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氏,隋文帝皇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父独孤信,曾任北周大司马。14岁时许配杨坚为妻,581年,杨坚登基,被立为皇后。生性仁爱,为人节俭,一生精明,多干预政治,对隋后期影响很大。602病故,享年50岁。谥号“文献”。
嫁与才郎佐夫称帝
隋朝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的妻子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出身将门,父亲是鲜卑大贵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由于父亲长年征战,所以独孤伽罗受父影响,不喜欢做女红等家事,她喜爱读书,很有个性,深得其父宠爱,视为掌上明珠。独孤伽罗长到十几岁时,出落得身材颀长、面如满月、眸如点漆、神采照人。独孤信决定要为她择一佳婿。他观察满朝百官子弟,经过认真筛选,见杨坚特立卓群,相貌气度不凡,决定把他最疼爱的这位幼女嫁给杨坚。
杨坚,华弘农阴(今属陕西)人,其父是北周开国功臣杨忠,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官至上柱国大司空,受封隋国公,是北周宇文氏政权的主要支持者。杨坚生得一表人才,且为人深沉内敛,不苟言笑,谈吐极有见识,令许多人刮目相看,都说将来必定飞黄腾达。杨坚与独孤氏真可谓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北周明帝宇文毓登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街谈巷议的都是这件事:官拜柱国大将军的杨忠,为长子杨坚聘娶独孤信的幼女独孤伽罗为妻。两家都是北周开国勋臣,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族。杨忠是汉代名相杨震的后裔,他助宇文泰起兵,屡建战功。长子杨坚年方17岁,因父亲的功勋,已被拜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进而封为大兴郡公。同他结亲的独孤信,更是权势隆盛。他也是随宇文泰起兵的大将,官拜上柱国(北周时最高官衔,共八柱国,每人统二大将军,分别统率府兵),爵封卫国公。他的长女又是当今皇帝宇文毓的皇后。
婚事办得热闹、隆重。花烛之夜,一对新人含情脉脉,互相注视着对方。新娘正当豆蔻年华,修长的身材,雪白的肌肤,凤眼桃腮,眼波如水,似有无限柔情。独孤氏见丈夫痴痴地盯着自己看,含羞地低下了头,为自己终身有托暗暗高兴。同时她也发现,杨坚不仅生得一表人才,而且似乎很重情义。
他们婚后的生活非常美满。独孤氏虽然生于权贵之家,但谦卑自守,柔和恭孝,家教、修养都属上乘。她不仅是个漂亮的女子,而且通晓书史,对于古今兴亡大事颇有独特的见地,因此,杨坚对她深为宠爱。
有一天,杨坚下朝回家后,同夫人一起坐着说话。突然,朝中同僚赵昭求见,原来赵昭是带着皇帝的秘密使命来的。早在明帝登基之前,就有人说杨坚之相,贵不可言。这引起了明帝宇文毓的疑忌,便派善于替人看相的赵昭来,仔细察看杨坚的面相,如果真有帝王之相,就想办法除掉他。赵昭一看杨坚的相貌,不由大惊。他告诉杨坚,杨坚之相500年也难得一见,额广,中央突起,直贯入顶,相法上称为“玉柱贯顶”,此相当为天下之君。
杨坚一听,害怕极了,忙用手掩住赵昭的口,不让他说下去。杨坚生怕赵昭是奉皇命来试探自己的,忙装出一副不经意的样子,说道:“我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只愿效法父亲,为国出力,此外一无所求。”这时的赵昭,已决心投靠杨坚,谋求将来的富贵腾达,他说:“我这绝非恭维之话,将军日后必为天下之君,但须经过一番大诛杀才能定天下。请务必记住我的话!”他还嘱咐杨坚,执掌朝权的大冢宰(丞相的代称)宇文护忌贤妒能,一定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切忌锋芒太露。
赵昭回到皇宫,奏报明帝说,杨坚虽然相貌奇特,但将来至多做一个柱国之类的大官,“天子之相”只是讹传而已。由此,明帝才放下心来。
再说杨坚送走赵昭,回到房里,将刚才赵昭的一番话告诉了妻子。独孤氏听后十分高兴,丈夫既有天子之相,那么自己将来就能做母仪天下的皇后。作为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当皇后更能让她高兴的呢?凭着她对时势的估计,以及对丈夫的了解,她相信丈夫取代北周而君临天下是有可能的。但同时,出于一个女人的本能,她又担心起来: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哪个不是三宫六院,佳丽成群,到那时,丈夫还会对自己一心一意吗?
独孤氏对杨坚道出了在心中蕴藏许久的话:“男人都有一个毛病,一得意,就妄自尊大,能和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白头偕老,实在难得。”
杨坚不解:“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独孤氏肯定地说:“男人一旦得意,就视女人为玩偶。你看权势之家,宫廷之间,荒****乱,有谁尊重女人?”
“难道你对我不信任吗?”
“我父亲看中的是你相貌不凡,卓识远见,说你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不过对我来说,即使你事业再有成就,若不能尊重我,始终如一地对我,那对我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父亲有5个姬妾,争宠夺位,家庭被搅得不得安宁;几个哥哥也是如此,自寻烦恼,我见得多了。你如要那样,我可受不了,也绝不答应你那样做。”
“想不到你这样多虑,我保证不会背弃你。爱你之外,我只有更加敬重你。我向你保证,除你之外,不和第二个女人有来往,否则就遭天罚……”独孤氏连忙捂住了杨坚的嘴,脸上泛出了喜悦的笑容。
这时,执掌大权的大冢宰宇文护疑忌杨坚,多次有意杀他,但都被杨坚逃过。明帝受宇文护的挟制,一心想除掉他,不料宇文护竟先下手把明帝毒死了。继位的武帝,即宇文邕,经过11年的准备,设计杀死了宇文护,尽诛其党羽,掌握了大权。武帝亲政以后,积极整练军队,灭了强敌北齐。此时杨忠已死,杨坚袭爵为隋国公。在多次征战中,杨坚功勋显赫,加上好友郑译等人在武帝前不时吹捧,杨坚的声誉日渐上升。武帝的太子宇文赟16岁时,择杨坚的长女为太子妃,这样杨坚成了太子的丈人。
杨坚37岁时,武帝驾崩,太子宇文赟即位,史称周宣帝。当时,周宣帝21岁,性格暴躁,嗜酒如命,喜怒无常。杨坚以皇后之父被任命为大后丞。宣帝远游时,就派杨坚居守。杨坚常借机弄权,为讨好内外,对宣帝也时常规劝,要他注意政事。宣帝渐渐感到不耐烦,而对杨坚不满。而杨坚也知道皇帝对自己开始不那么信任,觉得唯有外放,离开朝廷,才比较安全。这样,由好友郑译策划,杨坚被外放任扬州总管。上任前,杨坚特别关照郑译等人,以后朝中大事,要随时通报消息。
正在杨坚准备起身去扬州之时,郑译派人通报消息说宣帝因饮酒过度,已昏迷两天,怕有变故。杨坚得知后,拿不定主意,便与独孤氏商议。独孤氏以古为鉴,审时度势,她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走。机不可失,现在你装作失足扭伤,不能行走,传话出去,暂时延缓行期。其他的事,赶快找刘昉、郑译一班好友密议。”
杨坚依独孤氏的主意而行,一面佯装脚病,宣布行期延缓,一面秘密与刘昉、郑译等商议,定下策略。
宣帝暴饮昏迷了10天,郑译乘机草拟诏令,策命杨坚入朝辅政,并都督内外军事。在杨皇后的支持下,诏令在皇帝病床前宣读,当时宣帝不能言语,算是口授诏书,立刻正式宣布。就这样,杨坚轻易取得了辅政大权。他立即进居朝堂,施展权谋,以郑译、刘昉为心腹,并乘宣帝未死,假称赵王宇文招嫁女于突厥,尽召诸王入京。两天后,宣帝驾崩,7岁的太子宇文阐继位,是为静帝。杨坚身为摄政,大权独揽。
这时独孤氏早已看到,她的外孙静帝是难以维持大局的。国弱民贫,再加上主幼的北周,即将成为众人逐鹿的战场,她认为她的丈夫定会是一位出色的参与者和最后的胜利者,于是全力支持他。独孤氏派心腹对杨坚说:“国家大势已经如此,你已是骑虎难下,没有退路了,望你能大胆地干一场!”杨坚在独孤氏的鼓动下,加快了篡夺政权的步伐。在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的政治生涯中,独孤氏始终是一位幕后支持者。出身的坏境以及阅读视野的广泛,养成了她鲜明的个性,遇事具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杨坚深沉稳重,从不轻信别人,但许多事却和独孤氏商量,显然,他对身为自己妻子的这位女性极为赞赏。
大定元年二月,在刘、郑译等人的直接策划下,杨坚迫使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史称隋文帝,而辅助杨坚创业有功的独孤氏被立为皇后。
谦恭自守痛恨纳妾
隋文帝称帝时已40岁,母仪天下的独孤皇后也已37岁,而他们的女儿早已先于她做过一朝皇后了。建立隋朝后,隋文帝认清了前朝没落的原因在于浮夸不实,卓具远见的他力图改革官仪,整顿朝纲,一心建立一个圣明的朝代。而独孤皇后也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囿于家事的女性,在杨坚取得皇位的过程中,她就曾帮着出谋划策,极力周旋;当了皇后之后,她也决不愿闲坐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她早已在心中酝酿了一个严治后宫的庞大计划。
“小怜玉体横陈夜,忽报周师入晋阳。”前朝亡国的故事,独孤皇后记忆犹新。南朝的张丽华秀发轻拂,搅得陈氏王朝天翻地覆,“自古红颜多祸国”,独孤皇后为了保住杨氏基业的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丈夫杜绝后宫内讧。她从丈夫那里要来大权,整饬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她们的言行举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形成一片静谧肃穆的气氛,因为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后宫众嫔妃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得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