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24835700000045

第45章 清穆宗载淳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清穆宗载淳(同治帝)皇后。其父崇绮,官至户部尚书;母亲瓜尔佳氏。1872年被立为皇后。谥号“孝哲毅皇后”。她的婚典,是自康熙皇帝之后200多年来首次在位皇帝大婚。但遗憾的是,这些并未换来阿鲁特氏的幸福。

坎坷封后百年婚典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蒙古正蓝旗人,同治四年参加殿试,金榜题名,破格钦定为状元。作为状元的女儿,阿鲁特氏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具备了饱读诗书、知书达礼、温柔贤惠、冰清玉洁等优良品性。

同治帝成年后,清皇室安排选秀。到同治十一年初,只剩下包括阿鲁特氏在内的10名合格“秀女”。两宫皇太后事先已决定,这一年的二月初二大吉大利,定于这一天选出皇后。朝野内外大部分人认为户部侍郎崇绮的长女气度非凡、德才俱佳,皇后非她莫属。而两宫太后也把人选圈定在了崇绮的女儿与凤秀的女儿之间。谁知慈禧心中有她自己的打算。她属羊,而阿鲁特氏属虎,如果属虎的人入选正位中宫,慈禧太后就变成了“羊落虎口”,慈禧十分忌讳这一点。于是慈禧便极力推举凤秀的女儿,说凤秀14岁的女儿富察氏美丽端庄,是皇后最合适的人选;而崇绮的长女阿鲁特氏已19岁,比同治皇帝还大2岁,又不是满族人,因此不宜立为皇后。慈安太后的意思刚好与慈禧太后相反,她认为阿鲁特氏虽然相貌不如富察氏,但立皇后以德行为最要紧,阿鲁特氏完全符合条件;虽说比皇帝大2岁,可懂事多,更能够照顾好皇帝,帮助皇帝读书。

二月初二,在御花园钦安殿,阿鲁特氏与被选的10名秀女等待最后的结果。两宫太后征求皇帝意见,同治帝倾向阿鲁特氏,两宫太后于是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接着,按照清廷祖传的方式,载淳亲自把镶着羊脂玉的如意递给阿鲁特氏,然后慈安太后把红缎绣花荷包赐予富察氏。随后,众人来到养心殿,即拟旨诏告天下皇后已选立。慈禧太后又定富察氏为慧妃,赛尚阿女儿阿鲁特氏及赫舍里氏均为嫔位。

册立完皇后,就该准备大婚了。此次同治皇帝的大婚非同一般,这是康熙之后200多年来第一个在位皇帝大婚,可谓“百年难遇”(康熙至同治之间的几位皇帝,即位时早已成年,已有了嫡福晋)。在皇权社会里,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的一件大喜事,仪式自然是越浩大越好了。

大婚吉日定在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照满洲的婚俗,发嫁妆须在吉期的前一天。阿鲁特氏的妆奁多达360台,需连发4天,因此从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起,皇后就开始向宫中送嫁妆。

吉期虽选定九月十五日,从十三日半夜仪典便已开始了。太和殿前,陈设全部卤簿,丹陛大乐,先册封,后奉迎;十四日寅初时分(凌晨三点多钟),同治皇帝御驾太和殿,亲阅册宝。册封皇后的制敕,一篇精致堂皇的四六文,铸成金宝,缀于玉版,由内阁撰写、工部承制。皇后的印章亦用赤金所铸,四寸四分高,一寸二分见方,交龙纽、满汉文,由礼部承制。

册封的使臣受命下殿后,跟在供奉“玉册金宝”的龙亭后面。人们抬着龙亭,直趋后邸。阿鲁特氏大门口由崇绮率领全家亲丁跪接,二门中由崇绮夫人率子妇女儿跪接。等在大厅上安放好了册宝,皇后方始出堂,先正中向北跪下,听宣读册文,然后灵桂把玉册递给左面的女官,她跪着接过来再转奉皇后。金宝也是这样一套授受的手续。册立大典,到此完成。册封的二位使臣即回宫复命。

“亲迎”是大婚礼仪的最后一个环节,皇帝大婚不亲迎皇后,当奉迎专使承旨奉迎皇后时,她们跪进朱笔,由皇帝在如意正中,朱笔大书一个“龙”字,然后将这柄如意放在风舆中压轿,以此来代替皇帝,是“如朕亲临”的意思。奉迎的仪节以满洲风俗为主,奉迎专使即使都是女眷,也要全部骑马。马队仍由龙亭作为前导,一起来到后邸,崇绮带领全家仍有一番跪接仪式。等把风舆在大堂安置好,10位福晋命妇便到正屋谒见皇后,然后侍候皇后梳妆。按照宫廷礼仪,皇后必须梳成双凤髻。收拾停当,众人再服侍皇后坐上凤舆,凤舆在子初一刻(晚上十一点多钟)出后邸上路,皇后由大清门被抬入宫,到宫里时是十五日凌晨。

一吃过午饭,文武百官,纷纷进宫,在太和殿前,按着品级排班;申初时分同治皇帝临殿,先受百官朝贺,然后降旨遣发陈设在端门以内、午门以外的凤舆,奉迎皇后。两福晋、八命妇作为奉迎专使,两福晋是载淳皇帝的婶母,亲王奕综和恭亲王奕的福晋,八命妇原则上应是既结发、又有子孙的一品夫人。

皇宫中的礼仪是非常繁缛复杂的。皇后新娘子要跨过极旺的意味着“红红火火”的炭火盆,跨过意味“平平安安”的苹果马鞍,这才能和皇帝拜堂。要拜天地、寿星,皇后还要单拜寿星。然后皇帝、皇后在东暖阁行坐帐礼,吃“子孙饽饽”(饺子)。接着皇帝暂时到前殿休息,等候作为奉迎专使的福晋命妇为皇后上头。等打扮好了,再吃宫里称做“团圆膳”的合卺宴。至此,帝后大婚盛典的全部礼仪始告完成。

这场“大婚”筹备3年之久,花销巨大,耗费惊人。据当时户部奏报,除去各省采办物料未经报部者,内务府寻常借款,特旨拨款,仅算各省报部和户部发放用于婚典的银两,就达1130万两。这庞大的开支,相当于当时清王朝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虎入羊口玉殒香消

按惯例,皇帝婚后在东暖阁居住两天,第三天回到养心殿,皇后阿鲁特氏搬到体顺堂居住。此时,两宫皇太后尚在,她这个做儿媳妇的要伺候两个婆婆,这使皇后显得十分不自由,她每天都要到太后处去请安、侍膳,以尽孝道。慈禧由于属相的矛盾,对阿鲁特氏横竖都看不上眼,处处事事挑毛病、找茬儿,每每加以指斥、责难。相反,慈安太后十分满意这个儿媳妇,对她也十分照顾体贴。

同治帝和阿鲁特氏的夫妻感情很好。夫妻之间情趣高雅,宫中闲暇时,同治帝常以唐诗考她,阿鲁特氏随问随答,背诵如流。皇帝喜欢她,也敬重她,两人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按常情,自己的亲儿子和媳妇感情好,作母亲的应十分高兴才是,可慈禧恰恰相反,格外不高兴。于是便对皇帝的私生活横加干预,不让皇帝与阿鲁特氏同居,并建议常到富察氏宫中。倔强的同治帝也不依母亲,干脆谁的寝宫也不去,一人独居乾清宫。母子失和,更使慈禧太后迁怒于阿鲁特氏,认为这都是她挑唆的结果。

小皇帝与母亲斗气离开后妃,而独居乾清官,开始还可坚持,但时间一长就有些心猿意马了。同时身边多是些奸猾的太监和皇亲的花花公子。在他们的唆使下,他化装来到宫外不远的烟花柳巷寻花问柳,只一两年,便身染重病。慈禧太后在同帝得了不治之病后,首先传旨把同治帝迁到养心殿东暖阁,便于监视。阿鲁特氏皇后住在养心殿西侧的体顺堂,如要夫妻相会,早晚探望,都要事先向首领太监禀明,才能进入东暖阁面见皇帝。慈禧与皇后之间的矛盾已达到顶峰。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四午后,皇后阿鲁特氏探视皇帝病情,当时正好皇帝神志清醒,见皇后愁眉锁目,脸上还留有泪痕,也不禁十分关心地询问原因。阿鲁特氏一时忍耐不住,就把又受慈禧太后指责的经过哭着告诉了同治帝。负责监视的太监急忙把这情况报告给太后,慈禧来到东暖阁,掀幕直入,一把揪住皇后阿鲁特氏的头发,由于用力过猛,皇后的一大撮头发连同头皮都被拉下来,又劈面猛击一掌,顿时皇后血流满面。慈禧此举逼得皇后义正辞严地说:“我是从大清门进来的,你无权打我!”慈禧太后一生的恨事正是不能正位中宫,阿鲁特氏的抗议正触犯了她的大忌,恼羞成怒的慈禧立即下令“传杖”,同治帝听了大惊,顿时昏厥。这一来免了皇后的一顿刑罚,而同治帝则就此病情加重,第二天不治身亡。

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婚后在宫中两年多的时间,两人同居的日子尚不足两个月。这当然主要是由于慈禧太后从中作梗的的缘故。同治帝的死亡,慈禧太后的淫威,寡居皇后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此后,阿鲁特氏以泪洗面,度日如年。过了不长时间,在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半夜三更时分,即同治死后两个半月便死去了。

阿鲁特氏去世时年仅22岁。她活着时,受到慈禧太后的百般挑剔、折磨,死后的丧仪却十分隆重。慈禧当天即发出了一道上谕、一道懿旨,派礼亲王世铎领头办理,又加派恭亲王奕主持,很是大操大办了一番。刚死时梓宫暂时安置在隆福寺。直到光绪五年三月,惠陵修好后,才与同治皇帝合葬在惠陵。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