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霸气的力量
24887300000009

第9章 心动不如行动(2)

霸者都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都有积极的行动力,懂得时间的珍贵,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现在,但真正能够把握现在的人并不多。所以有些人脸上虽被岁月刻满了皱纹,脚步却始终停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其实,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美丽的梦想,也曾下过决心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他们整天都在做白日梦,且总把行动留给明天。时间一长,惰性腐化了心灵,捆住了双脚,想要迈出的双腿一直没能坚定地迈出去,只是日复一日地在原地踏步。这都是因惰性而生的拖延这种不良习惯造成的。

拖延是块绊脚石,阻碍了前进的脚步,减缓了成功的进程。它是成功的大敌!

有人采访过2500名遭遇失败的创业者,当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绝大多数人都表明,办事拖拖拉拉是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早上把闹钟定到6点,想早点起来去户外做做运动,但当闹铃响起的时候,你却在心里告诉自己“再睡一会儿,不着急”,于是又酣睡起来。这样,你就失去了锻炼身体的恰当时机。如果每一天都能抓住这个时机,它很可能会成为你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大家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如老师让我们在一星期内完成作业,由于觉得时间充裕,便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两天才开始“提笔疾书”,甚至连夜作战,最终却“质量不过关”,挨了老师的批评。那时由于不懂事,我们挨了批评后可能会忌恨老师,其实老师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我们自己,是拖延这把无形的匕首让我们吃到了“苦头”。

除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亲身体会到或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些事情,如出门误车、上班迟到、约会晚点……这样的后果大多是由于我们拖延时间造成的。拖延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一弱点。如果不正视它,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旦成为习惯,你就会本能地把现在要做的事推到下一刻、明天或更远。所以说,拖延会降低我们的办事效率,会妨碍我们走向成功。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这一不良习惯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认真把握每一分钟,积极行动,努力用好现在。现在才是关键,最重要的就在眼前。

纵观世界名人创业之路,你将发现那些成功人士都懂得珍惜现在,都知道积极行动的重要性。

著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做事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迅速作出决定,然后立即付出行动。在工作过程中,福特先生一贯雷厉风行,从不拖拖拉拉。正因为积极地行动,牢牢地把握住一个又一个现在,所以福特先生实现了许多新奇的计划,创造出结构精美、性能优良的汽车,最终登上了汽车行业的宝座。

软件王国的巨无霸比尔·盖茨更是一位积极行动者。当灵感的火花从头脑中一闪而过时,他立即会拿起纸笔将它们记录下来,然后仔细认真规划,一旦制定出方案,立即付诸行动。一天之中,他只休息6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忙忙碌碌。在他看来,每时每刻都在酝酿利益,耽误一分钟就等于抛弃了一大笔财产。他经常激励员工要时刻与时间赛跑,努力把握现在。因此,微软公司今天能在全球企业中独占鳌头,令世人瞩目!

由此可见,成功创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抓住现在,积极行动”。很多人有好的创业计划却没能实现,就是因为没有抓住“现在”,没能把计划及时付诸实施。

你是否这样说过:不就是耽误几分钟吗,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这样说过,那你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应该明白,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浪费一点点时间,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一点价值。歌德说:“每分每秒都应该有所作为,如果人们不像重视事业一样重视时间,怎么会做到这一点呢?”高尔基说:“时钟不停地响着,用毫不留情的精确性,记下了我生活里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每分每秒。”莎士比亚说:“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通过这些名人名言,我们可以看出,要重视自己的事业,就必须重视时间,重视时间就要利用好每分每秒,每分每秒都属于现在,所以,要想做事就要切实抓住现在,只有利用好现在的大好时光,我们才能铸就一个辉煌的过去,也才能打造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不要总把今日想做的事推到明天,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难道“寒号鸟”的教训对你影响还不够深刻吗?难道你忘了儿时就耳熟能详的“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吗?你还应该记得那首《明日歌》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朋友,你希望人生中少一些蹉跎岁月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请你用好今天,把握现在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的事来,同时我们也相当于延长了生命。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当你回首往事时,心里就会觉得坦然,而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羞耻!

总之,现在才是关键!趁着“现在”还在眼前,努力把握它!

万丈高楼平地起

成功需要霸气,但是再大的霸气也无法助你一步登天。因此,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一步步迈向成功的殿堂。你如果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就会明白刚才这个道理。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在深山老林里住着师徒三人,两个徒弟中,一个聪明伶俐,一个有些愚笨。有一天,师傅让笨徒弟翻过九座大山,去给一座庙里的和尚送经书。笨徒弟知道山高路远,感到十分为难。但师命不可违,便硬着头皮上路了。

最后,笨徒弟用了十天时间完成了师傅交给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笨徒弟感到一路走来十分疲劳。第一天,他心情沮丧,觉得路途太远,走过半座山就休息了。为了早日完成任务,第二天他匆忙赶路,翻过了一座半。这下可把他累坏了,于是第三天整天休息。第四天,他的体力得以恢复,感到精力十分充沛,于是心血来潮,一下子翻了两座山。第五天他又感到疲劳,但没有休息,拖着沉重的双腿,勉强翻过了一座。接下来的三天,每天各翻过一座。最后,又用两天时间翻过一座。至此,用了十天时间翻过九座大山。

后来,笨徒弟按照几乎与来时差不多的方法,翻过九座大山,见到了师傅,并向师傅诉苦。师傅听后,笑而不语,只是摇了摇头。

半个月后,师傅让聪明的徒弟翻过九座大山去取经书。聪明徒弟也知道山高路远,但他很乐观,觉得翻过这九座山并非难事。最终,他用了九天时间就翻过了九座大山,取到了经书。

聪明徒弟比笨徒弟少用了一天,其原因何在?其实,他并没有日夜不停地赶路,他只是把自己要走的路分成了九段,也就是每天翻过一座大山,这样,他轻轻松松就到达了目的地,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力气。

后来,聪明徒弟以同样的方法返了回来,见到师傅,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师傅点头微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几十年后,聪明徒弟大有作为,成为一代宗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向一个大目标挺进时,首先要将这个大目标分解为无数个具体可见的小目标,进而一步步超越它,这样就能轻松顺利地到达理想之地。否则,只能像故事中的笨徒弟一样:欲速则不达。

至于如何实现目标,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托马斯·高特·摩尔根说得好:“目标可以定得足够大,但千万别想一下子就实现它。那是妄想,虽然没有人耻笑你,却可以毁掉你和你的目标。应该把你的目标分成无数个小目标,这样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各个击破之后,你不知不觉便取得了成功。”

一生中谁都有许多目标,但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将它们实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逐一去完成。

上世纪中叶,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个15岁的少年,他还没见过多少世面,却列出一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上面写道:“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写一本书;谱一部乐谱;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寻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游览长城;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参观月球……”

他在每一项前面编上了号,最后一项前面写着——127。

当他把梦想以苍劲有力的笔迹付诸于纸上后,他就开始为计划行动了。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到49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这个人的探险经历及惊险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他所享有的荣誉也是无人能比的。这个人就是约翰·戈达德。现在,他正努力实现第40号游览长城及第125号参观月球等目标。

你如果也能像他一样,那么有一天你将大吃一惊:哦,原来我也可以走得最远!

别想一口吃个胖子

霸者都有气吞山河的架势,但从不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其实,谁也无法一口吃成个胖子。要想使自己胖起来,只能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在体内积累丰富的营养。要是想在一天吃下许多天的食物,势必就得狼吞虎咽、囫囵吞枣,这样非但不能达到“变胖”的目的,反而还有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的后果。因此,我们谁也不能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也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对于创业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在创业初期,每个人都想尽快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于是盲目大胆地实施计划,不求实际地开发新项目,大批大批地承揽业务。其实,这时管理经验与技术设备等条件还不成熟、不完善。最终,计划难以实施,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其失败的原因,便是创业者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操之过急。

我们应该认识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不该急于求成,不妨放慢节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迈向成功。许多成功人士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霞如今是一位出色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她凭着一身迷人的气质、卓尔不群的形象、扎实的知识功底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荣耀地担任了电视台《读书》栏目主持人的工作。

到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工作,电视台节目对年轻人充满了无限诱惑。因此,霞刚刚上任就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把《读书》栏目办成最有品位、收视率最高、观众最喜爱、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品牌栏目。当然,霞已制定出了一套优秀的方案。于是,她发挥最大潜能全身心投入地做了几期节目。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观众反响并不大,而且电视台也不太满意。霞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没料到结果会令她如此失望。霞是个坚强的女孩子,她没有灰心丧气,决心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后来,她读了一本有关成功创业方面的书籍,从中受到了深刻启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天长日久一个人的大业就完成了。

霞是个悟性很高的姑娘,受到启发后,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她发现,节目质量上不去的原因是因为有些细小的环节处理得过于草率,最终导致整个节目质量下降。她又找到了做事草率的原因,是刚开始时就想一下子把自己所主持的节目变成品牌节目。于是,那些日子她每天都花很多时间读各种书籍,还经常与观众见面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一来,与节目嘉宾讨论的时间就不够充足,对所要讨论的作品研究得就不够深入。

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霞及时修改创业方案,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以一颗平常心态认认真真地做节目。

经过一番精心调整,霞的心态十分平稳,认真完成每项细小的工作,一天下来感觉收获很大。霞感觉到了从一点一滴开始做事的好处和快乐,于是更努力、更踏实地往下做着。今天,霞的《读书》节目已成为电视台著名的品牌栏目。《读书》栏目播出时,收视率猛增,热线电话接二连三地打个不停。

如今,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更远更大的目标迈去。

要想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决不能好高骛远,梦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当然,眼光可以放得长远些,但必须关注脚下,注重眼前。

在运动场上,有些人总想一口气跑完全程,可是跑到中途就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而有些选手对自己的体力了若指掌,能够量力而行,知道什么时候保存实力,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加速,更知道什么时候要冲刺,因此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他们。

在玩“抢篮球”游戏的时候,有些人总想一把多抓几个,可到最后连一个也没捞着;而有些人先看准一个,捞到手之后再去抢第二个,最后他们抢到的最多。

在追求爱情的时候,有些人常常“脚踩两只船”,朝三暮四,用心不一,致使顾此失彼,顾彼又失此,最终“两只小船”都弃他而去;而有些人只确定一个追求对象,真心付出,矢志不渝,最终“抱得美人归”,得到一份幸福而甜蜜的爱情。

在事业上,当两条择业之路同时摆在面前的时候,有些人觉得哪条路都不错,放弃哪一条都可惜,于是同时走在两条路上,这便减弱了前进的动力,致使最后中途栽倒或是退出;而有些人面对两条路,很快就能做出选择,想走就坚定地走一条,若不想走就及时调头寻找另外的路。

因此,不论做什么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直接地说,就是别太贪心了。那么,如何使自己“胖”起来呢?请记住: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仔细品出每一口的味道。对于创业来说,就是先看准目标,接下来踏踏实实地去走,不要急于求成。

为创业储备社会关系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股霸气,积极地去为自己储备各种创业所需。在这些创业所需中,社会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应该首先把它处理好。

不论从事哪行哪业,你都将发现,社会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你就可能会寸步难行。在社会关系这张大网上编织着许多个结,每个结都是一种关系,如人际关系、业务关系以及一些求人办事的渠道、信息的来源等。在每一个结与结之间,都存在着利益关系。这种诱人的利益已渗入到社会关系的每个角落,更渗入到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因此,我们要努力编织好社会关系这张大网。

那么,如何来编织这张大网呢?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和原则,当然,这些方法和原则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一定是人人都适用的。

一、万事礼当先。当今时代,礼仪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常说“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因此,不论与谁交往,都应注重礼节,以礼为先。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会、会见贵宾、与人谈生意的时候,不必别人提醒,我们也知道应该注重礼节。但在与熟人或特别要好的朋友交往时,很多人认为跟他们不必太客气。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任何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维续下去,其前提就是相互尊重,相互谦让。有时候这些细节问题虽然显得没有多大意义,但它能让与你交往的人感到温暖,找到受人尊重的感觉。

俗话说:画人画虎难画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就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再亲密的两个人终究是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你的眼睛没有穿透的本领,无法看清对方的心。所以,当对方表现出一副神情时,你无法判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要以为好朋友总能原谅你的粗鲁,也许在表面上一笑了之,但在内心里可能已经生你的气了。

因此,即使是与你最亲密的人进行交往,也应该注重礼节。中国有句老话:礼多人不怪。这话说得非常有理。的确,有人会责怪你太没礼貌,但绝对没有人嫌你礼貌太多。好人缘大多是靠礼貌建立起来的,拥有好人缘的人处处吃得开,获得成功的机会也越多。

二、与人为善,化敌为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类型的人,有的容易相处,有的则不易亲近,甚至常常发生冲突或矛盾,这便影响了我们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当与人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包容对方,用真情打动他,用道理说服他,尽最大努力维持关系的正常发展。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应该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进而与之交往,友好相处。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确实,如果身边与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朋友,办起事来肯定十分顺利。相反,如果身边与周围都是敌人,他们处处和你作对,那么你将寸步难行。这样一来,你在创业的时候就会遭受许多挫折,甚至日常生活也无法平平安安地度过。

三、多与成功人士交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经常与成功人士交往,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这对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创业成功都是大有益处的。

这些成功人士都是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大多有普通人难以具备的超强本领,如果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我们遇到困难或麻烦的时候,或许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或帮助,这样,无异于为我们的创业插上了翅膀。

然而,这些成功人士都有他们固定的交际圈,一般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尽管如此,与他们交往也并非不可能的事。只要细心观察与思考,也能找到与他们交往的途径。比如托人引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多出入成功人士常常出没的场所,但在此之前你最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他们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成功人士交往的时候,应尽力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形象,千万不要死缠烂打抓住不放,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总之,与成功人士交往,你需要动一些脑筋,在言行、外表等方面都要讲究一些。只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你肯定能与成功人士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搞好社会关系,在创业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相反,如果在创业之前没有搞好社会关系,在创业过程中就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会有许多麻烦找上门来,这便减缓了成功的进程。

因此,在创业开始之前,你必须努力搞好社会关系。

选择合适的创业领域

要想创建一番霸业,必须选准你创业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其自身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如果选择错了行业,即使你才华横溢,也可能无法发挥你的才能,做出优秀的成绩来。

有位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青年作家,其文笔惊人,作品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但是,其虽满腹经纶,却天生口拙,不善于表达。然而,他不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及劣势,近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下海经商,而且很快鼓起腰包,于是也动了下海之心。

年轻人多适合推销工作,那样既能增长见识,展现出年轻人风风火火干事业的风采,又能获得不菲的收入,于是他也随波逐流,从事推销工作。可是没用几天,他自身的缺点便完全暴露出来。当他敲开顾客的房门时,只是眼睁睁盯着顾客的脸,而满肚的新奇想法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最后顾客“咣当”一声关上房门,青年被拒之门外,唉声叹气,叫苦不迭。

经历多次失败后,青年虽然没有灰心丧气,但业绩一直无法增长,终被老板炒了鱿鱼。当他重操旧业,再次拿起笔杆子时,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总想着那口没吃到的“美味”,于是无法专心致志地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终因邯郸学步,既没能下海成功,又丢了原来十分擅长的工作。

其实,敢于向陌生事物挑战,敢于拼搏创造并没有错,但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盲目去地干,就显得愚不可及了。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应该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块什么“料”,这块“料”究竟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弄清这些问题后,再把自己置身于适当的环境中发展,这样一个人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上述事例中,那位青年就是因为没能认清自己那块“料”最终该放到哪里,因此造成人生和事业上的失败。

导致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这点原因外,还有因盲目从众而导致失败的。

以股票行业为例。如果你是位股票投资者,你肯定知道,在股票市场上,除非出现一些极特殊的意外情况,否则,股票的交易屏上每天都有飘红的股票,甚至涨幅在5%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股票交易史上曾经出现过90%以上股票全线涨停板(即上涨幅度为10%)的喜人现象。对此,有位初涉股市的青年说:“拣线都不如挣钱来得快!”

其实,这位青年人只看到了事物好的一面,却没看到不利的一面。于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炒股,他也溶入炒股洪流当中。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青年人只是光投入,却没有一点回报。在“越输越想捞”心理的支配下,青年人不甘认输,继续往里投入,越陷越深,最终向亲戚朋友借债投资,但无论投资了多少,都如石沉大海。最后,青年人走上了抢劫、盗窃的犯罪道路。

股票收入的波动性很大,既能使人一夜暴富,又能使人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真正了解股市的老股民都知道,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永远都是少数人。有位投资理论家曾说,在股票市场上,只有10%的人在赚钱,20%左右的人能打个平手,而70%的人都在赔钱。因此,即使是股市上的老手,也有可能赔得一塌糊涂,更何况初涉股票市场的新手呢?当然,这里并不是反对青年人炒股,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抛却自身实际情况而盲目从众,这样只会害了自己。

股票市场虽然每天都有涨得很好的股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股票市场的赢家。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商场上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有个永远不能改变的道理:有人赚,肯定就有人赔。

在股票市场上,只有对股市行情十分了解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赢家。对于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是对所从事的行业十分熟悉,才可能创造出佳绩,进而自己创建一番事业。这里所说的“熟悉”,要求我们要仔细、冷静而又客观地对自我进行评估,决不能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这样,创业时就易遭受挫败。

笔者有位朋友,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一家公司做职员,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他对公司的业务十分熟悉,常说:“闭着眼睛就能将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觉得翅膀硬了,可以单独飞行了,于是提出辞职,另立门户,自己当上了老板。可是,轮到自己坐到老板的位子上时,才发现好多事情并不如他想像的那样简单。开业之后,生意惨淡,门可罗雀,很快便无力支撑这份产业,最终宣布企业倒闭。