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册”强调了教法的多样化、灵活性,倡导使用“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道德认知发展法”,并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时,可采用讲述、讨论、辩论、唱歌、角色扮演、访问、参观、游戏等方式,及充分利用视听教具以加强教学效果。这样,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4.强化参与
教材“前言”中强调了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彼此交流看法和感受。并强调各种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好公民。“活动”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新加坡小学为例:每学年分上下两册。活动的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化。每一课的活动分“大家做”和“大家再做”两部分,其中“大家做”是强制性的项目,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大家再做”是非强制性项目,教师可斟酌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这一项目。这样,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到活动(实践)中来,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颇具特色的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给我们以深思与启迪。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我们应学习和借鉴他山之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参与性,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中小学德育的新途径。
四、《公民与道德教育》的评估
为了使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教材与教法的改革卓有成效,新加坡教育部还改革了评估方法与标准。由原来教育部统一考试和评估改为教师可自行拟订评估模式,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鉴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1)行为/品行检核表;2)公民与道德教育作业;3)简单的专题作业(反映学生对道德观念、价值观或原则的了解和领悟,并可以从中观察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合作程度及其行为举止)。
如在评估小学学生第二学期《公民与道德教育》科的等级,教师应该把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计划的情况考虑在内。
(一)学校德育教材要多样化和科技化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包括课本、学生活动作业、教师手册(即教学参考书)和视听教材(包括软片、音带、大图书、大图片、教育电视等),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新加坡的中小学教材还广泛地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将《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国中小学德育教材也要改变过去单调的教科书的面貌,使学校德育教材多样化,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将枯燥的教材变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
(二)要注重东西方德育方法的融合
新加坡在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价值呈现多元化的时代,不断改进传统的德育方法,把东方注重系统道德规范教学和西方注重培养道德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新加坡教育部借鉴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德育方法,如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价值澄清法和道德认知法。这些方法都贯穿着“学生主体”这一主线,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让他们在讲故事、问答、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获得道德知识和践履道德行为。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国学校德育要从东西方互鉴融合的角度对学校德育方法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大胆借鉴和汲取国外德育研究成果,并予以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德育方法。
从小培养公民意识——新加坡中小学
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公民教育”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特点,这成为新加坡培养“好公民”的重要准则。在新加坡,无论老幼,几乎人人都能背出他们的“五大共同价值观”。这不仅是新加坡人的道德准则,也是他们的立国指南。正如李光耀所言:“如果伦理和道德价值观的水准低落,新加坡就会日渐走下坡。因此,我们是否能维持稳定和保持我们的优势,问题不在经济发展方面,而是在于社会的道德结构。”
一、公民教育是学生必修课
新加坡政府注重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在中小学里,公民与道德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根据政府提出的五大价值观,教育部为课程拟定了五大主题:一是个性塑造;二是与家庭的联系;三是对学校的归属感;四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五是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先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学校虽然以英文授课,但是《公民和道德教育》一课却是分别以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这三种语言进行教学。政府希望通过各族的母语将亚洲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希望学生明白,这种价值观与自己的母族文化是血脉相连的。
二、课程设计生动活泼
道德教育如果是单纯的说教,恐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加坡在编排公民教育课程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教材内容相当活泼生动。一到三年级的课本连环画居多,四到六年级则以生活实例为主。故事往往以四个不同种族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架构,也穿插一些历史、寓言和童话,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化的故事教育孩子。 在培养孩子个人品格方面,有许多教育孩子独立做事、不乱花钱、尊敬师生的课文;每课后面还有讨论,激发和训练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让学生接受“公共”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健全的品格,使学生对家庭和社会具有认同感和归属。
三、公民教育潜移默化
除了以必修课形式向孩子灌输公民意识,学校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做人准则。
学校很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打扫卫生,中学生还要负责清洗学校的厕所。新加坡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一定的课外服务。政府也经常举办“睦邻周”“礼貌周”“国民意识周”等活动,以培养人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互爱的良好品德。
四、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和新加坡一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的。并且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和新加坡的学校有许多相似之处。2006年3月4日,我国的胡****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了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价值观”,为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准绳。但由于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我国当前又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再加上我国的中小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健全的、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所以,近些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品德、心理甚至守法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引起了各界的忧虑。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1~7月,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96%。其中在生效判决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94%。从犯罪人数上看,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诈骗、敲诈勒索。在没有构成犯罪的青少年中,出现的厌学、网络成瘾、缺少公德甚至吸毒等现象也不少。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实践层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的了解,新加坡的德育实践为我国提供了以下有益的启示。
(一)改革教育评价,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德育为首
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是坚持德育为首的。但由于教育评价的单一,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偏差。出现“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评价学生只有一把尺子,那就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往往被忽视,德育课、心理活动课往往被文化课挤占。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常常流于形式。所以我国急需改革教育评价,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真正实现把培养优秀的社会公民放在首位。
(二)借鉴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大力改进德育课和德育活动的方法,使中小学德育落到实处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中,有时不顾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只是从外部进行强硬的灌输,启发和诱导少,学生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效果。因而我们也应该像新加坡那样,借鉴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大力改进德育的方法和教学手段,依据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规律去开展德育的教学和教育活动。使灌输和启发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活动中来,增强德育课的活泼性和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和动机,强化道德行为,逐渐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综合利用东西方德育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效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使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随着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文化价值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德育也从东西方互鉴融合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思考,既要继承发扬东方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还要汲取国外德育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模式,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效。
(四)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既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我们国家也要继续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通过举办长期的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通过建立德育基地,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阵地如广播、电视等,尽可能优化节目质量,防止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尽快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立体化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