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城失落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24867900000048

第48章 巴比伦:天堂的失落(3)

多比雅携同妻子和天使拉斐耳带者奴仆牲畜等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当他们走到尼尼微效外的喀什林城时,拉斐耳对多比雅说:“你还记得我们离家时你父亲的状况吧?咱们应在你妻子到家之前把家整堙好,你看怎么样?你可别忘了把鱼胆带上。”多比雅同意了,他同拉斐耳在众人之煎赶到了家中。亚拿正坐在路边,像往常一样等她的孩子回来,当看到走来的确实是多比雅时,她喊了起来“看哪,我的儿子回来了,快看哪!我儿子跟他朋友一起回来了!”她边喊边向儿子跑去,一把抱住了他,说:“我总算活着见到了你,我的孩子,现在我死也心甘了。”说着说着,她又哭了起来。

另一位英国探险家克劳蒂乌斯·詹姆斯·里奇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少年时就熟通好几种东方语言,并对古代史和古遗迹深感兴趣,他的梦想就是想找到消失了的尼尼微城。1820年,他任东印度公司驻巴格达顾问时,考察了巴格达以北的许多土丘,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和资料。然而就在他继续为寻找尼尼微城而努力时,一场莫名其妙的霍乱使他英年早逝。当时他才34岁。

继尼布尔和里奇后,对挖掘尼尼微发生浓厚兴趣的要算前面提到的鲍塔了。当时他在摩苏里附近挖掘其实就是想寻找尼尼微的遗址,可是干了好几周只找到几块砖头,于是失去了兴趣。随后,他又听说向北几公里外有一个叫喀霍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的刻文砖。便又开始了新的挖掘,却意外地挖掘出萨尔贡二世的宫殿,尼尼微仍无踪迹。后来还是英国人亨利·奥斯滕·莱业德解开了这个谜。

莱亚德181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年轻时曾在英国攻读法律,但他对考古抹感兴趣。22岁时曾到两河流域考察,1845年,28岁的莱亚德据《圣经》上描述的尼尼微的位置,在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考古挖掘。莱亚德发现的第一个遗址是一个叫尼姆路德的城市。尼姆路德城与鲍塔发现的喀霍沙巴德有相似之处,历史上都曾作过亚述帝国的首都,但不是尼尼微。

1847年,莱亚德开始发掘库羊吉克——鲍塔在发现喀霍沙巴德之前曾检测过然而又放弃了的土丘。莱亚德发现鲍塔当时找对了地址,只是挖掘得不够深。莱亚德在库羊吉克下面20英尺处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正如亨利·罗林逊在翻译楔形文字过程中很快证实的一样,库羊吉克才是《圣经》中所说的先知约拿布道的首都——人们要寻找的真的尼尼微。

尼尼微城建在一个高达25米的山坡上,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占地约7.5英亩。城墙全长达7.5英里。城墙分内外两重,内墙较矮,建有城塔。外墙较高。城内建有许多神庙和宫殿。

莱亚德的发现使英国人很振奋,大英博物馆决定资助对遗址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几年的发掘,莱亚德在尼尼微收获惊人。他发掘出了自公元前704~前681年一直统治着亚述的国王辛拿切利甫的部分宫殿。宫殿拥有71间房间,其中一间是随后建造的图书馆,这是辛拿切利甫的孙子,阿西巴尼浦的杰作。图书馆收藏了古亚述国大量丛书——从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到医学,无所不有,宫殿至少还有27个人口,每一个都由巨大的牛、狮或者狮身人面石雕卫士守卫着。也许最令人难忘的要算是那些记载着亚述历史和神话的石雕壁画。勒亚德估计,如果把这些画一幅接一幅地排列起来,几乎有2英里长。

由于大英博物馆提供的资金极其吝啬,恼怒的莱亚德于1851年离开发掘地,返回了英国。

然而莱亚德使尼尼微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其对世界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后来出版了两卷本的《尼尼微古迹》等著作,名噪一时。

泥板上的悬念

大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对莱亚德从尼尼微带回的两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分类翻译时,发现了碑文上记载的古巴比伦时期,上帝派大雨和洪水来惩罚邪恶有罪的人类时的情景。碑文记载的这个故事与《圣经·创世纪》上的“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极为相似。

这个故事记载在一部名叫《吉尔伽美什》的史诗里。史诗里的故事是这样的:吉尔伽美什做了乌鲁克国王后,性情暴戾,荒淫无度,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天神听到百’姓的哭诉后就为吉尔伽美什创造了一个对手思奇都,让思奇都去制服吉尔伽美什。两位英雄经过艰苦厮杀后不分胜负。最后,两位英雄相互敬佩结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生活在一起,做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事。吉尔伽美什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敬佩,赢得了反抗女神伊什塔尔的爱情。而吉尔伽美什却不喜欢伊什塔尔的水性杨花的性格。伊什塔尔由爱生恨,便请天牛替她报仇。吉尔伽美什和思奇都与天牛展开了搏斗,最终取得胜利。但不幸的是,伊什塔尔的父亲、天神安努为了报复,让思奇都患病离开了人世。

挚友的去世使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同时也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吉尔伽美什决定到人类的始祖乌特·纳比西丁那里去探寻永生的秘密。英雄吉尔伽美什在云游时遇到了人类的始祖乌特·纳比西丁,听他讲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诸神用大洪水惩罚邪恶的人类,而一个名叫乌特·纳比西丁的人造了一只木船,载上家人和许多动物,在洪水中幸存了下来。显然,乌特·纳比西丁获得永生的秘密对吉尔伽美什毫无用处,因为再也不可能有这种机遇了。后来吉尔伽美什得到的返老还重的仙草又不幸被盗,最后只得万分沮丧地回到了乌鲁克。

《圣经·创世纪》中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上帝看到人类已经道德败坏,便用洪水来淹没世界。洪水淹没了所有的高山,只有诺亚奉了上帝之命建造了一艘方舟,载着他的一家老小以及各类留种的动物逃脱了灭顶之灾。船最后在阿拉拉特山搁浅,诺亚放出鸽子探测水情,鸽子衔来一片新鲜的橄榄叶,传达了洪水退尽、大地回春的消息。诺亚走出方舟成为人类的新始祖……

两个故事何其相似。

最初发现尼尼微泥板上洪水故事的是一个叫乔治·史密斯的翻译人员。他从小就对考古学产生了兴趣,26岁时因对楔形文字的研究有特殊贡献,当上了大英博物馆埃及·亚述部的助理馆员,担负起了破译尼尼微泥板文字的重任。

史密斯的发现引起了轰动。有些人声称那8t碑文证明诺亚方舟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另一些人却争论说,碑文表明《圣经》故事是依据更古老的神话而写成的。可是那块有关洪水故事的碑已破碎,史密斯也因此无法提供巴比伦故事的全文。

为了解开这个谜,伦敦的一家报纸委派史密斯去尼尼微找回破裂碑文的残余部分,于是史密斯前往尼尼微,很快找到了那遗失碑文其余部分。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新恢复的碑文全文并没有有关洪水的新的内容。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年后,正在叙利亚工作的史密斯不幸被痢疾夺取了生命。

长期以来,关于洪水的传说一直是《圣经》里最有争议的故事之一。有不少人根本不相信这个神话故事的存在,但19世纪的绝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世界各地的大洪水的传说都来源于《圣经》。而史密斯的最新发现,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圣经》究竟是不是最古老的文献?大洪水的传说究竟起源于哪里?乌特·纳比西丁的故事是否只是证实了《圣经》的传奇还最讲述了一个更古老的传奇?

人们对《圣经》中的洪水传说提出了质疑但对史密斯译读的史诗是否真实也无法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大洪水传说因此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

远古初民时代究竟真正有过一场大洪水吗?那么世界上这样普遍的洪水传说究竟起源于哪里呢?

187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美索不达米亚进行了为期4年的考古发掘,这也是美国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首次考古发掘。在苏美尔古国尼普尔城。这次发掘出土了泥版约50000件,其中一块3700年前的碎片也记录着《吉尔伽美什》史诗所说的那次大洪水的故事。这为史密斯的发现提供了佐证。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爵士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古城遗址进行发掘时,在近12米的深处接触了一个厚度达25米左右、完全没有碎陶和瓦砾的土层,这是一个冲积层。地质学家根据这一情形大胆提出,由于冲积层厚达2.5米,一定是被特大洪水淹没过。后来经过用显微镜对这一冲积层的淤土进行分析,发现它的确是由于一场大洪水而沉积起来的。这成了大洪水无可争辩的地质证据,也再次证实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大洪水的记载的真实性。又经过伍利的考证,乌尔王陵出土物的年代是在公元前4000年,说明了《吉尔伽美什》史诗涉及的年代早于《圣经》很多年。

伍利爵士的研究和考证澄清了若干年来压在人们心中的一个谜。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版现藏于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