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一个富庶国家,已跃身为“亚洲四小龙”之列。然而,新加坡令世人瞩目的除了它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以外,其国民素质以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更是令世界各国感到汗颜。新加坡能从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时局动荡、种族纷争的岛国,如凤凰涅盘般木地在东南亚崛起,成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有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一个道德败坏、骚乱不断的岛国一跃而成政局稳定、公民和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社会,华人占70%左右,并和我国同为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与侵蚀;新加坡崇尚儒家文化,注重用儒家伦理的精华去塑造其国民的品性,与我国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与德育内涵,因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有相似之处。
新加坡实施的是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新加坡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新加坡地处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特殊地理位置及东西方文化的水乳交融,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氛围。新加坡尽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面积很小的城市国家,但它科学的政体模式,繁荣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生活水准、高标准的国民文化教育等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它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尤其近些年,世界各国的城市都被暴力、凶杀、吸毒等危害青少年身心的阴影所笼罩,而新加坡却以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独树一帜,使其成为亚洲“最适合居住”的国家。究其原因,除政府施行严格的法律、法规治理国家以外,就要归功于教育的成功了。在众多教育举措之中有一条,新加坡非常重视对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并把学校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由此带来了公民较强的社会公德心和自律能力,青少年的犯罪率为世界上最低。
一、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的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进一步融合,新加坡政府于1991年公布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提出了五大价值观: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植,尊重个人;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新加坡教育规划署编的《公民道德标准》中也曾规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建立在不断扩展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由个人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好公民》教材。开设这门课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其目标体现为四个方面:“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须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中学也以此为蓝本展开公民道德教育,开设了《新公民学》和《公民与道德》等课程。
目前,新加坡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善良的性格、强健的体魄、优良的习惯、爱国爱民的意识及各民族互助合作的精神,以期成为完好优秀的青年,藉以成为国家、社会的中坚。”
可见,新加坡的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良好的、有用的和忠诚老实的好公民,而且特别强调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忠于祖国方面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内容
1.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小学的《好公民》由课本、作业、教师手册、活动安排和视听教材等部分组成,其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共划分为六个层次。它总体上遵循从个人到家庭、学校、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发展顺序,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一年级的道德教育以“个人”为中心,包括自知、好习惯、健康、礼貌、安全、爱家、孝顺、友爱、仁爱、爱校、尊师、服从、守秩序、清洁、勤学等 15 个德目。
小学二年级的道德教育以“家庭”为中心,包括好习惯、礼貌(关心家人)、安全、爱家、孝顺、友爱(珍惜手足之情)、仁爱、爱校、尊师、勤学、勤俭、诚实、守时、勤劳(帮助做家务)、自律、互助、尊重等 17 个德目。
小学三年级的道德教育以“学校”为中心,包括健康、爱家、爱校、服从、勤学、互助、尊重、个人卫生、知足、敬老、守规(遵守校规)、和谐、睦邻、恒心、毅力、勇敢、体谅等 17 个德目。
小学四年级的道德教育以“邻居”为中心,包括礼貌、孝顺、友爱、尊师、刻苦、节俭、探究、勤劳、互助、尊重、敬老、和谐(与各民族邻居和谐相处,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恒心、毅力、勇敢、和睦、容忍、正义、感恩、尊敬等 20 个德目。
小学五年级的道德教育以“国家”为中心,包括健康、礼貌、孝顺、自律、尊重、守规、体谅、合作、公德心、守法、爱国、勤奋、民主、了解、质朴等 15 个德目。
小学六年级的道德教育以“世界”为中心,包括自爱、仁爱、爱校、勤学、尊重、和谐、睦邻、体谅、合作、爱国、了解、服务、牺牲小我等 13 个德目。
2.中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上述五大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要求所有的中学必须按照大纲的规定来实施道德教育。而且在该大纲中,又进一步阐述了中学道德教育的五大价值观,即国家利益高于社区利益,社会利益先于个人利益;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支持社会、尊重个人;珍视团结、防止冲突;实现种族和宗教平等和睦。从新加坡中学道德教育的五大价值观可以看出,其中学的道德教育比小学更进一层,实现了由个人道德培养转向公民道德培养,增强了对学生国家精神、团结精神以及牺牲精神的培养,这些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新加坡的青少年成长为新加坡的良好公民,从而为新加坡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但是,新加坡中学的道德教育除了加强对学生公民道德的培养外,还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中一、中二的道德教育课主要重视的还是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而中三、中四的道德教育课才以公民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为主。总之,新加坡中学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围绕着培养良好品德、发挥个人潜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肯定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发扬社区精神、加强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等七个方面展开的。
从新加坡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上看,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对它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培养顺序是其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特点。同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也受到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影响,比较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但是其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与西方国家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是有很大差别的。西方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强调个人利益的,而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则是强调国家利益的,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的利益要被舍弃掉。
三、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
1.日常行为准则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门认为,体现社会道德要求的日常行为准则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新加坡还制订了严格的《学校规则》。规定学生不准抽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涂写墙壁、赌博、破坏公物、说粗话、喊叫、吵架、说谎、偷窃、浪费水电、在走廊或阶梯上乱跑;女生不准穿超短裙,不准戴耳环和首饰;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穿太短太小的短裤等。每天早晨必须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朗诵誓言。誓言的内容是:“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语言、宗教的异同,团结一致地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愿为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而共同努力。”下午放学还要举行降旗仪式、唱国歌。通过一系列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2.公民教育课
中小学公民课是必修课,但不是考试科目,其教学目的是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和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公民意识教育。公民课程教材由课本、作业、教师手册、视听材料组成。
比如小学1~3 年级教材以连环画方式为主,4~6 年级以生活实例为主。教材内容取材于国内外的古今故事,其中的将相和、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和岳飞精忠报国等,便是取材于中国的历史典故。教师手册向教师提示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具体项目以及课后活动等。为了保证小学的道德教育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各小学都设有由校长兼任主任的道德教育教研室,并且挑选好教师担任这门课的教学。学校中的其他教师也应当向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把道德价值观念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
3.生活教育课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对小学公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了一次检查,设计了“生活教育”课 ,把公民课和历史 、地理教学结合起来,既进行道德教育,又进行社会教育。从1974年起,新加坡小学开设了生活教育课,代替了原有的公民课。
生活教育课的教育目的是:1)帮助学生认识建设国家的目的和意义,认识自己作为忠实的、爱国的、认真负责的和守法的公民的义务;2)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是怎样发展的,更好地了解本国的地理环境;3)帮助学生理解和评价东、西方传统中的合理因素;4)引导学生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认识社会和世界的关系。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和睦、融洽地生活。
存在的主要问题:1)生活教育教科书中介绍了引起道德冲突的各种情境。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法,用某些具体实例来说明解决道德冲突的办法,而把抽象的道德概念的教学放在孩子智力发展的后一阶段进行,效果会更好一些;2)低年级生活教育教科书的内容基本适当,但还应有较多的课文采取传统故事或民间传说的编写形式,以灌输各种必要的道德价值和观念。高年级的课本看来是单调的、缺乏想象力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书中所要传授的道德观念与学生有关的体验的联系是很薄弱的;3)教师在学校和个人生活方面,并没有像生活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那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这类行为,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混乱,而且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好像课堂上所说的都是骗人的。因此,必须为教师制定正式的道德教育计划,使所有教师都要在教育学院接受教育训练。
4.课外教育活动
新加坡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尊老敬贤活动、义务劳动和文明礼貌月活动等。而且早在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就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精神。包括:1)“好朋友”计划;2)关怀与分享计划;3)负起校内的领导责任;4)到福利收养所和儿童组织服务;5)清洁环境计划;6)临时服务如春节慰问活动、慈善乐捐活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结合起来。有利于实行知行统一。
新加坡小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和集体观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除了每天都举行庄严的升降国旗仪式外,每天都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音乐、戏剧等文艺活动、童子军活动,还经常组织书画、棋类、相声比赛。学生必须有选择地参加一定的校内外活动,活动中的分数记入成绩册。有课外活动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新加坡教育界认为,一切具有社会伦理性质的集体组织及其活动,都能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起积极作用,学校应当积极地开展和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并给予热情鼓励或采取各种方式予以指导。
5.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教育职能。他们认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各方面要密切配合,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新加坡开展了清洁运动、植树运动、礼貌运动、禁烟运动等活动,把新加坡建设成为整洁的花园城市;人们守纪律,有礼貌,社会风气良好,这些都使青少年从中受到了熏陶。社会各界对学校的道德教育给予大力支持。政府把学校、家庭、课外活动中心、社区机构、文化部门等组成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综合体,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报刊书籍等媒介向青少年进行教育,收到较好的成效。政府还禁止放映色情、凶杀和一味宣扬武打的影片,适当控制新闻报道中的凶杀内容,要求记者、作家、出版界自我约束,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为少年儿童树立良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