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城失落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24867900000040

第40章 统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1)

千年古城浮出沙海

毛乌素沙漠位于中国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区,其流沙绵延两万里,为中国五大沙漠之一。在毛乌素沙漠的深处,31米高的“角楼”突兀而出,远远望去就像一根卓然挺立的桅杆。在它四周散布着残存的城墙轮廓。

——这就是湮埋地下干余年的匈奴故城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建成于5世纪初,那是史称“西晋十六国大乱”的时代,群雄割据,黄河以北各少数民族贵族集团拥兵为王,“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朔方建立大夏政权,自称大夏天王。

“铁弗”的意思是指匈奴父、鲜卑母的后裔,也就是匈奴与鲜卑两民族的融合体。

赫连勃勃先世原与“汉”刘渊为近支。

汉主刘聪在位时,其曾祖铁弗刘虎曾受册封为楼烦公。后刘虎死,祖父务桓继立,务桓为保存实力,曾相继依附于代王什翼犍、后赵石虎。356年(东晋永和十二年),务桓死,叔祖阏陋头代立,部落多叛归悉勿祁。

359年,悉勿祁死,父卫辰嗣立。卫辰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面遣子向代王朝献,一面又潜通前秦苻坚,受其册封,请入塞寄田(借地耕种),势力日张。

公元365年(东晋兴宁三年),卫辰联合贰城(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匈奴右贤王曹毅,出兵两万人进攻秦杏城,为苻坚击败,曹毅投降,卫辰束手就擒。苻坚经略中原,正需匈奴力量以供驱使,于是委任曹毅为毂力雁门公,卫辰为夏阳公,仍使其各统所部。什翼犍不满卫辰投奔苻坚,便带兵讨伐,未果。374年,什翼犍复遣兵往征,卫辰南奔,请援于苻坚,苻坚发幽、冀、并三州兵力分道击代。什翼犍令匈奴部帅刘库仁领兵迎战。库仁败,什翼犍率众逃奔阴山以北。

苻坚以其地分为东、西二部分,黄河以东一带归隶刘库仁,黄河以西一带归隶卫辰,各拜官爵。

383年,苻坚因淝水之战败归,政权分裂。391年,卫辰在与北魏战斗中失败为部下所杀,子赫连勃勃奔走鲜卑,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407年,赫连勃勃领兵南掠,来到“临广泽而带清流”(《太平御览》)的水草肥美之地,就地筑城,动用十万军之众,历时六年之久,于公元413年(东晋义熙九年)将城筑成,取名“统万”,意为“君临天下,一统万邦”。

建立了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坐在王宫里,踌蹰满志,做着一统中原的美梦。

据史载,赫连勃勃生性凶残,脾气暴烈,并对土地有着极为强烈的欲望。公元418年,东晋所属的长安城发生骚乱,赫连勃勃马上意识到一统长安的机会到来,便带领大军突破正因内讧而疲劳不堪的晋军防守,大举入城,见晋军格杀勿论,整个长安城血污遍地。由于晋军被杀过多,赫连勃勃竟将人头垒成叫做髑髅台的坟堆,成为长安城一道血腥风景。由此,赫连勃勃便又在长安称皇帝,但仍以统万为都,直到425年赫连勃勃死去。

赫连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继位。但两年后(427年),北魏太武帝取长安,夺统万,大夏国西风日下。

丧失都城和后方基地的大夏国苟延残喘,残部流窜甘肃,与北魏、西秦连年战争。431年终被魏属国吐谷浑击灭于河西。西夏从称王到覆灭,前后不过24年。

大夏国灭亡后,统万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统万被魏降格为不如一个县的“统万镇”,结束了显赫的国都历史。但由于统万城的战略价值,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统万升为夏州(后为化政郡)治所。但是到了隋唐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由于战争和乱垦滥伐,塞北草原便开始沙化。唐诗中“眼见风来沙旋转,终年不省草生时”、“茫茫沙漠广,渐远赫连城”,描绘了当时统万城的萧瑟之景。

五代十国到宋初,塞北是残酷的战场,杨家将即屯兵于此。统万城已处于沙漠包围之中,虽属州郡之治,但已岌岌可危。宋淳化五年(994年),朝廷以“深在沙漠”,常为少数民族“聚反中心”为名,将统万居民迁入塞内,捣毁城池。统万遂成废墟。

宋太宗(公元976年即位)时,统万城开始被沙漠覆盖。11世纪初,北方崛起的“西夏国”,占灵武(今宁夏境内)为都,为了与东方的辽、南方的宋相抗衡,重建统万城,驻以重兵。但当统万城再次被废弃后便在沙漠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后期才被重新发现。

固若金汤的城池

作为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的都城,统万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之一。在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北魏与大夏的统万之战中,这座沙漠中的孤城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什翼犍被苻坚所灭后,其孙拓跋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

拓跋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拓跋焘,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继位后,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汉人参政,旨在加强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加强与中原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这些政策的实施,又使北魏国势日盛,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北魏建国和发展时,正处于十六国的后半期。拓跋焘即位并日益强盛,南方的东晋已为刘裕的刘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则还有西秦、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的并立与纷争,北魏的北边还有蠕蠕(又称柔然、芮芮)经常南下侵扰。拓跋焘君临中原,即把平定北方提上议程,但关于先取何方,统治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及始光三年(426年),西秦主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仍意见不同,有的主张先伐蠕蠕,有的主张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则认为“赫连氏(夏王)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时拓跋焘举棋不定。同年九月,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已死,子赫连昌嗣位,内部不稳,遂决定先攻夏国。拓跋焘进攻夏国的部署,是分兵两路。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始光三年九月,拓跋焘命司空奚斤等人率四万余人袭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目的是指向长安。而10月,拓跋焘亲自率主力进攻统万。11月,奚斤一路尚未至浦坂,夏守将赫连乙升即弃城西逃长安。奚斤轻取浦坂后,进抵长安,夏长安守将赫连昌、弟赫连助兴即与乙升等弃长安西奔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12月,奚斤占领长安。而拓跋焘进攻统万,却因城池结构独特,易守难攻,再加驻守严密,竟久攻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