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走马观花看云南
24882800000015

第15章 韶山的山

对于韶山,我总是有着一种神往之情。因为韶山是一座特别特别的山,那座山的名字又叫******。

小时候,接触课本上的韶山,认识了少年******,于是这个叫做“韶山冲”的地方就多了许多神秘。长大了,了解了伟人的事迹,更增添了我要探访这种神秘的兴趣。

这个时候终于到来。2012年7月21日,我和我的夏令营的学生们一道上了韶山。

旅游车上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十五六的年龄,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这次上韶山,也正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机。

一路欢歌,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韶山。当地导游一上车,就讲起了******铜像的故事。1993年12月6日,铜像由南京起运。当运送铜像的大卡车行至江西境内时,天色将晚,车突然“有灵性”地抛了锚,怎么也发动不起来,也检查不出毛病在哪儿,只得停下来过一夜!江西人则安慰他们说:“主席最早是在这里拿起枪杆子闹革命开辟红色根据地的,他老人家要在这儿住上一晚,好好看看!”第二天一早,这车不用修就启动了!当铜像运抵韶山时,近百万韶山人民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这天,山冲里还出现了奇异的自然景象——上午十时,天上出现日月同辉的奇景,山上的杜鹃花也在这冬季就开了!

我们顿时好奇心猛增,自然,一下车就去瞻仰******铜像。******铜像安置在******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题写的“******同志”五个贴金大字。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坐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目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铜像高6米、重3.7吨,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据介绍,******广场作为人民群众表达对毛主席崇敬、追思、纪念的主要场所。

我们走上前,向铜像三鞠躬。有不少人向铜像献上了花圈花篮,表达心中的敬意。我们在铜像前拍下合影后,绕着铜像走了一圈。毛主席在沉思,我们也在沉思:当年的少年******又是怎样一步又一步地走出韶山冲的……

走过毛氏宗祠,我们进入******同志纪念馆。韶山******同志纪念馆原名韶山******同志旧居陈列馆,是反映******生平和光辉业绩的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苏州园林式的建筑,于1963年开始筹建,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加上后来扩建面积,总面积约8千余平方米。

纪念馆前,大门顶上镂刻着******手书金色大字“韶山******同志纪念馆”。进门是一宽敞大厅,厅前,一尊高2.67米、重达3吨多的******白玉塑像立于红帐之前。******身着风衣,左手捏军帽,右手前挥。不少学生立即抢镜头,留下珍贵的照片。

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走廊,走近展厅,厅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即韶山、******故居、上海一大会址、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这是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展厅中央,展示了一座韶山山水模型,将210平方公里的韶山浓缩于此中,出展厅,上台阶,过假山,沿回廊来到会客室,会客厅靠墙竖立着一尊巨型******铜像。再往东通往楼上,三个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在中庭的对角,各有2个小院,南院是一处台地,与下栋参差错落。这儿光线较暗,为纪念馆内两处藏宝之地:******遗物展和中南海故居原型展。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一同赶往******故居。沿途荷叶田田,荷花艳艳,荷香阵阵。

走过二三里路,就到了******故居。参观故居的人已排成了长蛇阵,慢慢向前蠕动着。虽是人多,我们也不急,都有一份崇敬的心情。

******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坐南偏东,东边是******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南方农宅形式,背山面水,泥砖墙,青瓦顶,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共13间半,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

******同志故居

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故居已经维修几次,现门额之“******同志故居”匾系******同志于1983年6月27日所题。

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毛主席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父子卧室中的床、衣柜、书桌、长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两张方桌、两条板凳和神龛,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皆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

故居前是一口池塘,塘中有荷花,又叫荷花塘,与之相毗邻的是南岸塘。荷花塘与南岸塘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望去,青山、绿水、苍松、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17年。1910年秋,******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外出求学。1912年春,******回到这里教育亲人投身革命。1925年和1927年******回乡领导过农民运动,在这里召开过各种小型的会议,建立了****韶山支部。1959年6月,******回乡视察时曾来到这里省视。1961年3月4日,******公布韶山******同志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这里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完******故居,不少学生还想着去著名的滴水洞。但因为时间关系,只得作罢。我的心里,也觉得缺少了什么,只得听介绍介绍滴水洞了。滴水洞位于******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狭谷中。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毛氏族谱》赞之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想来,这一定是个圣地了。

韶山出了个******,这是韶山的骄傲、湖南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上韶山,是一种朝圣的心情。

你,我,他,每一个中国人,必然受到了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