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而立
24886800000030

第30章 金牌背后的超人代价——张怡宁:奥运冠军

她短头发、大眼睛、浓眉毛,她是个自我控制力极强的姑娘,她打比赛总是铁着脸,人送外号“冷面小丫”;她是继邓亚萍、王楠之后第三位女子大满贯选手;她就是张怡宁,一个乒坛女王,一个用勤奋书写成功的女孩。

张怡宁,1981年出生,5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以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4年雅典奥运会首夺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同队友一道夺取女子团体冠军,并成功卫冕女单冠军。截止29年已获得19个世界冠军,获得的荣誉有:23年、24年、28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最佳女运动员,24年度世界十佳运动员、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

爱上乒乓球

张怡宁出生于北京市普通的市民家庭,父亲张启源,母亲王凤英。张怡宁进入乒乓球大门的引路人不是父母,而是舅舅。

童年的张怡宁淘气好动,看了电视剧“排球女将”就天天倒腾自己的气球,学小鹿纯子练习“晴空霹雳”。望女成凤的妈妈王凤英见她如此活泼,便带她报了不少业余兴趣培训班。开始是舞蹈,但张怡宁似乎对站姿、手位练习什么的并不感兴趣,没两天便退了班;接着是武术,但老师说她个子太小,年龄也不够,于是再次退出;再者是游泳,这回张怡宁倒是很感兴趣,高兴得“如鱼得水”,然而先天条件的限制——肩太靠前使她离开了游泳池。最后,喜爱乒乓球的舅舅把张怡宁领到了北京东单业余体校乒乓球队。那是1987年,张怡宁5岁。乒乓球这个新奇的玩具牢牢吸引住了张怡宁。张怡宁眼前仿佛“哗”一下出现了一片新天地,她爱上了乒乓球。

舅舅成了张怡宁的启蒙教练。在舅舅的指导下,张怡宁玩乒乓球玩得游刃有余,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舅舅看出了张怡宁的潜力:虽绝对力量不大,但爆发力好,球感尤其不错。舅舅于是把她领到了东城区业余体校教练的面前。初次见面,教练并未发觉这个瘦瘦小小的张怡宁有些什么过人之处,反倒是因为已过了报名时间而不肯留下她。深深了解张怡宁的舅舅急于向教练证明,张怡宁不是一般的孩子,竟举着张怡宁的小手对教练说:“这孩子特坚强,特能吃苦。您看,这上面拉了道口子,她一点儿都没哭。”也许是舅舅的诚意打动了教练,教练答应让张怡宁留下来试训两天。没想到试训尚未结束,教练便悄悄跟张怡宁说:“咱可就留在这儿,不去别地儿了啊。”张怡宁幸运的在5岁时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6岁半,张怡宁上小学,学校是体校附近的铁路二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时张怡宁每天最盼望的是下午四点放学后到体校打乒乓球。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乐此不疲地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才摇晃着回家。在张怡宁的眼里,东单是个挺可爱的地方,有她喜欢的乒乓球,还有一堆小伙伴。大家一块儿训练,一块儿淘气。那时张怡宁的教练是赵建国。在他指导下,张怡宁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东城区出战,赢得北京市冠军。这冠军还有一小半是哭回来的。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平常打过的一位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她过。前两局两人打成了1比1,第三局打成了15比13,对方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对手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自己竟拿她一点辙都没有,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张怡宁越想越委屈竟“哇”地一下痛哭起来,对手没料到,分了神的她在泪眼盈盈的张怡宁面前没能坚持住输给了张怡宁。

1991年,张怡宁进入北京队,在什刹海训练。开始带她的教练是王碧玲。王教练是王涛的启蒙教练王西天的女儿,出自名门,身手不凡。在她指导的一年半里,张怡宁的反手技术大长。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取得了个人第6,团体第4的成绩。之后张怡宁的教练是唐鑫森。唐教练看到了张怡宁的潜质,对她要求尤其严格。张怡宁很配合地完成教练布置下来的训练计划,进步很快,她的整体速率上去了,开始具备同高水平选手抗争的实力。什刹海四年是张怡宁一段积累的日子,为她将来的蓄势待发奠定了基础。1994年底,张怡宁到了先农坛——北京市体工大队。在那里,张怡宁遇到了她乒乓生涯中最关键的人物——李隼。

曲折的乒乓生涯

张怡宁在1998年进入国家一队,第二年便杀入世乒赛女单决赛,最终输给队友王楠获得亚军。当时她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将”,但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可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她从踏入乒乓球圈子的那天开始,就决定要做这个圈子里的大王。她被教练们认为是少有的天才,从教练到队友没有不喜欢她的。她稳步提高的成绩也向人们表明,乒坛将迎来张怡宁时代。但在20年,由于在预选赛上发挥不佳,张怡宁错失了参加悉尼奥运会的机会。那天,走出赛场的张怡宁什么都没有说,一个人冲到了大雨里。

张怡宁接下来要迎接的是更多的苦难,21年九运会女单决赛,张怡宁遭遇王楠,比赛进行到第5局,比分落后的张怡宁已经有些失控了。5比20的时候王楠发球,张怡宁竟然连球都不接,直接挥了一下拍就下场去了。而在团体赛的时候,张怡宁甚至还又摔拍子,又踢挡板,又摔浴巾。那一次,她所付出的代价是——写检查,国际国内的比赛停了三个月。

22年,张怡宁苦尽甘来终于登上乒坛的顶峰,获得了世界杯、巡回赛总决赛和亚运会女单冠军,23年1月份公布世界排名的时候,她第一次排到了首位。然而到了23年巴黎世乒赛,女单决赛又是她和王楠争冠军,这次她落后3盘,又追回3盘,但最后还是输了。从20年到24年,张怡宁在曲折中前进,但这四年的学费她没有白交,失败的经历成了她最大的财富。24年她先后获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女双冠军;25年上海世乒赛,张怡宁再次获得女单、女双冠军,成为继邓亚萍、王楠之后第三位实现大满贯的女运动员。

当张怡宁回忆起那段被大姐王楠所“压”的日子时,她感慨良多:“战胜王楠真的很艰辛,我和王楠的处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年她们的上面是邓亚萍,下面有李菊、杨影等很多都差不多的队员,而王楠不需要战胜邓亚萍,因为邓亚萍是自然退役的,她只需要战胜和她一批的队员。但我不一样,我要战胜王楠,超越王楠,有时候真的很难,特别是心理上。”

张怡宁战胜了王楠后,在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她历尽艰辛爬到了乒乓球事业的顶峰,但很快就面对来自年轻的师妹们的挑战。26年2月,中国乒乓球队举行“直通不来梅”选拔赛,郭跃以3比2击败了张怡宁,获得唯一一张直通不来梅的入场券。从这时起,郭跃对张怡宁的冲击正式拉开了帷幕。男子技术化特点突出的郭跃成为了张怡宁最大的挑战者。27年上半年,郭跃对张怡宁保持着全胜纪录。27年5月26日,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郭跃以4比0战胜张怡宁。虽然这场比赛并不是决赛,但郭跃的轻松取胜,激起了很多人的议论。甚至有人说,女单王朝要“改朝换代”了。

张怡宁总结了自己27年上半年失利的原因:技术状态失控,没有处理好凶和稳的关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张怡宁开始刻苦的训练,每天上午训练到将近12点,下午有时候练到快7点了还不走。为了更加系统地训练,她甚至都不能经常地回家。她更没有出去玩的时间,有时她连治疗的时间都得贡献出来,用来接受采访或者是继续攻克训练的难关。即使是身体有点不舒服,张怡宁也绝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妈妈偶然翻看短信才知道她又伤了。即使是这样,张怡宁依然精神抖擞。只要站在乒乓球台边,张怡宁就只想着一件事情——胜利。通过努力张怡宁的状态在27年下半年逐步回升,先是率领北京队首创蝉联乒超联赛冠军,又在8月底的深圳公开赛上挖到今年的第一桶金,收尾阶段的奥地利、法国两站赛事她也都折桂,3枚单打金牌的成绩追平了去年的纪录。

张怡宁再次从低谷攀向高峰。她说:“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在比赛中如何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个球的争夺,才是最关键的。不想输赢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但是要做到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我正在努力。”她告诉自己要一场一场地去拼。

北京奥运

2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4比1战胜王楠,蝉联奥运冠军。张怡宁从而成为继邓亚萍后中国又一位在女单项目上实现卫冕的选手,总共夺取四枚奥运金牌,追平邓亚萍、王楠、伏明霞、郭晶晶和******的纪录,成为获得奥运冠军最多的中国选手之一。张怡宁的这块金牌实现了中国女单在奥运会上的六连冠(1992、1996邓亚萍;20王楠;24、28张怡宁)。张怡宁的这场胜利,巩固了自己世界女子单打第一人的地位。凭借着全面的技术和极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张怡宁的女单一号位置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撼动。

面对众人关心的退役问题,她说自己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退役了,她要以邓亚萍为榜样。

有人说,只有忍受得了苦难、挫折、孤独和清贫,才能有所成就,这已经成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张怡宁刚进国家队的时候,目标是争取一点一点赢大队员;然后往上冲到主力层。那时王楠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王楠就成为了张怡宁要超越的一个目标。从24年雅典奥运会战胜王楠夺冠之后,张怡宁成了中国乒乓球队标杆似的人物。后来,她也遭遇新队友的冲击,但她用辛勤和汗水浇灌出冠军的果实,捍卫她乒乓一姐的地位。现在这个瘦瘦高高的女孩子频频出现在各种商业、非商业活动中,她独有的张氏招牌笑容也纷纷出现在各种广告里。成功,用这种铺天盖地的方式体现!

参考资料:

腾讯体育:《奥运明星时尚秀 张怡宁访谈》28.8.12。

中国经济网:《张怡宁:挫折让我成长 二次创业瞄准北京奥运会》27.12.11。

北方网:《张怡宁成长故事:从“哭”赢冠军到成为王者》28.8.23。

中国网:《张怡宁:退役与否在选择中 未来以邓亚萍为榜样》20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