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秦王嬴政一心要灭掉燕国。燕国太子丹非常着急,他把家产全部拿出来,寻找能刺杀秦王嬴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听说荆轲是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接近秦王,一要给我燕国的地图,二要给我樊於期将军的头。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既能帮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樊将军报仇,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秦王,但怕见不到他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带着你的头去,他定会接见我。”樊於期很爽快地答应了,拔出宝剑自刎了。
太子丹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立刻就会气绝身亡。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一个十二岁时就杀过人的勇士秦舞阳跟随。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去咸阳。太子丹和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边送别。走在寒风萧萧的易水边,荆轲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泪流不止。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嬴政听说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见的仪式开始后,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燕国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见到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发起抖来。见此情景,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走上去,献给了秦王。秦王首先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当地图全都打开时,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了出来。秦王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柯急忙抽出匕首,向秦王刺去。没想到秦王有护心镜,荆柯又离他稍微远了一点,匕首刺到了,力量也小了。秦王慌忙撩袍闪到大红柱子后边,两人围着柱子就转起来了。这时满朝文武和卫兵一哄而上,七手八脚擒住荆轲和秦舞阳,当场把他俩剁成了肉酱。燕国的黎民百姓为纪念荆轲,就在荆馆旁边的小山上,修了一座荆轲塔,这实际是荆轲的衣冠冢。
■知识链接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期、秦汉年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战国策》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后来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记载的是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共235年的历史。《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叙事上,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