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24844100000010

第10章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3)

6.睡眠充足睡眠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耐热力。仅中午30分钟的小睡,就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危险比不午睡者减少30%。

7.谨慎用药有些药物能干扰汗腺的泌汗功能,使人体散热受到影响,入夏时应谨慎使用。能影响泌汗功能的药物有:抗组胺药、β阻滞剂、钙阻滞剂、阿托品类、左旋多巴、阿米替林、利尿药等。

8.用好活血药心脑血管病患者及老年人,夏天应用强心、抗凝药时要注意时间和剂量。比如,选用既能防治、又能急救的复方丹参滴丸较为合适。这类活血药物选择在清晨起床后及睡前服用较好,因为这个时段正好在心血管病猝发高峰到来前,药效可能更能起作用。

中风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估计,我国病例总数为1亿人。许多证据表明,高血压如能得到恰当控制,中风发生率可明显下降。

治疗高血压需重视五个方面,即综合治疗、长期治疗、正规治疗、个体化治疗、高龄老人高血压也需治疗。多数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劳累、精神紧张、情绪不宁、缺乏体力活动和嗜烟、酗酒、肥胖、摄入盐过多所致。许多人只要注意消除这些不良因素,血压就容易控制。从预防各种并发症角度看,应该懂得长期治疗的意义,经常复查血压,调整药物和生活方式,防止血压波动太大。治疗高血压最好到正规医院专科治疗,切勿随意用药。患者决不要听别人说用什么药好就用什么,更不要以为贵药、新药就是好药,世上没有对谁都适用的万能药,应该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药。

据调查,75岁以上老人血压高的可超过半数,故有的老年人误以为不需要治疗。其实,恰当控制血压同样可减低他们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只是其理想血压值可能稍高些,且应选择作用缓和平稳的药物,防止血压过低而引起器官血流灌注不足。

不容忽视的中风后抑郁

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仅有单一抑郁症时往往能够认识到,但若有中风的背景时,就十分容易漏诊。漏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有的医生习惯于给患者作单一诊断,以为脑血管病诊断已成立,便忽略了抑郁症的问题,或者把抑郁症当做脑血管性痴呆治疗。脑血管病病后合并症状过多,分散了就诊医生的注意力,只重视躯体症状的治疗。造成漏诊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医生对抑郁症认识不足。

现在认为,凡中风后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持续至少两个星期,且伴有下述症状中的些者,应及时做抑郁量表检查,以便及时确诊。这些症状是: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明显减退。

中风后伴发抑郁症者,对中风的康复十分不利,有的甚至发生意外,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一旦出现此种情况,应该求诊于心理医生,合适的心理治疗是不可缺少的。

自测脑功能

有些简易的方法可以自测脑的功能状态。

1.隐性脑梗死自测因中风倒下去的患者,有60%~70%起因于脑梗死,其中很多只是初期有小块血栓的隐性脑梗死,此时若能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就可避免加重,下面几种方法值得采用。①夹豆粒:大豆30粒,2厘米大小的豆腐若干块置于小碟内,用筷子交替夹豆粒和豆腐块,放到另一碟子里,反复5次。若需时30秒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②直线前行:在地上画一条5~10米长的直线,左右脚交替踩在上面向前走。不能准确踩线,或身体摇晃者,说明小脑或脑干可能有异常。③画螺旋线:在纸上以5毫米间隔画螺旋线4圈,然后用另一颜色的笔在5毫米间隔中间加画一条线,要求在10秒钟内完成。如果添画上去的线有两处以上与螺旋线碰到一起,就有可能存在隐性脑梗死。

2.大脑基本功能的数字化测定

①运算的基本能力:从100每次减去7,心算并报出每次减7后的答数,在运算准确的情况下,计算出运算完毕时的时间,半分钟为优,1分钟为良,1分钟以上为差。②拳掌交替:左手握拳,右手伸掌,右手指尖指向左手小鱼际(即右拳的小指侧);左右互换,即右手握拳,左手伸掌,左手手指指尖指向右手小鱼际。如此交替,15秒交替20次为优、15次为良、15次以下为差。③拇、小指交替:左手握拳,伸出大拇指,右手握拳,伸出小拇指;换手,即左手将大拇指收回,伸出小拇指,右手将小拇指收回,伸出大拇指。如此交替,每分钟交替15次为优、10次为良、10次以下为差。④垂搓交替:取坐姿,大腿摆平,左手伸掌摆在左大腿上,并前后搓动;右手握拳,摆在右腿上并上下捶动。换手,即左手改为握拳,在左大腿上捶动;右手改为伸掌,在右大腿上搓动。如此准确交替,每分钟交替30次为优、20次为良、20次以下为差。

②③④三项均为测试左右脑的平衡能力,由于大脑两半球对四肢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右利手者说明左脑衰退(多数人如此),左利手(左撇子)则相反。通过上述三项测试可知自己大脑的基本功能状况。

3.判断2分钟这一测试在国外很流行,主要测试人体生物钟本能。要求在2分钟内,数完120下,但不能有钟表等任何传达时间信息的东西。结果不外三种:未用完2分钟,超过2分钟或正好用2分钟。这可以测试人体的估计(预见)能力,“估计”准的人,其节律性较强。若估计的结果相差太大,大脑可能有潜在的衰退倾向。此法可常测并作跨时间(例如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可由此知道自己的“脑部时钟”是否衰退以及衰退的程度。

脑功能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血管的健康状态,如果上述的自测,表明脑功能不怎么理想,提示你的脑供血不很充足,脑血管状态不怎么健康。

中风宜早治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认知、语言、精神情绪方面。中风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社会及家族负担。因此,对中风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及早诊治,早康复甚为重要。

由于中风患者原有的正常神经反射出现障碍,首先应通过功能训练来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肉力量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患侧的恢复和健侧的代偿,强调重点应放在前者。有些中风患者的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急于求成,在患者还处于异常的运动状态下进行训练,错误的动作反而被进一步强化。其实,那些亦步亦趋的中风患者经过正确的练习,完全可以走得更好一些。

中风患者一般在病后1~3星期(脑溢血在2~3星期,脑血栓在1星期左右)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功能训练。脑血栓患者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第4天便可进行功能训练。此时期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争取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目的。

运动训练大体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如翻身坐坐位平衡双肢立体平衡单肢立位平衡坐到站步行来进行。大多数患者可跨越肢立位和跪位的阶段,由坐位直接转换到站位。但对躯干肌和臀肌力量太差的患者仍需训练跪立位和跪行。至于从哪个阶段开始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训练措施介入越早,患者恢复得也越好。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发病后平均2~3星期内,就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动”,增强信心。

让患者更多地去体会正常的肌力、姿势和运动,促使他们学习多种模式,多个肌群协调的组合运动,而不要由家属代替去运动。

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中风复发,心血管合并症,摔倒致组织损伤或骨折,继发肺栓塞等。

在康复中要予以监护和防范。

要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练习过程中要穿插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过速、用力过大和时间过长的训练是有害的,对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

训练阶段,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血压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24千帕),有心绞痛发作或严重心律失常时应暂停训练。

缺血性中风怎样治疗效果好

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如果血管内壁的状况不佳或血液成分发生异常,就会影响身体的血液供应,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将直接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脑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功能丧失,甚至变性坏死,便形成缺血性中风。因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受影响的范围也不同,表现症状也各异。颈内动脉系统阻塞的典型症状是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即病灶对侧半身(含面部、舌部)瘫痪及感觉减退,偏瘫以面部和上肢为重;左大脑病变还可伴有失语等症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阻塞可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头晕,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表情淡漠等症状。

1.治疗越早预后越好国外近年来提出了“治疗窗”的概念,即确定中风后什么时期给药,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和获得最佳康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时间窗一般定为病发后的3~6小时。实际上超早期治疗应在病发后3小时以内.可有效地抢救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区的脑组织,使那些处于可逆性损伤的脑细胞尽可能被挽救过来。

2.阶段性治疗根据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生化改变过程,合理治疗可按3个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即发病后1~48小时。3~6小时内选择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精制蛇毒(降纤酶)和人组织纤溶原激活剂等。发病12~24小时或48小时内,可给予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加ATP、辅酶A、维生素C等),但忌用单纯葡萄糖液,更不能用高糖液,以免加重病情。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和甘露醇、地塞米松、过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消除剂,以保护脑细胞。根据血压情况选用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脑益嗪、盐酸氟桂利嗪等钙离子拮抗剂,阻止钙离子过度的细胞内流,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减少脑细胞损伤,避免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用复方丹参、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以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但慎用降压药,禁用或慎用血管扩张剂。24~48小时后酌情使用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内压药,以减轻神经细胞水肿。

第二阶段:即发病后3~14天阶段治疗。发病2~3天后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是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有甘露醇、速尿、果糖甘油盐水。重症脑梗死者可提早应用降颅内压药。糖尿病者忌用含糖液体,高血压者防止输液过多过快。继续用钙离子拮抗剂、复方丹参、减轻神经细胞水肿等药物。此阶段要应用促进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细胞活性剂,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或脑通等。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如语言训练、肢体被动活动、患肢置于最大功能体位等。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第三阶段:即病后3~12星期阶段治疗。继续应用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正规的语音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

3.康复治疗康复工作开始的早晚对患者日后的病情恢复关系密切,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害症状不再发展就可开始康复治疗,通常病发后第四天就可开始,这对防止肢体瘫痪、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药物还重要。康复治疗的持续时间要长,患者得病后动与不动其后果很不一样,有些患者病后一直卧床,不注意康复治疗,1~2个月后就可出现肢体僵硬挛缩。首先要使肢体和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并定时变换体位。其次应进行瘫肢的被动运动,如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再次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如洗脸、更衣、洗澡、进食、排便、行走,原则是循序渐进,先坐后站再行走,先易后难,随着病情恢复,可从事简单家务和室外活动。

脑出血患者的紧急处理

1.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处理以往唯恐在搬送和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而过分强调就地治疗。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证明,脑出血患者的抢救,需要一定的医疗条件,除对危重患者(深度昏迷、呼吸不整、血压在90/60毫米汞柱即12/8千帕以下、体温下降者)外,均应立即送患者到较近而设备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在运送途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2.动作轻巧如果患者在路旁、厕所或人多的地方昏倒时,首先应小心轻轻地抬至卧床或宽敞的场所,然后由2~3人协同抬到担架或平板车上,切忌动作鲁莽,再护送到医院。

3.尽量避免长途运送长时间转运一方面耽误治疗,另一方面运送途中的震动,可以加重脑出血。

4.转送前,应先给予必要的治疗在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注射液脱水,以防发生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