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而立
24886800000013

第13章 枪王的忠诚和信念——何祥美:80后狙击手

他个子不高,身体偏胖,皮肤黝黑,脑门大;他不像一位骁勇善战的精武标兵,但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神枪手;他不断校准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使自己从一名农村青年转变为军人;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他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他为了军人的忠诚与使命,选择了奉献和清贫;他说:“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在部队干好工作”;他说“军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自己不倒下;困难永远打不倒你”。他就是80后何祥美,一个军人的楷模。

何祥美,拥有“中国枪王”的美誉,赫赫有名的“三栖精兵”,南京军区某部六连三级士官,1981年生,1999年12月入伍,23年5月入党。先后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安全保卫警戒等40多次重大任务和军事活动,1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二等奖”,当选为南京军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他展现了一位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士兵形象。

阅兵式的产儿

何祥美,出生于江西赣州革命老区崇义县的乡下,父母都是憨厚本分的农民,爷爷是有理想但因国家离乱而大学梦遭夭折的小知识分子。爷爷的学识、教育、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何祥美。爷爷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何祥美身上,从行为举止、礼让道德到读书学习,事无巨细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小时候,何祥美因在学习上随便糊弄妹妹,而遭爷爷当场批评:“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干什么事都不能糊弄,最后不长进的是自己!”爷爷严谨的人生态度,从此深深地影响了他。

爷爷还让何祥美练习书法,目的是提高他的文化素养,考验他的耐心,培养他的定力,沉淀他的气性。从小学一年纪开始,爷爷就规定何祥美和妹妹每天放学后要练一个小时的毛笔字。自己先把纸仔细叠成一方方田字格,再在页首写下遒劲的楷体范文,然后让何祥美和妹妹临摹。爷爷教学严格,虽然兄妹俩的毛笔字已写得有模有样,但与爷爷的要求——练出书法的风骨气韵还有相当的差距。爷爷便对他们施压,在手腕上吊石头沙袋,长时间握笔悬空练腕,训练他们的呼吸与定力……何祥美的书法没达到爷爷的要求,但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耐心、定力、气性倒是练就了。何祥美说他小学到初中唯一的成绩是练成了一手好字,其他则没什么可骄傲的了。

初中毕业,没有继续上学的何祥美选择了做生意,挖矿,贩冬笋,卖脐橙……他学习不好但脑子灵光,善于寻找商机,每次生意都能挣钱。两年时间为家里挣了好几万积蓄,还把妹妹上中专的学费供了下来。何祥美能吃苦,这样发展下去,以后的收入会更多,可能会做老板,再做大老板。这样的人生路,爷爷似乎不太满意,他自己也并不满意。可是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专长,除了当农民、做生意,没有多少选择。正当有所成就却因找不到更大的人生目标而怅然若失时,何祥美看到了国庆50周年大阅兵。他被军人的魅力所吸引,他被军人的精神所震撼,他被军人的英姿飒爽、刚强坚毅、庄严威武所折服,他顿时拨云见月,找到了更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当兵。1999年的10月,他毅然报名应征入伍,他是阅兵式的产儿。

男儿当自强

刚入伍时,何祥美被大家称呼为“小胖子”,全连10名班长来挑新兵,他是最后一个被挑走的。班长曾建议他去当后勤兵,因为他觉得何祥美承受不了作战连的魔鬼训练。暮色苍茫中,他眼中含着泪意和伤痛,无力地走向新兵营。但是,他和班里其他几名“不被看好”的战友一起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赶上并超越其他战友。每当失意想放弃时,何祥美总想起爷爷在信中说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宝藏,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找到,可爷爷最爱的孙子,你一定要找到。好孩子,你一定别放弃。如果你都把自己丢了,世界当然也要放弃你了。”

刚入伍时,五公里越野,还没跑上一里路何祥美就累得气喘吁吁、心肺缺氧,班长拉着拽着嚷着也不能迫使他再向前蹭一步;队列训练,自以为还算聪明的他居然成了笨手笨脚的“痼癖动作大王”;站军姿,他胖嘟嘟地站着,就是没别人显得挺拔帅气,班长一个劲地叫:“何祥美,收小腹收小腹,队伍里就你肚子撅出来一截!”这些深深地刺痛了他,燃起奋起直追的动力。他首先做的是减肥。每天早上,何祥美都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自己先去操场跑十圈,等连队出操时再和大家一起跑上五公里。为了效果明显,他全副武装地跑着,沙背心沙绑腿绑,肩上还挂几枚沉重的手榴弹,那决心、坚持、顽强、拼搏让人刮目相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天道酬勤,何祥美的苦没白受。新兵连结束时,他瘦了25斤,成了个结实健壮的酷哥;各项训练考核的成绩单上,他进到了中游的位置;他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作战连,他的班长第一个把他挑进了自己的班。在他的成材设计卡上,连队干部郑重地写道:你有成为一个优秀士兵的很好潜质,祝你成功。他捧着那张卡片,久久无言地捧着。那是他军旅人生获得的第一枚珍贵勋章,他把那几句话融入了血液、刻进了骨头。何祥美回想起这些经历时,激动地说:“站起,永远要比跌倒多一次。人生最辉煌的不是成功,而是你真正从挫折中奋起的那一天!”

五公里越野已成小菜一碟,连天加夜的百公里长途奔波也已成习惯,单双杠的甩来抛去犹如荡秋千,伞降训练也如平下楼梯,渡海训练则如鱼翔浅底,安然自如。何祥美竭尽全力,努力奋斗,从新兵连样样不如人、被人笑话的胖墩,到作战连素质还算过硬的战士,他走出了一条艰苦向上的路。何祥美就这样被严峻的部队生活催熟了,变成了一个勇敢强壮的男子汉。

比对手高一点,超越自己一点

何祥美的作战水平飞速地提高着,但在这支以“高素质”闻名的作战队伍里,他仍只能算一般化。他离最好始终有那么一段距离,他似乎仍被困在一个瓶子里,拼命地钻却怎么也钻不出来。在这惆怅的日子里,他迎来了军旅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与枪结缘的时刻。枪,军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图腾,哪个军人心里没有一个枪的梦?他当然是,而且更甚。教员们站着、跪着、卧着、翻滚着,托枪、拔抢、扫射、点射,做着示范,枪声响脆、靶环四炸。那迅猛如雷的动作,那行云流水的节奏,何祥美的心倾倒了!他爱上了枪,并由此迷上射击科目中的狙击训练。

他能通过树叶的摆动、旗帜的飘向、炊烟的方向判断风向、风速。有一次,他抓住战友,热切地看着窗外纷飞的树木、飘扬的旗帜、袅娜的炊烟问道:“你们说,这是什么风向风速?我说是来自11点方向的半速风,风速是60/4乘以1.6,约等于每小时24公里,快帮我查查表,对还是不对?”他的判断果然正确。

训练时,他的眼睛被强光刺激得发炎了;他的胳膊肘磨烂了结痂了又磨烂了又结痂了,反反复复最后形成了两大块生硬的老茧,被他戏称随身带了副“肉枪托”;他所有的手指都磨破了,虎口更是成天伤痕累累、红红肿肿的。在他双手布满溃烂的血泡疼痛钻心的时候,在他连刷牙洗脸的勇气都没有的时候,在他连挤牙膏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后悔,没有崩溃。他常说:“坚持下去就是‘猎人’,选择退出就是‘猎物’。”因为他爱上了枪,选择了狙击手的命运,当然要付出所有的心血。没有太多的理由,只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仅此而已。

25年,何祥美和韩昌生共同参加********安保狙击手选拔,初选,韩昌生以0.01秒的优势排在何祥美前面。两人暗地里较劲,最终何祥美以0.01秒之优战胜韩昌生,被确定为“1号狙击手”。韩昌生由衷叹服:“何祥美就是比别人高一点。”

后来,他成为狙击训练队的士官教员,与全军闻名的射击冠军李治军一起,编写出30万字的《狙击手培训教材》,在军区部队推广应用。何祥美最辉煌的军旅生活,莫过于27年11月为军委徐副主席进行射击表演。那天傍晚,2米外密林里模拟敌靶缓缓升起,远远看去就像一张模糊的小纸片,逆光,夕阳扑朔迷离,风向风速很不稳定,就是在这样令人不安的恶劣环境中,他卧在那里,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打出了一枪中敌像人中、一枪中敌像眉心的神奇成绩。全场雷动、举座震惊,从观礼台上的首长到队伍里的战士,无不热烈地鼓起掌来。

“枪王”的忠诚和信念

何祥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面临过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等诸多考验。24年底,他一期士官服役期满,本可以转业回家,但部队考虑到他是训练骨干,想让他继续留队并参加上级组织的攀崖集训。女朋友得知后,三番五次打电话,劝他退伍回家。何祥美考虑后坚持留下来参加集训。女朋友很不理解,并以分手要挟。面对女朋友的“最后通牒”,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为此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分手了。27年底,一位国家机关的领导干部慕名找到何祥美,邀请他去单位工作。何祥美婉言谢绝了。这10年里,多次有老板出高价来找他当保镖,何祥美也都拒绝了。他曾经说,“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他觉得自己的一身功夫是部队培养的,是战场上对敌的“撒手锏”,不是个人前途的“敲门砖”,只要部队需要一天,就在部队干好一天。

何祥美因梦想而努力,因目标而奋斗,因坚韧成就理想,因拼搏超越自我。他的坚持、努力、忠诚、信念及所有优秀的品质,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进的路。

参考资料:

东方网:《“中国枪王”何祥美看望上海好八连传授成功秘诀》2010.4.2。

新华网:《我军优秀狙击手曾多次回绝高薪当保镖机会》2010.1.25。

光明网:《报告文学——何祥美》黄雪蕻,2010.2.5。

东方网:《“中国枪王”何祥美:一个现实版的“许三多”》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