所资益也。】

阴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注 二阳者,足阳明胃经也。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谷之所资生,脾主为胃行其****。二阳病则中焦之汁竭,无以奉心神而化赤,则血虚矣。水谷之精,脾无转输于五脏,则肾无所藏而精虚矣。男子无精,有不得为隐曲之事,在女子无血,则月事不得以时下矣。此病本于二阳而发于心脾也。精血两虚则热盛而生风,风热交炽则津液愈消竭矣。火热烁金而传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盖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评热病论

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注 胞脉属心,得心气下通而为血。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女子至胸中而下为月事。气上迫肺者,真气上逆,口苦舌干,惊则咳甚,是心气上炎而不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腹中论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鰞鲗骨,一藘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肠中 《素问》卷十一、《新校正》作「伤中」,宜从。]及伤肝也。

【注 有所大脱血则伤肝,肝伤在女子则月事衰少不来矣。气生于精血,血脱则气竭矣。用鰞鲗骨四者,以布散于四肢也。血乃中焦所生。用芦茹一者,主生聚于中焦也。卵白主气,卵黄主血。丸以雀卵者,补气而补血也。】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肾脉微濇,为不月。

【注 血气皆始于肾,濇则气血不行,故为女子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