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的王子是帕里斯。有一次,他渡海到斯巴达做客,适逢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外出,王后海伦接待了他。海伦美艳动人,深深吸引了帕里斯,于是他设法拐走了海伦。墨涅拉俄斯闻讯后向自己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求援,阿伽门农号令希腊盟友同特洛伊人展开了战争。这就是有名的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进行得异常艰难,十年过去了,虽然双方都有很多人丧命,但却难分胜负。
希腊的将士们接到自己预言家的启示:这场战争不能硬拼,只能智取。于是,他们聚集起来,一起商讨如何对付敌人。最后,人们一致赞同使用聪明睿智的伊塔刻国王奥德赛想出的木马计。
希腊人根据奥德赛的计谋,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木马。在战争中,奥德赛和许多希腊名将都躲藏在马腹中,其他的希腊将士把军营中的物资焚毁。他们虽然在表面上仓皇撤退,但却暗地里在附近的波斯湾隐藏起来。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彻底被打败,因此全都出城追杀,并占领了他们的营地。
特洛伊将领被一匹制造精良的巨大木马吸引,他们仔细检查了这个木马,发现有一个希腊士兵隐藏在马腹下面。于是,他们立刻对他进行了审问。这个士兵名叫西农,由于他胆大心细,机智善辩,所以希腊人特意留下了他,为的是引诱特洛伊人上当。他对特洛伊人说:“希腊统帅要把我杀了祭神,以便获得神灵的庇佑,平安撤军回国。所以我急中生智,藏到了木马腹下,这样才躲过一劫。”特洛伊将军急切地向他询问木马的用处,他说:“这木马是希腊人献给雅典娜女神的礼物,神会保佑献上这个礼物的人。”后来,特洛伊人也就相信了他的花言巧语。
这时只有海神庙的祭司拉奥孔怀疑这匹木马,警告特洛伊人:“你们怎能相信敌人留下的东西没有诡计呢?”雅典娜立刻派两条毒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住,并咬死了他们,特洛伊人惊慌失色,以为拉奥孔冒犯了神灵,便不再怀疑木马有诈。他们觉得可以用木马来纪念战争的胜利,应该把这个战利品弄到城里。于是,在国王的命令下,人们开始拖着木马进城。为了把这个庞大的木马弄进城,他们还拆毁了一段城墙。
当晚,特洛伊人载歌载舞,大摆酒宴,欢庆胜利。那个希腊士兵西农趁特洛伊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偷偷地从人群中溜到一个很僻静的地方,并在那里点起火,给隐蔽在海湾的军队发出信号。之后,他又把木马的机关打开,放出了奥德赛等人,并把守城的士兵杀死。西农引着大军从城门和城墙拆毁处进城,很快就打败了特洛伊军队。这样,围攻十年不下的特洛伊城就此陷落,被洗劫一空。青年男子被杀,妇女儿童沦为俘虏,昔日繁华的城堡顿时成为一片废墟。
■知识链接
金苹果引起的战争
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海,是世界五大文明之一,特洛伊城就是古希腊文明中心城市中的一个。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主,加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埃阿斯》、《菲洛克忒忒斯》,欧律庇德斯的悲剧《伊菲格涅娅在奥利斯》、《安特罗玛克》、《赫库芭》,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奥维德的长诗《古代名媛》等多部著作的补充,构成完整而详细的特洛伊战争全过程。史诗中描述:特洛伊战争是由一个金苹果引起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在一次评判中,把金苹果送给了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即维纳斯),女神许诺王子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给他作妻子。这项判决惹怒了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她们发誓要对特洛伊人进行残酷的报复。后来,王子帕里斯在途经希腊另一城邦斯巴达时,趁国王不在,掠走了艳丽绝世的王后海伦,娶她为妻。斯巴达国王为报夺妻之恨,联合了其他希腊各城邦,开始了对特洛伊的十年复仇战争。
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建于1173年。当时这座塔的设计高度是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400多年后,在已经成为比萨城标志的这座斜塔上,一个名叫伽利略的人做了项自由落体试验,由此推翻了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1564年出生在比萨城,孩提时代的他好奇心极强,喜欢与人辩论,从不满足于别人告诉他的道理,而要自己去探索、去想象。他17岁时被送进了比萨大学医学系。可他偏偏喜爱数学和物理学,对医学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即使伽利略手里拿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下面,也必然藏着进步的科学书籍。伽利略一头钻进科学的海洋里,在空闲时他用自制的仪器进行实验,但这却引起了他的教授们的不满和指责。因为一个学生要独立思考,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异端。教授们宣布道:所有科学上的问题都最后而且一劳永逸地被亚里士多德解决了。无论何时,只要谁敢对一条教条式的说法提出异议,教授只需引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争论。而伽利略却常常用自己的观察、实验来检验教授们讲授的教条。对于伽利略“胆敢藐视权威”的狂妄举动,教授们写信向伽利略的父亲告状。由于伽利略从不理会来自教授和父亲的警告,教授们认定他是一个“玩弄无用的数学的神经病患者”,拒绝发给他医学文凭,伽利略因此离开了比萨大学。
为了填饱肚皮,伽利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比萨大学数学教授这个位置,可是伽利略在比萨大学并不受欢迎,因为他竟然公开站出来与亚里士多德学说作对,他说:“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教授们对此不屑一顾,为了叫伽利略当场出丑,使他在比萨大学永世不得翻身,他们迫使伽利略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做这一实验。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整队来到比萨斜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都来了,他们吵吵嚷嚷,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当伽利略一步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只见他一只手里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泰然地站在塔顶上。时间到了,伽利略把两个铅球同时从塔顶放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继而大吃一惊: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了,正像伽利略所说的,它们同时落地。伽利略证明了自己的自由落体定律,却丢掉了自己的饭碗,他被撵出了比萨大学。
■知识链接
伽利略的主要贡献
力学方面: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
天文学方面: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哲学方面: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橙色小贴士
五月花号
公元16世纪末到17世纪,清教徒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为了彻底逃脱宗教迫害的魔爪,他们想到大迁徙。想来想去,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哥伦布在100多年前发现的“新大陆”——美洲。
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在布雷德福牧师的召集下,登上了一艘木制帆船——五月花号。“五月花号”本来是一条用来捕鱼的小船,况且此时又不是航海的好季节,许多人都怀疑“五月花号”是否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但是这些勇敢的清教徒为了自己的信仰毅然开始了远赴新大陆的冒险航行。在大海上经过66天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的搏斗之后,“五月花号”终于平安抵达了陆地。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个适合移民们居住的“天堂”——今天的普利茅斯港。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五月花号停泊。港口附近有一个优良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的海产品。开垦过的肥沃农田,一块一块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农田旁的小山坡上还有一片虽然残破,却足以遮风避雨、帮助他们度过严冬的房屋。这一切看上去好像是上帝为他们安排好的一样。但是有一点却让他们非常地迷惘,就是:这片到处都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一缕炊烟,显得是那样荒凉。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印第安村落。几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无一幸免,这才使它成了这群异国漂泊者的最佳避难所。
在大家决定上岸,登上新大陆之前,这些人中的51个男子集合在船舱里开会,制定了一个共同遵守的《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此后,这些清教徒移民划着小艇登陆,按照古老的航海传统,他们首先登上了一块高耸于海面上的大礁石。后来,这块礁石就被称为“普利茅斯圣岩”。这片土地被命名为“新英格兰”。而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后来则成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奠基石。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美国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范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洲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
橙色小贴士
■知识链接
清教徒
16世纪上半叶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大地,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成为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领袖。由于当时英国国教的专横,英国的宗教改革姗姗来迟。1542年,英国人丁道尔把新约圣经翻译成英文,他可以说是英国的第一位清教徒。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圣经》的原则生活,顺服圣经的教导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丁道尔的目标就是让英国每位识字的人都拥有一本《圣经》。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